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國政要比表較》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列國政要比表較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康有為
【按】《列國政要比較表》是康有為在戊戌變法期間撰寫進呈的一部比較各國政治、經濟的著作,書名又作《列國歲計政要》、《列國比較表》、《列國政要表》。據《康南海自編年譜》所記,此書進呈於戊戌六月(1898年7月)。今據故宮博物院藏進呈本點校。
光緒二十三年列國政要比較表序
凡物進退、嬴縮之故,率視其比較而已。有比較,則長短、高下、大小立見,而恥心生,懼心生,競心生;無比較,則長短、高下、大小俱不見,獨尊自大,不恥,不懼,不競,無復有求進之心,則退將至矣。故古之為治者,必重會計。會計而比較出焉。有一己之會計,以累歲自比之;有大眾之會計,與他人共校之。士人之學業,有考試之比較,則愧憤生;工人之製造,有賽會之比較,則競精巧焉。惟國亦然。泰西諸國千年並立,以爭雄競長,稍一頹敗,削亡立致。勢既相逼,不能中立。故事事有相妒相勝之心,人人有相牽相制之意,以此故不甘頹廢,精益求精也。我中國大朝一統,文教最嚴。環吾四面者,皆朝鮮、安南之屬,可鞭捶而臣妾之,故自尊勝而無與比,安怠傲而不求進。故二千年來,工械、技巧、兵賦、學校,事事皆不如古,日退而無已。豈非無比校、不憤厲自足之所致哉!
今大地既通,泰西相逼,水愈漲而堤愈高,日進無已。我中國既不能出大地之外,又不能為閉關之謀,亦置於列國中,互為比較。如兩軍相當,兵械、士馬有一不足,敗績立見矣。守舊之徒不知此義,故足已自是。若一與覽比較之表,乃知吾中國土地、財賦、商貨、學校、生徒、兵卒、船艦、鐵路、電線事事遠遜人,如此則知吾之敗削也。有由而不能不黜心無傲,翻然變計矣。昔楚莊王之霸也,日訓討其國人,以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我,而知我之遠遜人也,無可恃也,亡無日也!庶幾乎聳然戒懼,庶幾乎聳然變法也。而或者論治,尚泥守中國一統舊法,採擇一統時之舊書,以施之諸強競長之時。試思中國四千年之舊,所與鄰之國有若是之土地、財賦、學校、商貨、兵卒、鐵艦、鐵路、電線否乎?若有之也,則中國舊書、舊法,尚可采也;若無之也,而泥守舊書所言、舊法所用,以與諸強鄰競長也,是猶病寒而投熱劑,乘車而渡大水也。豈惟無益,適以促其亡也!人莫患乎閉聰塞明,莫患乎不知彼己;若合而比較,知彼知己,未有不大懼大恥、不思求進而甘退弱者也。然則比較表之於有國者。亦可謂博深切明矣。泰西歲出之是表,為去年所計,尤為切近。謹附言發明於後,以備鑒覽焉。
光緒二十三年列國政要比較表目錄
各洲諸國名號表第一
各國比較地數表第二
各國比較民數表第三
各國比較每方里民數表第四
各國比較學校生徒人數表第五
各國比較商務表第六
各國比較鐵路勻算方里表第七
各國比較電線勻算方里表第八
各國比較出洋輪船夾板裝載噸數表第九
各國比較郵政進款表第十
各國比較國債錢糧並以錢糧抵還國債數表第十一
各國比較教民表第十二
各國比較快船表第十三
各洲諸國名號表 澳洲全屬英國,故不列表。
上各國名號表以京城都而言,其跨有兩洲者,不並載。
臣有為謹案:鄒衍謂中國九州僅為赤縣神州,環一裨海如神州者凡九,大瀛海環之,人民、鳥獸、草木各不相通。《淮南子》分地形為九州。泰西自明末通大地,分為五洲,鄒衍之旨也。五洲之中,亞洲開闢最古,自吾中國及印度、波斯皆在焉,神聖製作皆祖焉。凡歷史所傳所言,皆亞洲地也。明末朝貢之國尚百餘,已皆為荷蘭、葡萄牙所吞食。今則只余吾及日本、暹羅、波斯、阿富汗、高麗諸國,余皆為英、俄、法所吞併矣。而我數國中,惟日本變法驟強,暹羅亦將興焉,余皆耗矣。哀哉!漢陽諸姬,楚實盡之。自古雖有廢興,而未有剷除削變若今之甚者也。覽吾洲國統之衰,能不聳哉!
