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老爸當家長:寫給女兒的46封情書》是著名媒體人李鮃寫給女兒“小妖”的46封信,也是一位爸爸這么多年來陪伴女兒成長的深情表白。他用生動、細膩而不失幽默的筆觸,分享了女兒成長中的趣事,對女兒成長中遇到的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剖析。父女情深,躍然紙上。 在這濃濃愛意中,也無時不刻閃爍著這位“懶爸”輕鬆自如的育兒方式背後的卓見。在多少父母都為教育孩子而焦慮時,作者卻舉重若輕地、幾乎不露痕跡地完成了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小妖”獨立自主,性格樂觀,人格健全,與人為善,學習成績一直居於前列,青春叛逆期也能與父母維持十分親密的關係……相信每位爸爸媽媽,都能從書里,找到感動和共鳴。
基本介紹
- 書名:別把老爸當家長:寫給女兒的46封情書
- 出版社:新世紀出版社
- 頁數:251頁
- 開本:32
- 品牌:同盟浙少
- 作者:李鮃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057894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別把老爸當家長:寫給女兒的46封情書》文筆幽默流暢,時而犀利,時而溫情,角度新鮮有創意,以46封給女兒的信的形式,向讀者展現了一位爸爸內心深處對教育的卓見,以及他對女兒成長的關注和愛。
作者簡介
李鮃,作家、媒體人。曾從事過出版策劃、圖書行銷、雜誌編輯、數字出版、媒體公關等多種職業,現供職於《中國圖書商報》,負責《中國編客》專刊。他以作家、評論人、圖書策劃人、公關行銷、媒體人等多重視角來觀察書業,策劃了系列關於暢銷書運作的選題,受到業內的廣泛關注。依託《中國編客》組織了“編客學堂”系列講座,先後受邀到全國多家出版社講課,其傳播視角、關注細節、注重實操的特點,得到一致好評。《暢銷書淺規則》就是他對暢銷書運作進行的全面梳理,無論對是出版編輯、還是對寫作者,都不無裨益。其他著作有《寫字樓妖物志》《幹嗎要上班》《愛,聽十人談》等9種。
圖書目錄
你出剪刀,我出布
老爸的詞典里,沒有“不”和“必須”
可以做任何事,只要能夠付出代價
擁有尊嚴的秘訣,是使自己變得強大
我能給你的最寶貴禮物,無非是安全感
為了你,我要變得更好
我要變得更好,不只是為了你
這些都是你給我的回報
小朋友的事情,小朋友自己解決
你解決不了的事,才是老爸的事
不把老爸當家長,是對老爸最高的讚賞
每個人都與眾不同的權利
人生原本可以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正確的麻煩,其實最不麻煩
說到性,總是有點難以啟齒
那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叫早戀
來,讓我們給愛情排排毒
人人有權爭勝負,無人有權論是非
沒錯,有些事必須糊弄過去
應該高標準,但未必嚴要求
很多事,老爸也無能為力
我也是懷著巨大的問號,走啊,走啊
告訴你什麼是正確,以最溫柔的方式
不是每個人都值得去維持
青春叛逆期,其實是個偽概念
不要成為你曾經討厭的那種人
說到人生規劃,很可能是個笑談
是的,我們都有獨自感動落淚的權利
因為愛你,所以矛盾
總結規律獲開拓創新?都不是問題
不是天才,就多下些笨功夫
見義勇為,更要量力而為
世界很大,與其競爭,不如開拓
做自己喜歡的事,便是幸福
吃一行,為何恨一行
可以不必以寫作為生,但最好不要與寫作絕緣
寫或不寫,都可以是美好的人生
寫作當然有秘訣,請看以下“三字經”
不是座右銘,只是大實話
我會老去,但不會無趣
開明的父母,也要請親愛的小妖幫個忙
“網癮少年”與“新技術恐懼症”
該不該吃狗肉與“舌尖上的倫理”
凡宣稱自己是唯一真理的,不可信他
願你永遠悲憫,並且智慧從容
親愛的,我不能陪你走完整個人生
附錄親愛的老爸/小妖
跋關於這本書
老爸的詞典里,沒有“不”和“必須”
可以做任何事,只要能夠付出代價
擁有尊嚴的秘訣,是使自己變得強大
我能給你的最寶貴禮物,無非是安全感
為了你,我要變得更好
我要變得更好,不只是為了你
這些都是你給我的回報
小朋友的事情,小朋友自己解決
