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全集:1910.11-1914.7第46卷》內容簡介:本卷收載的是列寧在1910年11月至1914年7月即俄國革命新高漲時期所寫的書信。同一時期的列寧著作編在本全集第20-25卷。斯托雷平的反動統治使俄國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化,全民政治危機的因素日益增長和擴大。從1910年起,俄國政治形勢出現明顯的轉變,工人運動逐漸恢復生機,無產階級由退卻轉向進攻,開始形成新的革命高潮。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必須根據新的形勢制定無產階級鬥爭的新策略,加強對革命運動的領導。但是,取消派、召回派、調和派、崩得分子等機會主義派別造成的黨內危機並沒有緩和,反而更加嚴重。黨的三個中央機關中,除機關報編輯部外,中央委員會國外局和俄國局都掌握在取消派或調和派手裡。因此,反對取消主義,清除黨內機會主義派別,爭取黨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統一,乃是順利地組織和領導民眾性革命鬥爭的重要前提。本卷書信主要反映列寧在這一時期領導布爾什維克為反對取消派、調和派等機會主義派別,為恢復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黨,為制定和貫徹黨在革命高漲條件下的方針路線和策略而進行的不懈鬥爭。
基本介紹
- 書名:列寧全集
- 譯者: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 ISBN:9787010005768
- 頁數:746
- 定價:11.20元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0-10
- 裝幀:精裝
- 叢書: 列寧全集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列寧全集:1910.11-1914.7第46卷》內容簡介:本卷收載的是列寧在1910年11月至1914年7月即俄國革命新高漲時期所寫的書信。同一時期的列寧著作編在本全集第20-25卷。斯托雷平的反動統治使俄國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化,全民政治危機的因素日益增長和擴大。從1910年起,俄國政治形勢出現明顯的轉變,工人運動逐漸恢復生機,無產階級由退卻轉向進攻,開始形成新的革命高潮。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必須根據新的形勢制定無產階級鬥爭的新策略,加強對革命運動的領導。但是,取消派、召回派、調和派、崩得分子等機會主義派別造成的黨內危機並沒有緩和,反而更加嚴重。黨的三個中央機關中,除機關報編輯部外,中央委員會國外局和俄國局都掌握在取消派或調和派手裡。因此,反對取消主義,清除黨內機會主義派別,爭取黨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統一,乃是順利地組織和領導民眾性革命鬥爭的重要前提。本卷書信主要反映列寧在這一時期領導布爾什維克為反對取消派、調和派等機會主義派別,為恢復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黨,為制定和貫徹黨在革命高漲條件下的方針路線和策略而進行的不懈鬥爭。
作品目錄
前言
1910年
* l.致阿・馬・高爾基(11月14日)
* 2.致格・瓦・普列漢諾夫(11月22日)
* 3.致阿・馬・高爾基(11月22日)
* 4.致博洛尼亞學校的學員同志們(12月3日)
5.致尼・古・波列塔耶夫(12月4日)
6.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國外局(12月5日)
* 7.致尼・古・波列塔耶夫(12月7日)
8.致弗・德・邦契一布魯耶維奇(12月9日)
9.致《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部(12月17日)
10.致維・阿・卡爾賓斯基(不早於1910年)
1911年
* 11.致阿・馬・高爾基(1月3日)
12.致M.T.菲利亞(1月19日)
13.致卡・考茨基(1月31日)
* 14.致格・瓦・普列漢諾夫(2月3日)
15.致阿・伊・李可夫(2月11日以後)
16.致阿・伊・李可夫(2月17日)
* 17.致阿・伊・李可夫(2月25日)
18.致尼・古・波列塔耶夫(3月7日或8日)
19.致阿・伊・李可夫(3月10日)
20.致阿・伊・李可夫(3月上半月)
21.致阿・伊・李可夫(3月)
22.致某人(3月)
23.致社會民主黨第三屆國家杜馬黨團(4月19日以前)
24.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國外局(4月30日)
* 25.致阿・馬・高爾基(5月初)
* 26.致阿・馬・高爾基(5月27日)
27.致格・葉・季諾維也夫(6月6日以前)
28.致卡・考茨基(6月6日)
29.致阿・伊・柳比莫夫和米・康・弗拉基米羅夫(7月3日)
30.致克・蔡特金(7月5日)
31.致列・波・加米涅夫(8月2日以後)
32.致卡・胡斯曼(9月5日)
