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或更高。莖堅硬,直立,圓柱形,通常不分枝,具細條紋,多少粗糙,被淡褐色貼生短柔毛和腺;葉密集,硬質,近無柄或具短柄,倒卵形,橢圓狀倒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8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短尖或鈍,基部稍狹或有時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側脈6對,細脈明顯網狀,葉脈在下面凸起,上面及邊緣被粗乳頭狀突起或短糙毛,下面被貼疏短柔毛和腺點;
頭狀花序大,徑2-2.5厘米,單生於莖頂端和上部葉腋,近無或具短花序梗,具縮小的小葉;總苞倒錐狀,長15-16毫米,寬約15毫米;總苞片極多數,6層,覆瓦狀,上端紅紫色,外層短,鑽形或鑽狀披針形,中層長圓狀披針形,頂端具硬刺尖,背面及邊緣被白色蛛絲狀絨毛,具腺,內層近線形,長14-15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長漸尖,具狹乾膜質邊緣,無毛;花托平,具窩孔;花30-50個,紅紫色或紫色;花冠管狀,長13-14毫米,外面具腺,向上部稍擴大,裂片線形,長約4毫米,外面頂端具腺;
瘦果長圓狀圓柱形,長3-4毫米,具10條肋,被密絹毛和腺點;冠毛污白色或淡黃色,外層少數、短,內層糙毛狀,長8-9毫米。花期9-11月。
近種區別
此種外形與折苞斑鳩菊相似,但頭狀花序較大,近無柄;總苞倒錐狀,總苞片頂端常具硬刺尖,且不反折;瘦果密被絹狀毛,與後者容易區別。Kitamura(1969)曾以總苞片外層縮短,長圓形或披針形,頂端鈍或急尖(非刺尖)為特徵發表另一變種 var. orientalis Kitam.,但我們檢查了雲南的植物,總苞片除最內層外頂端均具硬刺尖,外層鑽形或鑽狀披針形。故以合併較為適宜。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200-1800米的山坡。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中部至東南部(蒙自、屏邊等)。也分布於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越南、高棉。
主要價值
根藥用,治風濕痛、瘡癤、消化不良、偏頭痛等。
【佤藥】日東茶:根治瘧疾,感冒咳嗽,頭痛《滇藥錄》。
【彝藥】牙么格婁爬:根治無名腫毒,虛火牙痛,瘡疽癰瘍,食道癌,胃癌《滇藥錄》。莖及根中的幼蟲蟲體主瘡瘍潰爛,濕疹乾瘡,胃氣疼痛,飲食積滯《彝動藥》。
根(紫威靈):苦、辛,涼。健脾消食,止痛,除濕,消腫。用於消化不良,脘腹脹悶,風濕關節痛,偏頭痛,瘡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