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館設計
“九館一中心”的布局,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格,每一幢建築的豐富內容,無一不反映著該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現在與未來。舉例來說,分水小城市建設成果可以在 “分水印象館”里了解到,“中國制筆文化館”則是展現了妙筆小鎮40年的制筆文化歷史,還有有著濃厚的紅色文化的“革命烈士紀念館”等等。
文體中心總投資4500多萬元,主要對原有商鋪進行拆除重建,並按照要求新建室內籃球館,實施園林古建修復提升工程,建設公共停車場、古碑長廊、革命歷史陳列館、制筆文化展覽館等。籃球館、羽毛球館、桌球館、圖書館革命歷史紀念館……隨著文體中心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它成為了分水老百姓文化體育的一個集中活動中心,以滿足廣大民眾的不同文化需求,讓大眾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
文體中心提升改造工程也得到當地老百姓大力擁護。“以前我們想要找個大一點的正規運動場所都要找上很久,現在文體中心建起來可就方便多了,老百姓都可以統一來這打籃球、桌球,鍛鍊身體終於有了個好去處。”市民王女士高興地說,自己買副球拍到文體中心來打球。
歷史沿革
分水文體中心原為桐廬第二招待所,用老一輩的話來說,是分水街上風水最好的地方:有500年合抱古樟,擁有民國分水縣政府民眾大會堂、原中共分水縣委“常委樓”、原中共分水縣政府辦公樓等歷史建築,也是歷代
分水縣衙的原址所在。
分水文體中心座落於
桐廬縣分水鎮玉華西路,原為
分水縣政府駐地,後因分水併入桐廬,原址改為桐廬縣第二招待所。
2013年進行改建並定名分水鎮文化體育中心,簡稱“分水文體中心“。
場館設定
分水文體中心由九大館全部免費開放,分別是:文化館,介紹分水歷史;
分水圖書館,可容納數百人同時閱讀;體育館,可承擔各類賽事,平時對居民免費開放;科普館,向青少年普及科學知識;南堡紀念館——分水南堡在歷史上曾遭遇特大洪災,令人動容的是,館內列出了所有遇難者和失蹤者名字,姓名無從查找的,均以方框代替;中國制筆文化館——分水制筆全國有名,當然有必要為它做一個博物館;革命烈士館——分水出了很多革命先烈;進士館——分水文脈深厚,出過42個進士(如較出名的唐朝狀元施肩吾等)。
九個場館,除了體育館新建,其他都充分利用原有的歷史建築——有清末學衙遺址、有從前的民國政府辦公樓,有60年代的辦公樓、大會堂……而內部設計都有科技含量、時代元素。比如進士館內,在一本攤開擺放的“書”上空,揮揮手電子書就會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