你解決不了的事,才是老爸的事
不把老爸當家長,是對老爸最高的讚賞
每個人都與眾不同的權利
人生原本可以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正確的麻煩,其實最不麻煩
說到性,總是有點難以啟齒
那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叫早戀
來,讓我們給愛情排排毒
人人有權爭勝負,無人有權論是非
沒錯,有些事必須糊弄過去
應該高標準,但未必嚴要求
很多事,老爸也無能為力
我也是懷著巨大的問號,走啊,走啊
告訴你什麼是正確,以最溫柔的方式
不是每個人都值得去維持
青春叛逆期,其實是個偽概念
不要成為你曾經討厭的那種人
說到人生規劃,很可能是個笑談
是的,我們都有獨自感動落淚的權利
因為愛你,所以矛盾
總結規律獲開拓創新?都不是問題
不是天才,就多下些笨功夫
見義勇為,更要量力而為
世界很大,與其競爭,不如開拓
做自己喜歡的事,便是幸福
吃一行,為何恨一行
可以不必以寫作為生,但最好不要與寫作絕緣
寫或不寫,都可以是美好的人生
寫作當然有秘訣,請看以下“三字經”
不是座右銘,只是大實話
我會老去,但不會無趣
開明的父母,也要請親愛的小妖幫個忙
“網癮少年”與“新技術恐懼症”
該不該吃狗肉與“舌尖上的倫理”
凡宣稱自己是唯一真理的,不可信他
願你永遠悲憫,並且智慧從容
親愛的,我不能陪你走完整個人生
附錄親愛的老爸/小妖
跋關於這本書
後記
集中寫這本書用了大概一個半月時間,但準備的時間卻很長,起碼從小妖出生開始,到現在,將近十五年。
甚至這樣說還不夠,我人生所有的經歷、體驗,我的三觀,也都是在為這本書打底子。
它其實不是一本單純的家教書,而是一個父親,對孩子永遠的關注、牽掛和叮嚀。
我的父親、也就是小妖的爺爺是個不善言辭的人。我讀書時,他對我說得最多的無非是“好好學習”;我工作後每次回家,他都會說“好好工作,跟同事搞好關係”;我現在異鄉,他偶爾會打電話過來,問問這邊的天氣情況,讓我不要太拚命,要注意身體。從本質上來說,這本書和我父親那些簡單的叮囑並沒有什麼區別。
以我曾為人子的經驗,以我對小妖的了解,我猜測,她可能並不會特別認真地去看它。
理由一:“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寫得比你好看多了。”
理由二:“你平時都說過了呀,我都懂的。”
理由一確實是事實,儘管會難免讓人有點沮喪。至於理由二,則是應該感到欣慰的。你不必多說,她已經懂得,已經在做,甚至超出了你的期望值,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但文字畢竟和語言表達有所不同。我們都是羞怯的人,我們很難“說”出細膩豐富的情感。我們彼此相愛,親密無間,走在路上都會本能地牽著手,但很難開口說出愛字。那么親愛的小妖,通過文字,我會從容地、無障礙地表達這些,你會感覺到更多。
你曾經給我們寫過一封信,大概意思是,你很慶幸遇上了開明的、愛自己的父母,你也深愛我們。但後來,我們偶爾提到這封信,你卻馬上要求換話題。
親愛的小妖,我懂,你是覺得不好意思。我很能明白你這種感覺:我寫完了這本書,交給出版社出版,讓許多人讀到它,談論它,我甚至會在很多地方、跟許多人談起這本書,一起交流做父母的感受和經驗,但,我卻沒有辦法跟你談論它。也是因為,會不好意思。
親愛的小妖,今年七月,你15歲了。我修改了我的寫作計畫,臨時插這樣一本書進來,希望作為給你的一份禮物。我知道,你就算不會認真去看它,也會是滿心歡喜的。
書里很多內容,我平時都說過或者做過了,不過也有些部分,可能超過了你現在的理解能力。就算是未雨綢繆吧,以後你會慢慢懂的。我希望你可以看看它,大概有個了解,以後在遇上問題時可以作為參考。
但我所說的、所寫的,也並不是軍規、法律,需要你敬畏,需要你謹記,需要你不走樣地遵守。你有不同的見解,你有新的選擇,都是應該的。
說到底,這只是老爸寫給你的人生參考書。只是參考而已。你最終要自己做決定,並且為自己負責。老爸曾對來自父輩的勸誡不屑一顧,以為那都是腐朽的、落伍的見解,當然我這種以為也未免太過偏激;但是如果你這樣以為,我也會無怨言地接受。
如果有一天,你也有了孩子,你再翻開這本書,或許會有新的感覺。你會知道,我曾是那樣愛你,比能說出來的、能寫出來的更愛,比你以為的更愛。