各國比較地數表
續前表
續前表
臣有為謹案:仆緣大地之面者為國凡六十,有藩屬者凡十二。昔者舟車不通各不相知,皆以為宇內只有此數。若印度、波斯、非洲閉關,各國鹹自以為一統,自尊其學其政,以為古今天下無以加焉。今者鐵路、電線、輪船如網絲重織大地之面,皆為歐人通之,鑿破混沌。我中國地大物博,今亦僅為六十國中之一國,以地論僅居第三,非復一統之世,為列國並立矣。既有並立,則有比較,以驗其訊息進退,而生其震動之心。
考同治十三年,俄地第一,英地第二。當是時,英地僅四百六十七萬方里耳。去今為皇上即位以來,僅二十四年,而英地遂至一千一百三十三萬方里,增其舊地至於二倍,增地如我中國二十行省之地者凡十倍,勻計每年略增我中國十省之地。豈非從古所無而大生驚駭者哉!法在同治十三年二十一萬,今閱皇上即位二十四年,增地二百七十萬方里,略如吾中國二十行省兩倍,勻計每年略增中國兩省之地。德國亦二十一萬里,經今我皇上即位二十四年,增地一百有二十一萬,略如吾中國內地,勻計每年略增吾一省之地。俄前七百八十六萬里,今增至八百六十六萬,亦驟增八十萬方里,當吾中國十三四省矣。阿根庭國於二十四年中亦驟增一百一十六萬,當吾中國內地一國。而守舊之國若土耳其、墨西哥,削地七十萬方里,當吾中國半國。暹羅削地五萬方里。其琉球、安南、緬甸、馬達加斯加、突尼西亞及非洲各國,則於此二十四年中滅亡,略書。而吾亦失台灣矣。
夫此二十四年中並非古昔,正當皇上在位之時,與群臣所親與閱歷相當者。以皇上之聖明,每日宵旰勤政於上,加以初年中興名臣若左宗棠、彭玉麟、曾紀澤之流,尚布列中外。率由舊章,從容敷政,臣寮簿書期會,人士詩文楷法,拱手談笑,燕語度日。忽忽二十年,而英、法、德、俄拓地之圖至如此,土、暹、越、緬、非洲消滅之速如彼。《傳》謂:若不闕泰,將焉取之。考數至此,不覺心骨悚然,毛聳發豎也。後此二十年,相併益急,不可言矣。《詩》云:昔也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究所以然,其辟也,變法維新之故,其蹙也,守舊不變,或少變而不全變,緩變而不驟變之故。然則辟國自辟之,亡國自亡之,而守舊者尚操不變之論,或謂應少變、徐變。國家雖不採其說,而猶用其人,是慮亡之稍遲而速之也。觀此表,亦可聳矣。
各國比較民數表
續前表
續前表
臣有為謹案:大地各國人民,吾國最庶矣。然皆承舊日言之,於政治之日進無關也。自我皇上即位,二十四年中,英人驟添三萬萬,俄、法驟添三千餘萬,德、美驟添二千餘萬,倍其舊數。若土耳其少七百萬,吾失台民亦將千萬矣。觀英、俄、德、美所進如彼,而吾日退如此,雖多何可恃矣。抑馬端臨曰:“古之時,戶口少而才智之民多;今之時,戶口多而才智民少。”丹國合男女百七十四萬人,而庚寅俄、英失和,將戰於波羅的海,丹人不許,兩大國逡遁而退。豈非人才多之故哉!孔子言:“既庶,則當富而教之。”吾民雖多,而愚不識字者百之八十。其士大夫亦不讀書,而無以通中外古今之故。故邊事一起,如俄人之索黑頂子巴未爾,英人之索野人山,吾大臣、使臣皆不知之,尚何以為政?