* 33.致阿・馬・高爾基(9月15日)
* 34.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9月25日)
* 35.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9月26日和28日之間)
36.致克・蔡特金(10月30日)
37.致克・蔡特金(10月30日)
* 38.致安・涅梅茨(11月l日)
39.致伊・弗里穆(11月4日)
40.致列・波・加米涅夫(11月10日)
41.致克・蔡特金(11月16日)
42.致克・蔡特金(11月18日)
43.致費・阿・羅特施坦(11月30日)
44.致卡・胡斯曼(12月7日)
1912年
45.致阿・薩・葉努基澤(2月25日)
46.致某人(2月26日)
* 47.致阿・馬・高爾基(2月)
* 48.致阿・馬・高爾基( 2―3月)
49.致卡・胡斯曼( 3月10日以前)
* 50.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3月12日)
* 51.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3月13日)
* 52.致《明星報》編輯部(3月25日或26日)
* 53.致《明星報》編輯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選舉綱領》的附言)(3月26日)
* 54.致卡・胡斯曼(3月28日以前)
* 55.致格・康・奧爾忠尼啟則、蘇・斯・斯潘達良、葉・德・斯塔索娃(3月28日)
56.致卡・胡斯曼(4月5日)
* 57.致格・康・奧爾忠尼啟則、蘇・斯・斯潘達良、葉・德・斯塔索娃(4月初)
1910年
* l.致阿・馬・高爾基(11月14日)
* 2.致格・瓦・普列漢諾夫(11月22日)
* 3.致阿・馬・高爾基(11月22日)
* 4.致博洛尼亞學校的學員同志們(12月3日)
5.致尼・古・波列塔耶夫(12月4日)
6.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國外局(12月5日)
* 7.致尼・古・波列塔耶夫(12月7日)
8.致弗・德・邦契一布魯耶維奇(12月9日)
9.致《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部(12月17日)
10.致維・阿・卡爾賓斯基(不早於1910年)
1911年
* 11.致阿・馬・高爾基(1月3日)
12.致M.T.菲利亞(1月19日)
13.致卡・考茨基(1月31日)
* 14.致格・瓦・普列漢諾夫(2月3日)
15.致阿・伊・李可夫(2月11日以後)
16.致阿・伊・李可夫(2月17日)
* 17.致阿・伊・李可夫(2月25日)
18.致尼・古・波列塔耶夫(3月7日或8日)
19.致阿・伊・李可夫(3月10日)
20.致阿・伊・李可夫(3月上半月)
21.致阿・伊・李可夫(3月)
22.致某人(3月)
23.致社會民主黨第三屆國家杜馬黨團(4月19日以前)
24.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國外局(4月30日)
* 25.致阿・馬・高爾基(5月初)
* 26.致阿・馬・高爾基(5月27日)
27.致格・葉・季諾維也夫(6月6日以前)
28.致卡・考茨基(6月6日)
29.致阿・伊・柳比莫夫和米・康・弗拉基米羅夫(7月3日)
30.致克・蔡特金(7月5日)
31.致列・波・加米涅夫(8月2日以後)
32.致卡・胡斯曼(9月5日)
* 33.致阿・馬・高爾基(9月15日)
* 34.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9月25日)
* 35.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9月26日和28日之間)
36.致克・蔡特金(10月30日)
37.致克・蔡特金(10月30日)
* 38.致安・涅梅茨(11月l日)
39.致伊・弗里穆(11月4日)
40.致列・波・加米涅夫(11月10日)
41.致克・蔡特金(11月16日)
42.致克・蔡特金(11月18日)
43.致費・阿・羅特施坦(11月30日)
44.致卡・胡斯曼(12月7日)
1912年
45.致阿・薩・葉努基澤(2月25日)
46.致某人(2月26日)
* 47.致阿・馬・高爾基(2月)
* 48.致阿・馬・高爾基( 2―3月)
49.致卡・胡斯曼( 3月10日以前)
* 50.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3月12日)
* 51.致格・李・什克洛夫斯基(3月13日)
* 52.致《明星報》編輯部(3月25日或26日)
* 53.致《明星報》編輯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選舉綱領》的附言)(3月26日)
* 54.致卡・胡斯曼(3月28日以前)
* 55.致格・康・奧爾忠尼啟則、蘇・斯・斯潘達良、葉・德・斯塔索娃(3月28日)
56.致卡・胡斯曼(4月5日)
* 57.致格・康・奧爾忠尼啟則、蘇・斯・斯潘達良、葉・德・斯塔索娃(4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