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階系統控制性能分析》是2011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紀鋒。本書從多個方面對分數階系統的控制模型、分數階狀態觀測器設計等內容進行了定性與定量的論證說明。
基本介紹
- 書名:分數階系統控制性能分析
- ISBN:9787121101588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開本:16
基本相信,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基本相信
作 者:汪紀鋒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101588
出版時間:2010-01-01
版 次:1
頁 數:146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數學
內容簡介
《分數階系統控制性能分析》從數學基礎、經典分析、現代分析、數字實現四個大的方面分別對頻率特性、穩定性能、空間根軌跡、能控能觀性、分數階頻域控制器的綜合設計等內容進行了定性與定量的論證說明,為分數階系統的理論分析與套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驗證手段。對從事系統分析及套用研究、控制理論、電子信息和自動化等專業研究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及大學生,研究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汪紀鋒,重慶郵電大學教授,自動.化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自動化學會高級會員、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重慶市人民政府科技諮詢教授級諮詢專家、重慶市建築智慧型化專家委員會成員、重慶市建設工程招標評標專家。曾任重慶建築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重慶郵電學院研究生部主任,教育部科技進步獎(控制學科)評審專家,四川省學位委員會首屆學科評議組專家,重慶市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重慶市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等。長期致力於自動控制理論及套用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出版專著兩部,在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76篇。主持並完成十餘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獲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一項。已培養博士5人、碩士38人。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分數階控制系統的簡介
1.2 分數階控制系統的實例
1.3 分數階控制系統的套用
第2章 分數階控制系統的數學基礎
2.1 分數階微積分的定義
2.2 分數階微積分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2.3 分數階微積分的Laplace變換
2.4 分數階控制系統的傳遞函式描述
2.4.1 連續分數階系統的傳遞函式描述
2.4.2 分數階系統傳遞函式的離散化
2.5 分數階控制系統的狀態空間描述
2.6 分數階系統的復頻域模型
2.7 分數階系統的神經網路模型
第3章 分數階控制系統時域和復頻域的分析與綜合
3.1 連續LTI分數階系統
3.1.1 分數階連續信號與系統回響
3.1.2 連續分數階控制器
3.2 離散LTI分數階系統
3.2.1 分數階採樣信號與系統回響
3.2.2 離散分數階控制器
3.3 分數階系統穩定性分析
3.4 分數階系統近似數值分析
3.5 分數階系統一般頻域分析
3.6 分數階系統擴展頻域分析
3.6.1 分數階代數方程解性質
3.6.2 擴展頻率特性
3.6.3 擴展頻率穩定性
3.7 分數階頻域控制器
3.7.1 擴展頻域P(ID)μ控制器
3.7.2 超前校正器
3.7.3 超前滯後校正器
第4章 分數階系統的穩定性、能控性和能觀性分析
4.1 穩定性的基本定義和準則
4.1.1 外部穩定性
4.1.2 內部穩定性
4.2 分數階系統內部穩定性分析
4.3 分數階系統外部穩定性分析
4.3.1 平面根軌跡方法
4.3.2 空間根軌跡方法
4.4 分數階系統的能控性和能觀性定義
4.5 分數階線性定常系統的能控性判據
4.5.1 基於狀態空間描述的分數階系統的解
4.5.2 分數階線性定常系統能控性判據
4.6 分數階線性時變系統的能控性判據
4.7 分數階線性定常系統的能觀性判據
4.8 分數階線性定常系統的全維狀態觀測
4.8.1 分數階系統狀態的全維可重構性
4.8.2 分數階全維狀態觀測器設計
第5章 分數階控制系統的數字實現
5.1 分數階微積分運算器
5.1.1 分數階微積分的傳統算法與改進算法
5.1.2 改進算法的特點及其與傳統方法的比較
5.2 分數階微積分運算器的套用
5.2.1 求解分數階微分方程
5.2.2 分數階控制系統性能分析
後記
參考文獻
前言
自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統論以來,關於系統的概念和理論在各個領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著名學者錢學森提出了“三個層次一座橋樑”的系統學科體系開始,系統方法已經充分地滲透到工程技術、技術科學、基礎科學,甚至哲學層面中。如今,一個由系統工程、系統技術、系統理論和系統哲學構建而成的統一的認知體系正日漸成熟。
具體到基礎科學層面,系統理論經歷了系統存在論(經典系統論)、系統演化論(耗散結構理論、超循環理論、協同學)和系統複雜性理論(關於系統具有非線性現象或開放環境的理論)三個發展階段。目前僅有系統存在論能夠進行有效的定量分析,因此,從套用的角度,尤其是對於傳統的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的套用而言,經典的系統理論仍然處於核心地位,具有極其顯著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