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利濟巷慰安所舊址)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

利濟巷慰安所舊址一般指本詞條

利濟巷慰安所舊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利濟巷2號,是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也是為數不多的被在世“慰安婦”倖存者指認過的慰安所建築,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分館,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由8棟民國時期的歷史建築建成,原由國民黨少將將楊春普於1935年至1937年間建造,名為“普慶新村”,日軍侵占南京後,將此處改造為“東雲慰安所”和“故鄉樓慰安所”,是經在世的朝鮮“慰安婦”倖存者朴永心指認的慰安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
  • 外文名稱:Nanjing Comfort Stations Liji Lane Site Museum
  • 地理位置:南京市秦淮區利濟巷2號
  • 開放時間:9:00—16:30(周日、周一及法定節假日閉館)
  • 景點級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
歷史沿革,建築規模,陳列展覽,展覽分區,開放時間,交通方式,

歷史沿革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原由國民黨少將楊春普於1935年至1937年間陸續建造,為兩層磚木混合結構的建築物,名為“普慶新村”。
“利濟巷慰安所舊址”文保碑“利濟巷慰安所舊址”文保碑
1937年底,日軍占領南京後,將利濟巷2號改造為“東雲慰安所”,將18號改造為“故鄉樓慰安所”,後來兩處連在一起。據調查,至少數十名朝鮮籍“慰安婦”,在此慘遭侵華日軍的蹂躪虐待。其中,利濟巷2號樓上第19號房間是朝鮮籍“慰安婦”朴永心當年被拘禁的地方。
1949年之前的民國時期南京有一條從下關通向城南的小鐵路“京市鐵路”。沿著小鐵路的遺蹟尋找,可發現利濟巷2號建築群慰安所。當年,利濟巷一帶也有操場、水塘,但地勢地貌已發生很大變化。
20世紀90年代,一位當年曾在南京做過慰安婦的朴永心對慰安所的回憶就是“很大,附近有操場、水塘,不遠處還有一條鐵路。”
2003年11月21日,在中日學者的努力下,朴永心老人來到南京,指認利濟巷2號就是當年的“東雲慰安所”,她認出了這裡就是她1939年被誘拐來做了3年慰安婦的地點,利濟巷2號樓上第19號房間正是她當年被拘禁的地方,樓梯旁的售票口、她們當年使用過的洗臉間、洗澡間都原樣保留著,引發世人高度關注。它與利濟巷18號“故鄉樓慰安所”舊址,組成了“利濟巷慰安所舊址”。
2004年下半年,因為慰安所舊址不屬於任何一級文物保護單位,相關文物保護條例並不適用,拆遷人員進場,居民收到了拆遷通知書。後來拆遷中斷,但老房子長期缺乏保護,部分建築構件坍塌,樓頂有多個破洞,樓內到處是垃圾,污水橫流。而後燃放爆竹,慰安所舊址發生火災。
2008年,一場“莫名其妙”的大火,將舊址的一棟二層高的房頂、樓板燒塌。
2013年,經南京五位專家學者以普通南京市民的身份,正式提出將“利濟巷民國建築群”認定為文物建築的申請,學者積極參與該舊址保護的研討、論證和評審工作。這組見證慰安婦血淚史的建築群歷經滄桑命運多舛,被認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控訴日軍侵略歷史的重要物證。
2013年11月6日,南京利濟巷侵華日軍慰安所舊址損毀嚴重,現在該舊址西面的院子已經被街道當作垃圾中轉站使用。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
2014年6月7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下發檔案,增補“利濟巷慰安所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到20天時間裡,文物標誌碑就落成了。速度之快,在南京文物保護史上是空前的。
2014年6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受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和強征慰安婦歷史檔案和文獻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利濟巷慰安所遺址成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將促進這項申遺工作的開展。
2014年6月17日,在學者的推動和文物部門的努力下,“利濟巷慰安所舊址”日前被正式宣布增補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這處見證慰安婦血淚歷史的民國建築將會得到妥善保護,向世界講述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利濟巷慰安所舊址是南京,乃至整個亞洲地區最大的一處日軍慰安所舊址,也是唯一一處被在世慰安婦指認過的慰安所建築。這幾棟老樓由於長期缺乏保護,部分建築構件坍塌,樓外雜草叢生、樓內污水橫流破敗不堪。
2014年6月25日,各界人士代表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利濟巷慰安所舊址”揭碑。南京利濟巷2號和利濟巷18號文物標誌碑文刻著:“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利濟巷慰安所舊址南京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六月七日公布南京市人民政府立”。
2014年6月26日,南京市文廣新局在利濟巷舉行儀式,亞洲最大的、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利濟巷慰安所舊址“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碑”正式落成。
2015年12月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分館——利濟巷舊址陳列館正式開館,對公眾開放。

