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中學(湖南省茶陵縣列寧中學)

列寧中學(湖南省茶陵縣列寧中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湖南省茶陵縣列寧中學學校創建於1930年7月,是全國興建最早的一所紅軍學校,擴建後,該校再展昔日雄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列寧中學
  • 創辦時間:1930年7月
  • 學校類型:紅軍學校
  • 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
校舍布局,歷史足跡,建校目的,

校舍布局

該校分前後兩棟,兩側分列廂房,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目前,列寧中學保存有列寧高級國小校的一些課本、作業本及蘇聯1984年寄來的信函、照片。
列寧中學

歷史足跡

茶陵縣立列寧高級國小校位於秩堂鎮毗塘村洲頭。原址系古茶鄉十七、十八都公建的書院,建於明崇禎十七年(1816),是清代茶陵境內的一所著名書院。因其北、東雩水縈繞,故名“雩江書院“,又稱毗塘書院。建築面積1136平方米,由前、後兩棟構成一個院落。書院建成後,學士鄉賢在此設館講學,經久不衰。清探花譚鑫振少時曾受教於此,因而蓬蓽生輝。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後,為了發展根據地文化,培養革命軍事力量,壯大革命隊伍,1930年7月23日,湘贛蘇區茶陵縣蘇維埃政府在小田創辦了以無產階級偉大導師列寧的名字命名的學校——茶陵縣立列寧高級國小校。由於受國民黨軍隊進攻的威脅,1931年12月遷至今址。1933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堅壁清野,學校師生化整為零,大部師生參加紅軍長征,有的留守,進行地下活動。
國民黨白色恐怖時期,書院荒蕪,幸得當地民眾竭力保護,才未遭破壞。
建國後秩堂的孩子要徒步到10公里外高隴的“祖安中學”就讀,至1952年,茶陵縣人民政府決定:為讓革命老區的孩子就近入學,恢復辦校。曾經停辦了十八年的列寧國小,也獲得新生命。
黨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視這所具有革命意義的學校,1956年5月,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胡耀邦同志為學校題字“列寧學校”。1959年7月學校更名“列寧中學”。2005年7月,撤老校並新校,列寧中學合二為一,現址為秩堂中心國小並更名為列寧學校
列寧學校(雩江書院)舊址,1984年10月公布為株洲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3月公布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校目的

該校是當時遵照中央蘇區政府指示創辦的。1930年,中央蘇區政府為大力培養工農革命子弟,提高革命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茶陵縣蘇維埃政府下達了關於“培養工農子弟,選拔輸送革命軍事人才”的指示。7月,茶陵遵照中央蘇區政府指示在此地創辦學校,該校為中國興建最早的一所紅軍學校。辦學初期,陳毅、肖克、譚余保、段蘇權、劉道生等革命軍隊首長,曾先後來校指導工作。後由於國民黨發動第五次反圍剿,這個學校只辦了三個學期,共為紅軍部隊培養了160餘名優秀人才。
新中國成立初期,省政府、湘潭地區先後5次撥款對該校進行了維修。隨後,列寧國小、列寧中學先後設此。1958年,該校改為茶陵列寧中學,被株洲市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80年代初,茶陵列寧中學與蘇聯莫斯科卡拉梅舍夫斯基河岸街第二寄宿學校結成友好學校。與莫斯科列寧中央博物館建立了聯繫,列寧博物館給該校贈送了列寧的照片及數十萬字的列寧文選和資料。
昔日的紅軍學校,成為今日的人才搖籃,75年來,該校共向社會輸出人才11000餘名,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和社會建設做出了較大貢獻,先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