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尖崮位於費縣縣城西南約6公里,費芍西路西側,海拔405.5米,面積2.6平方公里,因山峰有尖頂,故名,為沂蒙七十二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利尖崮
- 地理位置:山東省費縣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基本情況,歷史事件,地圖信息,
基本情況
利尖崮,張家灣、管家村、黃家村、王山頭、利山澗、邢家村等村落坐落於其山腳下,上有幾百米長、數十米長的平整山頂,被稱作晾馬台,崮頂存有多處戰爭年代遺存下來的石牆圍子等遺蹟。清代農民起義軍領袖張九仔曾占據此山稱王,20世紀四五十年代此處曾發生利尖崮暴亂等歷史事件,後被人民政府平息。目前該崮上植被豐富,在水土較為充足的地方,已經被開拓成豐收的莊稼地。
歷史事件
1946年5月31目,費縣利尖崮發生反革命武裝暴亂。
1945年8月,費城日軍逃走,費縣全部解放。國民黨反動派陰謀挑起內戰,不斷向解放區派遣特務,組織反革命武裝暴亂。1946年6月1日,費縣公安局及城關民兵,在利尖崮平息了一起以國民黨特務分子張傳印為首的反革命武裝暴亂。
張傳印是張家山灣人,曾在偽軍和國民黨軍隊任職,作惡多端。1946年3月,他到濟南國民黨特務機關“黨政視察室”領受組織反革命武裝暴亂的任務,並領取“國民黨費縣黨部書記長”、“縣長”、“保全團長”等委任狀。潛回費縣後,以販賣棉花為名,四出活動,網羅暗藏的國民黨特務分子、漏網漢奸、反動地主、反動會道門頭子,秘密組織武裝暴亂。先後在一區、四區、六區、九區的30多個村建立組織,發展匪眾250餘人。隨後,他集合骨幹分子在張家山灣開會,密謀於6月1日午夜發動暴亂,規定在城南小蒼山點火為號,各暴動點同時行動,攻占費縣城。成功則固守以待國民黨空運援助;不成功就搶劫財物退守利尖崮。他們的分工是:張傳印率隊從南門攻派出所,與邢秀雙(邢家村人,原一區民兵副隊長,此時叛變,為敵內應)配合攻打縣政府;侯占榮(國民黨特務,原籍河北省,時居官連莊)率隊入東門攻打縣公安局;朱玉坤(城南侯家莊人,反動會道門頭子)率隊占領四區亞子、毛峪、柱子等地以作後援。
由於匪徒侯占榮記錯了日期,提前於5月31日在官連莊舉行暴亂。張傳印見事不妙,也倉皇在張家山灣暴亂。陳寶村、陳寶善(均為官莊人,國民黨特務)聞訊急忙糾集暴徒10餘人,闖進本村民兵隊部,殺死村支部書記、農救會長朱化清、民兵隊長程玉貴,綁架幹部6人,奪走步槍7支。又竄入葛峪村,砍傷民兵2人,搶走步槍5支。由於公安部門事先在城裡加強了警戒,監禁了邢秀雙,切斷匪幫城內外聯繫,三伙暴徒不敢攻城,連夜竄上利尖崮,打出國民黨“青天白日”旗,宣布成立山東第一保全團——費縣保全團,張傳印任團長。至天明,利尖崮已集聚匪徒和被欺騙裹脅民眾300多人,90多支槍。6月1日晨,公安局長劉琦率公安武裝及民兵60多人奔赴利尖崮“進剿”。該崮位於城南6公里,峭壁懸崖,四周砌有石牆,易守難攻。張傳印等匪徒,企圖憑險頑抗。9時,各區民兵600餘人齊達山下,從四面發起總攻,暴徒潰不成軍。少數死硬分子預感末日來臨,窮凶極惡,將被綁架幹部用石頭砸死4人,砸傷2人。經半小時激戰,公安武裝和民兵占領山頭,脅從人員紛紛繳槍,受蒙蔽民兵協助反擊匪徒,將張傳印、陳寶森、侯占榮等10餘名首惡分子活捉。經縣政府司法機關審訊,先後在官莊、縣城召開大會,將張傳印等12名首惡分子處決。
地圖信息
地址:臨沂市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