若夫乞丐遍地,群盜伏莽,民多菜色,工商俱敗,十室九空,貧愚如此。故以地球第一多民之國而見削於寡民小國,蓋由民政不修故也。三代之於愛民、保民、養民、教民之道,至纖至悉。故孟子言:“保民而王”。計及雞豚、魚鱉、林木,教以庠序,憂民之憂,樂民之樂。“民事不可緩。”豈非千古之聖謨哉!泰西之於民,教養至無育、乞丐,無不識字知算之人;鰥寡、孤獨、廢疾皆有養,士農工商各有專門之學,所由以寡民而橫行大地矣。
各國比較每英方里人數表
續前表
續前表
臣有為謹案:中國雖號稱眾民,然亦地大之故。比之萬國,內地每三里二百九十二人,亦與泰西諸國等。且若文匿哥每三里民至一千六百六十三,過吾中國遠矣。比利時、荷蘭、英國亦皆過我。而或者獨許中國為民眾者,是亦未比較之故耳。若以同治十三年相比,則泰西每里之生齒日增,而吾每里之生齒日絀矣。養生無度,治病無方;將來彼日進而吾日退有必然者,有民而不經營養民、保民之道故也。
各國比較學校生徒人數表
續前表
臣有為謹案:美國養兵二萬,西班牙養兵數十萬人,皆以為西班牙強而美弱矣。頃西美之戰,美乃大勝,東取其非利群島,西定古巴。此不可解之事。觀此表,乃知今萬國之勢,競智而不競力,競生徒而不競兵伍。美國兵雖最少,而學生冠萬國,民僅三千萬,而學生千四百萬。著書每歲二萬餘種,新器歲出三千餘事,取材運智無所不備。故舉而用之於兵,無以御之。人知德人陸兵冠大地,而不知學校之精、生徒之眾,亦自美外無其倫焉。故勝法人,取威定霸,良有其故,近商利亦奪英國焉,蓋學校之故。自余歐洲各國,莫不競歷學校,其學校疏而生徒少者,弱且亡之國也。故今之覘國者,不於士伍而於學校焉。
各國比較商務表
臣有為謹案:一統之富不外泄,其利在農;列國之富在競爭,其富在商。國民之貧富,視其商務之多寡而可見矣。故泰西各國,皆有商務大臣,有商會,有商學,有商律,有商書,有商務賽珍會、比較廠,有領事以查萬國之貨,有兵輪以護商旅之行。而其原則在農以出之,工以作之,故商務大盛。今以法、德、美民數僅當吾十之一,而出入口貨乃十倍於我,是當百倍於我也。巴西民一千六百萬,當吾三十分之一,而出入口之貨亦倍我,是富六十倍我也。乃至暹羅吾屬國,人民五百萬,當吾百分之一,不能當吾一大郡,而出入口之貨猶多吾數百萬,是亦富吾百倍也。暹羅少變法,其富盛如此,其將從日本之後以窺我矣。土耳其號稱守舊國,人民二千餘萬,當我二十之一,而出入貨與我略等,是亦富我二十倍也。瑞典四百九十萬人,當吾百分之一,而貨亦與我等,是亦百倍我也。荷蘭人四百八十萬,而出入口貨五六倍於我,是富我五六百倍也。丹國二百餘萬人,僅吾一大縣民數,當吾二百分之一,而出入貨亦與我等,是二百倍我也。乃至南美小蠻國若智利者,人亦僅二百萬,而貨亦與我若,亦二百倍我也。日本民當吾十一,而貨稍近,亦富我七八倍也。舉大地最貧之國,以民數勻計之,無有若吾中國之貧者。民數以吾為冠,而貧以吾為殿。嗚呼!《傳》曰: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民貧,則奸邪生、盜心起,可不念哉!吾中國鹹曰天下一治一亂,視若固然。臣考之,凡黔蒼之民有室家妻子,未有欲思亂者也。然五十年間民數輒倍,經二三百年則五六倍,而財不加多,民因為盜,以致誅死。經大亂後,死人如麻,民易謀生。故謂為治論者,不思殖民之法,而妄委之天運,豈不大謬哉?此理古今罕有及者。故苟得治民之道,多民而皆有以為養,雖一國而百億萬年可也。