建築規模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由8幢淡黃色的兩層建築組成,總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利濟巷一帶的慰安所舊址包括:利濟巷2號的“東雲慰安所”,又稱“東雲旅館”;利濟巷18號的“故鄉樓慰安所”;科巷南壽星橋口的“吾妻樓慰安所”。南部的東雲“慰安所”關押朝鮮籍婦女,主要接待日本士兵;北部的故鄉樓“慰安所”住著日本籍慰安婦,主要接待日本軍官。史學界認為,利濟巷的慰安所是二戰期間日軍在亞洲建立的最大規模、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
利濟巷慰安所舊址利濟巷慰安所舊址
南京工業大學相關調查顯示,當年侵華日軍在南京設立的慰安所多達40餘處,現多數已被拆除,其中位於中山東路樹德里的“浪花樓慰安所”、位於傅厚崗的“傅厚崗慰安所”、位於文昌巷的“青南樓慰安所”和“菊花樓慰安所”等五六處尚存。
由著名雕塑家吳顯林創作的“慰安婦”主題雕塑,靜靜地安放在陳列館入口處。雕塑由三位“慰安婦”組成,其中一位身懷六甲,身形虛弱,一手護住腹中胎兒,一手搭在另一婦女身上,她們的神情,無力,無助,無望。這組雕塑的由來並非臆想,創作原型是二戰時期隨軍記者拍攝的中國戰場上懷孕的朝鮮籍“慰安婦”朴永心。
雕塑的背後,是一整面牆的眼淚。13顆碩大“淚滴”,參差灑在斑駁陳舊的牆面,凝重而悲愴。在右側的另一面牆上,密密麻麻拓印著當年“慰安婦”的黑白頭像照片,每一張臉上都是屈辱和憤怒,每個人的眼裡都含著淚水。這面牆下面,辟出一小塊裸露的黑土地,時間的年輪雖然過去了半個多世紀,“慰安婦”倖存者的眼淚卻從未休止,浸濕了這片記錄下日軍滔天罪行的土地。

陳列展覽

陳列館共展出了1600多件文物展品、400多塊圖板、680多幅照片,其中兩件國家一級文物尤為珍貴。一件是已故“慰安婦”雷桂英老人生前捐贈的消毒劑高錳酸鉀,這些大型顆粒的高錳酸鉀是南京湯山原日軍高台坡慰安所發給“慰安婦”用作衛生措施的,是侵華日軍“慰安婦”制度的重要罪證。
“流不盡的淚”“流不盡的淚”
另一件為松下富貴樓慰安所為“慰安婦”檢查身體時使用的內窺器。此外,還有從日本友人大東仁處徵集的“突擊一番”安全套和星秘膏。安全套上不僅印有日軍的標誌,還有4個漢字:突擊一番,意為“進攻最厲害”。星秘膏則是讓日軍和安全套配套使用的。在陳列館二樓,有一處名為“流不盡的淚”的陳列,一名半身浮雕的年邁“慰安婦”眼眶裡,淚水汩汩而下,浮雕下方寫著一行字——“請您為她擦去眼淚吧!”

展覽分區

陳列館的陳列分為A區、B區、C區三個板塊,各有側重,但用五個‘淚’作為整個陳列館展陳的靈魂。該館以“淚”為主線,設計了“淚灑一面牆”、“淚濕一片地”、“淚滴一條路”,以及A區展覽廳序“無言的淚”及“流不盡的淚”五大部分,串起整個展陳,以此刻畫慰安婦受害者的這段歷史。
利濟巷慰安所舊址利濟巷慰安所舊址
“淚灑一面牆”是南京利濟巷舊址陳列館的基本陳列,題為《二戰中的性奴隸——日軍“慰安婦”制度及其罪行展》,旨在展示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以欺騙、擄掠、強迫等手段,為遠離本土、數量龐大的日本軍隊配備從各國強征的大量年輕女子,建立完備的“慰安婦”制度,使無數的婦女成為性奴隸的歷史真相;記載了隨著日本的戰敗投降,“慰安婦”制度破滅的歷史過程;以及戰後中韓等國“慰安婦”倖存者們勇敢地站出來,揭露和譴責日軍實行“慰安婦”制度的反人道罪行。
“淚濕一片地”是南京利濟巷舊址陳列館的舊址陳列,題為《金陵夢魘——南京日軍慰安所與“慰安婦”史實展》,重點展示日軍在南京大屠殺期間,開始建立和全面推行“慰安婦”制度,並在南京陸續建立40多所慰安所,如利濟巷東雲慰安所和故鄉樓慰安所、福安里慰安所、下關得月樓慰安所等,大量來自中國、朝鮮半島等國的女性淪為日軍性奴隸;重點介紹了南京的雷桂英、朝鮮籍的朴永心和韓國籍的易英蘭等“慰安婦”倖存者在南京成為日軍性奴隸的歷史事實。
“淚滴一條路”由4個專題陳列組成,每個專題各占一座小樓,分別為:《專題陳列之一:滬城性奴淚》,重點介紹日軍“慰安婦”制度在上海的罪行;《專題陳列之二:遍布中國的日軍慰安所》,重點介紹侵華日軍在中國20多個省、區及港、台實施“慰安婦”制度的史實;《專題陳列之三:傷痛記憶與控訴》,重點介紹來自朝鮮半島的女性是如何被日軍“慰安婦”制度摧殘與折磨,以及“慰安婦”倖存者對日本政府的控訴;《專題陳列之四:眾多國籍的性奴隸》,重點介紹東南亞各國及部分白人女性淪為日軍“慰安婦”的史實,控訴日軍在二戰期間對各國女性造成的傷害。

開放時間

因利濟巷舊址為原址修復,先天就存在空間相對狹小,樓梯陡峭的特殊情況,為保護老宅,陳列館不具備接待大客流的條件,因此無法接待團隊參觀,包括旅行團隊。預約參觀對象為18歲以上人群,預約方式為網路預約,時間為每日9:00—16:30,周日、周一及法定節假日閉館。

交通方式

  • 公交
科巷:44路、304路
大行宮東:31路、80路、202路、313路、Y2路
大行宮南:5路、9路、25路、34路、34路區間、95路、Y5路、Y24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