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制度與企業家才能配置:中國經驗
- 作者:盛亞 等
-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8096614, 7308096610
- 外文名:Institution Desig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lease: China Study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頁數:172頁
- 開本:16
- 品牌:浙江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制度與企業家才能配置:中國經驗》總結和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制度安排和變遷是否以及如何影響中國企業家資源和才能的配置,並進而影響生產性創新活動的開展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基於國外“穩定”、“發展”的市場環境下產生的鮑莫爾企業家理論能否運用於中國“動盪”、“轉型”的市場環境,是盛亞等著的此書研究的目的。這裡主要考慮中國改革開放30年制度的變遷如何釋放了企業家精神和有效配置企業家創新資源及才能。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
1.1問題的提出
1.1.1中國缺少企業家創新能力和精神嗎?
1.1.2作為一種“新的組合”,創新資源的配置如何引導?
1.1.3創新、模仿和擴散哪個更重要?
1.1.4創新一定是生產性的嗎?
1.1.5哪種制度更有利於生產性創新?
1.2本書內容安排和研究方法
第2章鮑莫爾企業家理論研究
2.1企業家理論的起源和發展
2.1.1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
2.1.2企業家精神理論的發展
2.1.3企業家在新古典經濟學理論中的消失
2.2鮑莫爾企業家理論的主要著作回顧
2.3鮑莫爾企業家理論的主要觀點
2.3.1企業家的生產性、非生產性和破壞性才能配置理論
2.3.2生產性企業家才能創造不同類型的創新
2.3.3企業家及其才能配置與經濟成長繁榮
2.4企業家才能配置理論研究的新進展
2.4.1鮑莫爾企業家才能理論的經驗研究
2.4.2鮑莫爾企業家才能理論的擴展
第3章制度、企業家才能與中國經濟成長
3.1引言
3.2中國市場化改革的制度變遷
3.2.1改革探索期的制度變遷(1978—1991)
3.2.2改革推進期的制度變遷(1992—2001)
3.2.3改革深化期的制度變遷(2002—2008)
3.3制度安排、企業家才能配置與中國經濟持續增長
3.3.1鮑莫爾經濟成長理論在中國的總體詮釋
3.3.2中國經濟成長可持續嗎?
3.4本章小結
第4章改革探索期(1978—1991)
4.1引言
4.2改革試驗田——農村
4.2.1私營經濟的春天
4.2.2鄉鎮企業的興起
4.3國有經濟改革
4.3.1國企內部改革
4.3.2價格雙軌制的改革
4.3.3承包經營制的引入
4.4對外開放
4.5案例分析
4.5.1萬向集團——魯冠球
4.5.2石家莊造紙廠——馬勝利
4.5.3海爾集團——張瑞敏
4.6本章小結
第5章改革推進期(1992—2001)
5.1引言
5.2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
5.2.1股份制的推行
5.2.2“抓大放小”改革
5.3私營經濟的發展
5.3.1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
5.3.2從“制度外”進入?制度內”
5.3.3私營經濟發展與農村勞動力轉移
5.4金融體制改革
5.5案例分析
5.5.1海爾集團——張瑞敏
5.5.2娃哈哈集團——宗慶後
5.5.3長城機電——沈太福
5.6本章小結
第6章改革深化期(2002—2008)
6.1引言
6.2改革深化期制度背景下的企業家行為及其原因
6.2.1制度環境促進了企業家才能在生產性創新中的配置
6.2.2制度變遷的漸進過程延緩了企業家才能的生產性配置
6.2.3制度約束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影響
6.2.4制度變遷驅動企業家從事制度創業活動
6.2.5制度變遷可能導致企業家從事破壞性活動
6.3案例分析
6.3.1阿里巴巴——馬雲
6.3.2德隆集團——唐萬新
6.3.3托普集團——宋如華
6.4本章小結
第7章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1.1問題的提出
1.1.1中國缺少企業家創新能力和精神嗎?
1.1.2作為一種“新的組合”,創新資源的配置如何引導?
1.1.3創新、模仿和擴散哪個更重要?
1.1.4創新一定是生產性的嗎?
1.1.5哪種制度更有利於生產性創新?
1.2本書內容安排和研究方法
第2章鮑莫爾企業家理論研究
2.1企業家理論的起源和發展
2.1.1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
2.1.2企業家精神理論的發展
2.1.3企業家在新古典經濟學理論中的消失
2.2鮑莫爾企業家理論的主要著作回顧
2.3鮑莫爾企業家理論的主要觀點
2.3.1企業家的生產性、非生產性和破壞性才能配置理論
2.3.2生產性企業家才能創造不同類型的創新
2.3.3企業家及其才能配置與經濟成長繁榮
2.4企業家才能配置理論研究的新進展
2.4.1鮑莫爾企業家才能理論的經驗研究
2.4.2鮑莫爾企業家才能理論的擴展
第3章制度、企業家才能與中國經濟成長
3.1引言
3.2中國市場化改革的制度變遷
3.2.1改革探索期的制度變遷(1978—1991)
3.2.2改革推進期的制度變遷(1992—2001)
3.2.3改革深化期的制度變遷(2002—2008)
3.3制度安排、企業家才能配置與中國經濟持續增長
3.3.1鮑莫爾經濟成長理論在中國的總體詮釋
3.3.2中國經濟成長可持續嗎?
3.4本章小結
第4章改革探索期(1978—1991)
4.1引言
4.2改革試驗田——農村
4.2.1私營經濟的春天
4.2.2鄉鎮企業的興起
4.3國有經濟改革
4.3.1國企內部改革
4.3.2價格雙軌制的改革
4.3.3承包經營制的引入
4.4對外開放
4.5案例分析
4.5.1萬向集團——魯冠球
4.5.2石家莊造紙廠——馬勝利
4.5.3海爾集團——張瑞敏
4.6本章小結
第5章改革推進期(1992—2001)
5.1引言
5.2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
5.2.1股份制的推行
5.2.2“抓大放小”改革
5.3私營經濟的發展
5.3.1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
5.3.2從“制度外”進入?制度內”
5.3.3私營經濟發展與農村勞動力轉移
5.4金融體制改革
5.5案例分析
5.5.1海爾集團——張瑞敏
5.5.2娃哈哈集團——宗慶後
5.5.3長城機電——沈太福
5.6本章小結
第6章改革深化期(2002—2008)
6.1引言
6.2改革深化期制度背景下的企業家行為及其原因
6.2.1制度環境促進了企業家才能在生產性創新中的配置
6.2.2制度變遷的漸進過程延緩了企業家才能的生產性配置
6.2.3制度約束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影響
6.2.4制度變遷驅動企業家從事制度創業活動
6.2.5制度變遷可能導致企業家從事破壞性活動
6.3案例分析
6.3.1阿里巴巴——馬雲
6.3.2德隆集團——唐萬新
6.3.3托普集團——宋如華
6.4本章小結
第7章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