各國比較鐵路勻算方里表
續前表
右表次第,不論總數之多寡,只論鐵路之疏密。如比利時鐵路雖少,而每四英里便派一里之鐵路;美國鐵路雖多,而地方亦多,必十六英里始派一里之鐵路。故表內先比而後美也。余仿此。
臣有為謹案:比利時僅中土方三百里,為一府地耳,而鐵路萬餘里,宜其富亦冠大地哉。美路五十六萬里,故其民極智極富。乃至墨洲小國,若阿根庭者,亦三萬餘里,智利亦六千餘里,烏拉乖亦三千餘里。而我中國既在萬國之末,又數年不能一舉事,可異矣!覘國者不覘其智愚、富貧、強弱,但覘其鐵路之多寡而知之。自同治十三年後,皇上即位以來,二十四年中,比、英、俄、德、法、奧、西班牙、瑞士皆增一倍余,俄、意、美及路曼尼亞、秘魯增三倍,智利、加拿大、土耳其增五倍,澳洲、科侖比亞、阿根庭增二十倍。美當時二十一萬里,已為極盛,今乃至五十六萬里矣。
各國比較電線勻算方里表
①“阿根庭”,原作“阿庭根”,誤,校改。
續前表
上表次第,不論總數之多寡,只論電線之疏密,其先後亦前鐵路表之例也。
臣有為謹案:凡治國之強弱,視其政之通與不通而已;通者強,不通者弱。國之有電線,猶人之有腦氣筋也;腦筋靈通者智強,腦筋不靈通者智不強,此事之最淺者也。德國非獨兵與學校第一,電線亦復第一,宜其強也。
各國比較出洋輪船裝載墩數表
臣有為謹案:國力之能加於外者,惟輪艦。英最盛,以此橫絕大地矣。以皇上在位二十四年考之,英、奧、荷、西皆增一倍。英昔者三千,今六千矣。法、俄及挪威、丹墨皆五倍。法昔三百,今一千二百矣。土耳其共瑞典、德國增至十倍。土向九艘,今增至七十八。瑞典由一百而一千二百,與法比。德由二百驟增至二千六百,列第三焉,計歲增二百,可謂泱泱雄風哉。日本則當時無一艘,而今驟至八百餘,列第六。希臘蕞爾百里國,而由八艘驟增至千餘艘,法相比,尤異哉。吾萬里大國,尚無一船出洋者。招商局開設數十年,而駕駛一切尚皆用外人。是雖有,亦藉寇兵而已,內無駕駛學堂故也。
各國夾板船裝載墩數表
臣有為謹案:夾板船數,自同治後至今二十四年中,瑞典、俄國皆增一千,德及丹國增二千,法及美國各增萬餘,土耳其亦自二百而驟增五百,惟我尚不列表也。
各國比較郵政進款表
續前表
臣有為謹案:凡人情所不能缺者,即為王政所不能無。通郵寄書,生人所不能一日廢者,因而經緯之美政之所入,乃至千六百萬。以此推之,百政之疏而宜講者不知幾何矣。太古之世,民足跡不出鄉里,百里之地,老死不相往來,無所用郵政。近萬國之通,輪舶縈馳,出遊者日多,則郵政日要。國家不設,民亦自設之。頃郵局既設,民間郵費減十之九,而官尚可收其利,豈非上下交便之圖哉!