你是上天的饋贈。你是最大的驚喜。你是無價之寶。
2013年3月10日
甚至這樣說還不夠,我人生所有的經歷、體驗,我的三觀,也都是在為這本書打底子。
它其實不是一本單純的家教書,而是一個父親,對孩子永遠的關注、牽掛和叮嚀。
我的父親、也就是小妖的爺爺是個不善言辭的人。我讀書時,他對我說得最多的無非是“好好學習”;我工作後每次回家,他都會說“好好工作,跟同事搞好關係”;我現在異鄉,他偶爾會打電話過來,問問這邊的天氣情況,讓我不要太拚命,要注意身體。從本質上來說,這本書和我父親那些簡單的叮囑並沒有什麼區別。
以我曾為人子的經驗,以我對小妖的了解,我猜測,她可能並不會特別認真地去看它。
理由一:“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寫得比你好看多了。”
理由二:“你平時都說過了呀,我都懂的。”
理由一確實是事實,儘管會難免讓人有點沮喪。至於理由二,則是應該感到欣慰的。你不必多說,她已經懂得,已經在做,甚至超出了你的期望值,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但文字畢竟和語言表達有所不同。我們都是羞怯的人,我們很難“說”出細膩豐富的情感。我們彼此相愛,親密無間,走在路上都會本能地牽著手,但很難開口說出愛字。那么親愛的小妖,通過文字,我會從容地、無障礙地表達這些,你會感覺到更多。
你曾經給我們寫過一封信,大概意思是,你很慶幸遇上了開明的、愛自己的父母,你也深愛我們。但後來,我們偶爾提到這封信,你卻馬上要求換話題。
親愛的小妖,我懂,你是覺得不好意思。我很能明白你這種感覺:我寫完了這本書,交給出版社出版,讓許多人讀到它,談論它,我甚至會在很多地方、跟許多人談起這本書,一起交流做父母的感受和經驗,但,我卻沒有辦法跟你談論它。也是因為,會不好意思。
親愛的小妖,今年七月,你15歲了。我修改了我的寫作計畫,臨時插這樣一本書進來,希望作為給你的一份禮物。我知道,你就算不會認真去看它,也會是滿心歡喜的。
書里很多內容,我平時都說過或者做過了,不過也有些部分,可能超過了你現在的理解能力。就算是未雨綢繆吧,以後你會慢慢懂的。我希望你可以看看它,大概有個了解,以後在遇上問題時可以作為參考。
但我所說的、所寫的,也並不是軍規、法律,需要你敬畏,需要你謹記,需要你不走樣地遵守。你有不同的見解,你有新的選擇,都是應該的。
說到底,這只是老爸寫給你的人生參考書。只是參考而已。你最終要自己做決定,並且為自己負責。老爸曾對來自父輩的勸誡不屑一顧,以為那都是腐朽的、落伍的見解,當然我這種以為也未免太過偏激;但是如果你這樣以為,我也會無怨言地接受。
如果有一天,你也有了孩子,你再翻開這本書,或許會有新的感覺。你會知道,我曾是那樣愛你,比能說出來的、能寫出來的更愛,比你以為的更愛。
你是上天的饋贈。你是最大的驚喜。你是無價之寶。
2013年3月10日
序言
在這本書之前,我對李鮃的認知,更多來源於他在出版行業內的成就。他任職出版社同業追捧的《中國出版傳媒商報》,擔任《編客》專刊的大編;他寫《暢銷書淺規則》,是中國當下少有的,對圖書出版規律的研究者和總結者;他做出版培訓,不算繼續教育學分,需要編輯自掏腰包給學費,但依然追捧者眾。
因為這樣,我對他的這本親子主題的書,期望並不太高。
但沒想到,李鮃的46封寫給女兒的情書給了我一個巨大的驚喜。
我跟李鮃是出版業同行,工作主線是編輯給媽媽看的書和給孩子看的書。做編輯的一個功夫是視野,必須要看得夠多,所以我每月大約會過眼百本此類圖書。由此也會生髮出編輯的另外一門功夫,那就是判斷力。看得多了,就知道好和壞,一本童書和親子書書稿拿到我面前,我能很快知道它在整個行業的位置。
看得多必然導致想得多。我比較衝動,愛把心得寫下來,時間長了,朋友們就建議我開個微信公眾號,把這些心得都分享出去。“童書出版媽媽”這個公眾號給我帶來了很多兒童教育方面的名聲,儘管我一再聲明是個分享者,但“教育專家”的帽子依然不時向我襲來,訂閱者也越來越多,有些甚至會從外地連夜坐火車來,只為聽我一場講座,然後又坐火車回去。
名氣大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我們這種做過名氣幕後推手的編輯。我一度陷入焦慮,每天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使自己的思想不至於枯乾。我開始搜尋北大、中科院、北師大的教育課程,希望能通過讀個博士來增加點思想積澱。
