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釋過程論綱

刑法解釋過程論綱

《刑法解釋過程論綱》是2013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高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刑法解釋過程論綱
  • 作者楊高峰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1日
  • 頁數:126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1248060 
  • 外文名:On the Process of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刑法解釋過程論綱》內容簡介:刑法解釋過程是刑法適用中法律規範與案件事實建立關聯的過程,又是對解釋結論反覆試錯的過程。根據不同的理性標準,可將刑法解釋的過程劃分為形式理性、實質理性、商談理性三個階段,對應的刑法解釋結論分別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可接受性特徵。形式理性階段的刑法解釋依據合法性原則,根據“相同的事相同處理”原則,強調刑法規範的統一性與普適性;實質理性階段的刑法解釋依據合理性原則,根捌“不同的事不同處理”。允許解釋結論適度超越刑法規範,強調個案中的特殊性;商談理性階段刑法解釋主要針對刑事疑難案件,參照法律論證的理論標準與程式規則,通過論證促使各方達至合意,強調解釋結論的可接受性。
《高校社科文庫》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組織各高等學校和出版單位共同建立的學術著作出版平台,旨在為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出版學術著作創造條件。
《高校社科文庫》將堅持“廣泛動員、集中徵集、嚴格評審、精心編校”的工作原則,致力於通過資助優秀學術專著出版、推動學術成果交流推廣等形式,讓更多的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和優秀工作者走進交流空間,進入公眾視野,發揮應有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作出積極貢獻。
《刑法解釋過程論綱/高校社科文庫》楊高峰著。

圖書目錄

第一章本書的理論背景、研究方法與創新之處
第一節本書的理論背景:刑法解釋形式與實質學派之爭
一、爭論的緣起
二、刑法解釋學派爭論的理論評說
三、 本書的理論切入點:刑法形式解釋與實質解釋之爭能否消弭?
第二節本書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對韋伯法律類型分類理論的移植
一、借鑑韋伯理性觀的可行性分析
三、哈貝馬斯的溝通理性理論與刑法疑難案件的解決
第三節我國現有的刑法解釋研究現狀及本書的研究思路
第四節本書研究視角、方法、目標方面的創新之處
一、本書研究視角:從個案解釋過程中研究刑法解釋
一、本書研究方法:對各種解釋方法的合理側面進行有效融合
三、本書研究目標:對現實司法解釋過程進行描摹
第二章刑法的形式理性解釋
第一節刑法形式解釋正當性的理論評述
第二節刑法形式解釋客觀性的理論溯源
一、有關法律解釋幾個概念的辯正
二、刑法形式解釋理論發展
第三節刑法形式解釋的方法體系及其在當代中國刑法理論中套用
一、刑法目的解釋的特點
二、刑法目的解釋之下的具體解釋方法
第三章刑法的實質理性解釋
第一節刑法實質解釋的理論基礎
一、“法律帝國”構建之不可能:刑法實質解釋必要性分析
一、刑法形式理性與實質理性並不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三、“後法治時代”的到來為刑法實質解釋提出了現實要求
第二節實質理性解釋的法理淵源
一、憲法規範淵源
一、公平正義的觀念
三、前法律規範產生的法律衝突
四、刑事政策
第三節實質解釋啟動機制研究:許霆盜竊案的個案分析
一、洶湧的民意是如何形成的?
一、法官的公正情感是如何缺失的?司法為什麼會失去糾錯能力?
第四節刑法實質理性解釋的方法之一:常用的實質解釋方法
一、目的性擴張
一、目的性限縮
三、有利於犯罪人的類推解釋
第五節刑法實質理性解釋的方法之二:刑法隱含漏洞的補充
一、刑法漏洞之一般理論:以刑法第201條原立法規定例
一、我國刑法第201原立法規定學界通認的明顯漏洞例釋
三、刑法第201條原立法規定中的隱含漏洞例釋
第四章刑法實質解釋與“出罪”
第一節刑法實質解釋與“出罪”
一、刑法第13條“但書”為“出罪”提供了合法性根據
二、刑法實質解釋出罪的具體制度路徑
第二節刑法實質解釋與犯罪成立的消極要件出罪機能的實現
一、消極要件缺位語境下規範性司法解釋出罪的文本分析
二、犯罪成立消極要件的價值定位與傳統犯罪構成的改造的必要性
三、消極要件與傳統犯罪構成的改造路徑分析
四、消極要件的司法適用過程中應更多地貫徹刑法實質解釋的要求與方法
第五章刑事疑難案件:刑法解釋困境及其解決進路
第一節刑法解釋的困境:刑法疑難案件的生成
一、我們在確定法律真實的過程中,其實是帶著“知識前見”來整理案件事實的
二、“知識前見”既可能為法律適用的過程提供了效率保證,但也可能會對法律適用過程中產生誤導
三、三段論的推理過程只是法律適用的理論模型,而現實中法律適用者可能未必嚴格遵循這一推理過程
第二節通過刑法方法排除“疑難”:刑事疑難案件的認定
一、刑事疑難案件需在綜合運用各種刑法方法之後加以判定
二、通過解釋循環能夠達致“真理”的案件也不應認定為刑事疑難案件
三、刑事疑難案件不同於刑事程式法意義上的“疑罪”
四、刑法立場不同導致的爭議問題不宜認定為刑事疑難案件
第三節刑事疑難案件解決路徑:刑法論證
第四節刑法論證的特徵
一、啟動程式上的後延性
二、論證程式中的民主性
三、論證方法的多元性
四、論證結論的循環性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研習刑法學的心路歷程

作者簡介

楊高峰,男,出生於1972年10月,河南商水縣人,法學博士,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律師,廣州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主要從事刑法學、法律診所的教學與研究,近年來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主持參與科研項目多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