各國比較國債錢糧並以錢糧抵還國債數表
續前表
臣有為謹案;吾國民數弟一,而地居弟三,可謂莫盛之國矣。若比利時人六百萬,僅吾中國百分之一,地一萬方里,僅吾中國四百分之一,而歲入之數乃過吾百餘萬。巴西人千餘萬,僅當吾四十分之一,然歲入多吾五百餘萬。若夫英、法,本國人民、地土亦僅當五十一,而歲入過五十倍。義大利抑蕞爾矣,亦過吾六倍。日本、荷蘭之小,亦與吾等。土耳其削小之無政,亦過吾五百萬。路曼尼亞為土耳其分出小國,亦將與吾等。此何故哉?孟子曰:無政事,則財用不足耳。彼何為多取而生民樂業?有子所謂“百姓足,君孰與不足也”。若夫英、美國債之重,而國民不若之者,彼皆民債。上下相親信,與其寄資它所,不若寄之國也。前歲,美欲還民債,而民不受,亦可見矣。故有國者,務在愛民而教營保故之,與其農工商礦之政,國欲不富,不可得矣。上下相親,天下為公,雖欲歸債於民,不可得矣。何有於患貧蹙蹙、稱貸不得者乎?
各國比較教民表 耶穌、天主、希臘三教大同小異,率奉耶穌,總名曰“救世教”。
續前表
臣有為謹案:諸教人數比之二十四年,耶穌教多至若是。而吾教未嘗有傳教士,推廣日澌月變,所憂滋大。教變,而國亦從之矣。
各國比較鐵甲快船表 皆本年。
續前表
右各國兵艘,等類不一。約可區之,列於下方:
子:第一等戰艦,重不下六千噸,舊不過二十年,每打鐘行不下十三海里。
附子:已造,未成。
醜:第二等戰艦,重不下五千噸,舊不過二十年,速率同上。
寅:第三等戰艦,重不下五千噸,舊不過二十七年,速率同上。
卯:兵船或太舊,或太慢,只可守御口岸。
附卯:已造未成,預備守口岸者。
辰:第一等巡洋鐵甲船,重不下五千噸,每點鐘行不下十七海里。
附辰:已造,未成。
巳:舊戰艦改作巡船者。
午:第二等巡船,重不下二千噸,或有鐵甲,或無鐵甲,每打鐘速率不下十四海里。
附午:已造,未成。
未:第三等雜式巡船,每打鐘行不下十二海里。
附未:已造,未成。
申:巡船,每打鐘速率不及十二海里。
附申:已造,未成。
酉:魚雷船,身長不下一百一十五英尺。
附酉:已造,未成。
戌:魚雷船,身長不下百英尺。
亥:魚電船,身長百英尺以下。
附亥:已造,未成。
臣有為謹案:古有謂不戰而屈人之兵者,陳兵艦相視,而強鄰已不敢動。水漲堤高,卒無泛濫之虞,故有以不戰為戰焉。英海王之國,陸地不通,藉兵艦為膠續,故謀國增艦,常視各國三倍。然遂以保其屬土,列國不敢窺覦者百年,其兵不待於戰也。視學校、財賦、兵艦比較之表,而勝負之數已決矣。其表下者,輸幣、割地,恐後不勞一矢之加遺焉。吾國乃在智利、阿根庭之末,並遠不能比丹墨、希臘蕞爾百里之國。嗚呼!睹是表者,其召釁有由矣!然不開學,無以為士、農、工之本;不注意士、農、工商,無以為富國之本;不富國,無以為用兵之本。又不能本末倒置焉。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