同時,我也緊迫地看書,從方法論(諸如正面管教、P.E.T.父母效能訓練、親子心理學、溝通術)到教育流派和思想(諸如天才教育、個性教育、自然教育)。最後,我發現,要讀的書20本足矣,因為所有的方法和流派,最終都指向一個哲學命題:存在的價值。
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換成教育的說法便是:你期望你的孩子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換成一系列的小說法是:
人生是一個目的還是一個過程?如果是一個過程,那么任何階段都是同樣重要的,都具有存在的獨特意義。那即是,童年不應該為成年做準備,童年不應該因為成年而犧牲掉自己的價值(主要是快樂和自在)。
人活著是為了擺脫現實的奴役,還是為了適應現實?如果是為了前者,那么為了提升孩子的“社會競爭力”而無休無止地做作業、做卷子、學英語、做技能訓練……是否合理?
人活著是為了符合某個標準嗎?不管這個標準有多偉大正確,但生命的使命絕不是為了符合一個標準。那么,為什麼要去評價成功的人生和失敗的人生?為什麼要依據別人的評價來決定自己的生命如何活,自己的人生如何過?
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哪怕這個別人是自己的父母,是千古聖賢,孩子的人生還應該是自己的,任何人不應該代替他活,也不可能代替他活。
李鮃不是一個教育專家,我相信他看的教育書籍一定沒我多。
但思考過人生問題的父親,不需要任何教育專家說三道四,他天然具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是的,他是一個經歷豐富的人,拿過心理諮詢師資格,教過三年書,在鄉鎮待了六七年,在市政協待了四年,之後來北京做過公關行銷以及林林總總各種媒體形態的編輯;是的,他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他敢在一個小城鎮辭掉公職專事寫作,他來北京的原因不是因為機會多,而是因為這裡評判人的標準不那么單一。
他懂得存在的價值,他思考過孩子應該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他認為他的女兒的降生,不是為了通往奴役之路,而是為體驗生命美好而來。他認為女兒的人生是她自己的人生,任何聰明人都不應該代替她活著。
所以,這位老爸的詞典裡面沒有“不”和“必須”;所以,女兒受了欺負,他還是說“小朋友的事情小朋友自己解決”;所以,女兒愛做作業就做,不做他就幫忙糊弄過去;所以,女兒愛打電子遊戲就讓她打;所以,女兒到了國小畢業才扔回一袋獎狀獎章,因為她知道,任何標準和評價,都不重要;所以,他甚至不反對女兒未成年性行為,只要記得全程做安全措施;所以,他說“人生規劃,很可能是個笑談”,“做自己喜歡的事,便是幸福”……
我樂於見到,如此放任的、快樂的童年,造就的是個陽光的、有才華的,同時會自我管理、自我負責的女孩。僅僅從《親愛的老爸》那篇文章來看,15歲的小妖已經懂得,她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她的人生應該怎么過,她做好了為自己人生負責的一切準備。
這也許不是一本太實用的家教書,但卻是一本到達“底部”的書,即當你與李鮃心領神會的時候,你自然懂得如何去做父母的書。
(三川玲:著名童書出版人,《華爾街日報》兒童教育專欄作家,網易教育論壇主持人,在微信公眾號“童書出版媽媽”分享觸動內心的教育新知。)
因為這樣,我對他的這本親子主題的書,期望並不太高。
但沒想到,李鮃的46封寫給女兒的情書給了我一個巨大的驚喜。
我跟李鮃是出版業同行,工作主線是編輯給媽媽看的書和給孩子看的書。做編輯的一個功夫是視野,必須要看得夠多,所以我每月大約會過眼百本此類圖書。由此也會生髮出編輯的另外一門功夫,那就是判斷力。看得多了,就知道好和壞,一本童書和親子書書稿拿到我面前,我能很快知道它在整個行業的位置。
