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曾多次巡遊各地並刻石表功,現存刻石文共有七篇:《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之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
秦刻石主要為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後,數次出巡各地,群臣為歌頌其功德、昭示萬代而所刻之石。史上記載共有七處。,其中的“繹山刻石”是最早的一處,始於...
《石頌》在刻經西部,12行,字徑22厘米,現存476字,駢體文。內容記述了鐵山刻經的地理位置、時代背景、經主、刻經年月及對書法藝術評價,其中“如龍蟠霧,似風騰...
秦泰山刻石位於岱廟東御座內,是泰山石刻中時代最早的作品。銘文為秦始皇功德銘和二世詔書,由丞相李斯篆書。刻石原文222字, 歷經滄桑,現僅存十字“臣去疾臣請矣臣...
是中國最早的刻石之一,刻於秦代.在今山東膠南琅琊台。刻石通高4.8米, 上寬 0.76米,下寬2米,東、南、西三面環刻,分秦始皇《頌詩》和二世《詔書》兩部分,...
秦刻石是我國古老的碑文。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後,數次出巡各地,群臣為歌頌其功德、昭示萬代而所刻之石,共有七處,即“秦七刻石”。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
清杜公草堂圖刻石編輯 鎖定 討論999 此展品為清代碑刻。系一通建築圖碑。畫面用陰線刻的技法,描繪了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後的草堂規模和格局。現收藏於成都...
此展品為清代的石刻,刻石中隸、篆、行、草書體兼用,全碑結體變化交融,疏密有致,跌宕起伏,一氣呵成。現收藏於鄭州博物館。...
此文可分為兩層:第一層描寫小溪的環境清幽秀美;第二層感嘆小溪不為人所賞識,...(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條小溪,元結任道州刺史時曾對它進行修葺,並刻石...
《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又與臆通。《賈誼·服賦》請對以意。《史記》作臆。《師古曰》叶韻音...
石文攸字如此。人省水不省。嶧山石文,史記不載。其文曰:登於繹山,羣臣從者,鹹思𣲏長。今作攸者,傳刻失眞也。又史記載會稽石文曰:皇帝休烈,平一海內,...
第三編“中國古代文學”,本部分內容涉及中國古代文學的各個時期,研究先秦神話、銘文、刻石文,考述《詩經》及其風俗文化,探討《史記》《新序》的性質及價值,分析...
文化生態園(原興家村一、二、三、五、七、八組,分為左、中、右及何其灣四區),分刻石文化區(左區),雕塑文化區(核心區),文化娛樂區(右區),湖光山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