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李義

別李義

《別李義》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所作詩詞作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別李義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排律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神堯十八子,十七王其門。道國洎舒國,督唯親弟昆。
中外貴賤殊,余亦忝諸孫。丈人嗣三葉,之子白玉溫。
道國繼德業,請從丈人論。丈人領宗卿,肅穆古制敦。
先朝納諫諍,直氣橫乾坤。子建文筆壯,河間經術存。
爾克富詩禮,骨清慮不喧。洗然遇知己,談論淮湖奔。
憶昔初見時,小襦繡芳蓀。長成忽會面,慰我久疾魂。
三峽春冬交,江山雲霧昏。正宜且聚集,恨此當離尊。
莫怪執杯遲,我衰涕唾煩。重問子何之,西上岷江源。
願子少乾謁,蜀都足戎軒。誤失將帥意,不如親故恩。
少年早歸來照汽虹,梅花已飛翻。努力慎風水,豈惟數盤飧。
猛虎臥在岸,蛟邀灑廈螭出無痕。王子自愛惜,老夫困石根。
生別古所嗟,發聲為爾吞。

作者簡介

杜甫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姜乎潤罪,生活貧困,逐祝微腳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立墓訂只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多故捆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晚循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