看得多必然導致想得多。我比較衝動,愛把心得寫下來,時間長了,朋友們就建議我開個微信公眾號,把這些心得都分享出去。“童書出版媽媽”這個公眾號給我帶來了很多兒童教育方面的名聲,儘管我一再聲明是個分享者,但“教育專家”的帽子依然不時向我襲來,訂閱者也越來越多,有些甚至會從外地連夜坐火車來,只為聽我一場講座,然後又坐火車回去。
名氣大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我們這種做過名氣幕後推手的編輯。我一度陷入焦慮,每天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使自己的思想不至於枯乾。我開始搜尋北大、中科院、北師大的教育課程,希望能通過讀個博士來增加點思想積澱。
同時,我也緊迫地看書,從方法論(諸如正面管教、P.E.T.父母效能訓練、親子心理學、溝通術)到教育流派和思想(諸如天才教育、個性教育、自然教育)。最後,我發現,要讀的書20本足矣,因為所有的方法和流派,最終都指向一個哲學命題:存在的價值。
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換成教育的說法便是:你期望你的孩子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換成一系列的小說法是:
人生是一個目的還是一個過程?如果是一個過程,那么任何階段都是同樣重要的,都具有存在的獨特意義。那即是,童年不應該為成年做準備,童年不應該因為成年而犧牲掉自己的價值(主要是快樂和自在)。
人活著是為了擺脫現實的奴役,還是為了適應現實?如果是為了前者,那么為了提升孩子的“社會競爭力”而無休無止地做作業、做卷子、學英語、做技能訓練……是否合理?
人活著是為了符合某個標準嗎?不管這個標準有多偉大正確,但生命的使命絕不是為了符合一個標準。那么,為什麼要去評價成功的人生和失敗的人生?為什麼要依據別人的評價來決定自己的生命如何活,自己的人生如何過?
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哪怕這個別人是自己的父母,是千古聖賢,孩子的人生還應該是自己的,任何人不應該代替他活,也不可能代替他活。
李鮃不是一個教育專家,我相信他看的教育書籍一定沒我多。
但思考過人生問題的父親,不需要任何教育專家說三道四,他天然具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是的,他是一個經歷豐富的人,拿過心理諮詢師資格,教過三年書,在鄉鎮待了六七年,在市政協待了四年,之後來北京做過公關行銷以及林林總總各種媒體形態的編輯;是的,他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他敢在一個小城鎮辭掉公職專事寫作,他來北京的原因不是因為機會多,而是因為這裡評判人的標準不那么單一。
他懂得存在的價值,他思考過孩子應該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他認為他的女兒的降生,不是為了通往奴役之路,而是為體驗生命美好而來。他認為女兒的人生是她自己的人生,任何聰明人都不應該代替她活著。
所以,這位老爸的詞典裡面沒有“不”和“必須”;所以,女兒受了欺負,他還是說“小朋友的事情小朋友自己解決”;所以,女兒愛做作業就做,不做他就幫忙糊弄過去;所以,女兒愛打電子遊戲就讓她打;所以,女兒到了國小畢業才扔回一袋獎狀獎章,因為她知道,任何標準和評價,都不重要;所以,他甚至不反對女兒未成年性行為,只要記得全程做安全措施;所以,他說“人生規劃,很可能是個笑談”,“做自己喜歡的事,便是幸福”……
我樂於見到,如此放任的、快樂的童年,造就的是個陽光的、有才華的,同時會自我管理、自我負責的女孩。僅僅從《親愛的老爸》那篇文章來看,15歲的小妖已經懂得,她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她的人生應該怎么過,她做好了為自己人生負責的一切準備。
這也許不是一本太實用的家教書,但卻是一本到達“底部”的書,即當你與李鮃心領神會的時候,你自然懂得如何去做父母的書。
(三川玲:著名童書出版人,《華爾街日報》兒童教育專欄作家,網易教育論壇主持人,在微信公眾號“童書出版媽媽”分享觸動內心的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