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與創新:發展經濟學的馬克思主義復興

《分工與創新:發展經濟學的馬克思主義復興》是2015年12月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京財經大學周紹東等同志。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信息,

內容簡介

《分工與創新:發展經濟學的馬克思主義復興》(以下簡稱《分工與創新》)本書以“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係”作為基本框架,在傳統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理論的基礎上,拓展研究視野、更新理論硬核、接納現代方法,致力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經濟學的結構性復興。社會分工是經濟學的重要概念,無論是亞當.斯密還是馬歇爾,都對社會分工演進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作用做出了積極評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同樣研究分工,並提出“分工是政治經濟學一切範疇的範疇”,同時還把分工發展的不同階段作為劃分社會經濟形態發展階段的標準和依據。
遺憾的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社會分工的深入研究,並沒有成為構建馬克思主義發展經濟學的有利條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西方經濟學設計出一套專門針對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理論,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也形成了一系列有關後發國家的經濟發展學說,然而,這些學說普遍缺乏核心主線,能夠與西方發展經濟學對話的“馬克思主義發展經濟學”始終未能建立起來。
正是出於以上考慮,《分工與創新》一書從“分工與創新”這一理論硬核出發,邏輯性地探討了城市與農村居民分工、區域分工、政產學研分工、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分工、政府與市場分工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獲得了一系列具有新意的研究結論,這不僅促進了發展經濟學的新發展,同時對於理解當前我國經濟新常態也具有重要啟發作用。
本書獲得了2014年第三批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的立項資助,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程恩富教授為本書撰寫了序言,發展經濟學著名專家郭熙保教授(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理論知名學者葛揚教授(南京大學)分別為本書撰寫並發表了書評

目錄信息

緒 論
寫作背景及研究意義
馬克思主義發展經濟學的三大邏輯
研究內容
研究方法
本書可能的創新
基本原理篇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視野的發展經濟學:源起、繼承與創新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思想
一、經典作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探討
二、經典作家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探討
三、經典作家對欠發達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分析
第二節 計畫經濟的非均衡經濟發展思想
一、非均衡經濟發展思想的源起和內容
二、生產資料部門優先增長規律:數理推導
第三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的經濟社會發展思想
一、依附論
二、世界體系與脫鉤理論
三、邊緣化和內部殖民主義理論
四、非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五、馬克思主義空間政治經濟學
六、日本馬克思主義學者的經濟社會發展思想
第四節 中國現當代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理論
一、舊中國經濟發展路徑的學術爭論
二、張培剛與《農業與工業化》
三、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理論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係”
——對發展經濟學進行馬克思主義解讀的分析範式
第一節 作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中介環節的生產方式
一、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互動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二、 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中介環節
第二節 發展經濟學的馬克思主義復興需要接受“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係”這一科學範式的指導
一、落後國家的經濟追趕
二、中等收入國家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關係演進
第三節 分工與生產方式
一、分工的基本含義
二、分工是生產方式最重要的表現形式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勞動—分工—所有制”:馬克思主義發展經濟學的分析框架
第一節 “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係”範式:嵌入理論硬核
一、外化勞動與異化勞動:分工的不同源起
二、“勞動—分工—所有制”的動態框架
第二節 基於分工程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指標體系
一、分工發展的絕對指標
二、 分工發展的相對指標
第三節 以分工指標測度的中國經濟發展
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分工發展的絕對水平
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分工發展的相對水平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分工與創新:馬克思主義發展經濟學的理論硬核
第一節 分工與創新的理論互通之處
一、分工與創新的概念辨析
二、分工廣化與產品創新
三、分工深化與工藝創新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創新的探討
一、馬克思有關創新的思想
二、恩格斯的創新思想
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對創新的進一步探討
第三節 將分工與創新同時納入馬克思主義發展經濟學分析框架的重要意義
本章小結
實踐套用篇
第五章 二戰後開發中國家的發展實踐
第一節 二戰後開發中國家的總體發展實踐
第二節 拉美國家的發展困局: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節 東亞復興: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持續發展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專業化分工決策
第一節 城市化:開發中國家的二元結構轉變
第二節 三代進城務工人員的分工與專業化決策
一、第一代進城務工人員
二、第二代進城務工人員
三、第三代進城務工人員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基於分工與專業化的區域主導產業選擇
第一節 既有研究和本章觀點
第二節 主導產業選擇方法
第三節 實證研究:以江蘇三大經濟區域為例
本章小結
第八章 新興產業的政產學研分工
第一節 新興產業的技術路線選擇:合作博弈方法
一、基於夏普利值(Shapley Value)的合作博弈解法
二、新能源汽車及其主要技術路線
三、各主體圍繞新能源汽車行業展開的技術路線考量
四、基於合作博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選擇
第二節 新興產業的政產學研合作模式
一、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二、產業技術研究院
本章小結
第九章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分工視角的分析
第一節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分工是由生產力發展推動的
第二節 實體-虛擬經濟的分工對生產關係的影響
一、實體-虛擬經濟分工演進對所有制的影響
二、實體-虛擬經濟分工演進對收入分配結構的影響
三、金融危機:實體-虛擬經濟分工演進的受阻
第四節 網際網路金融:“分工退化”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一、網際網路金融:內容與類型
二、傳統金融模式中的分工結構特點
三、網際網路金融形成的新分工結構
本章小結
第十章 開發中國家中的政府與市場的分工界限
第一節 文獻述評和研究構想
一、文獻述評
二、研究構想
第二節 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二、信息收集
三、分析技術
第三節 案例分析
一、研究對象的產業發展歷程
二、對兩組研究問題的回答
第四節 由案例構建理論:超額公共產品供給
一、市場失靈與公共產品
二、從案例資料中進行理論抽象:超額公共產品概念的提出
三、從理論到現實:超額公共產品概念的演繹
四、案例研究檢驗
第五節 超額公共產品的甄別、清理與轉化
第六節 政策建議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分工、技術與市場內生互動的本土企業升級路徑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和本章思路
第二節 分工深化與廣化、技術創新和市場擴張的內生互動機制 第三節 研究設計
第四節 中國電力行業的產業升級路徑
一、升級的第一階段:從價值節點到產品價值片段
二、升級的第二階段:從產品價值片段到行業價值鏈條
三、升級的第三階段:從行業價值鏈條到產業價值網路
四、升級的第四階段:從產業價值網路到國家價值空間
五、電力行業升級中的分工深化與廣化
本章小結
願景展望篇
第十二章 勞動異化與分工發展
第一節 非公有制經濟與異化勞動現象
第二節 公有制對異化勞動的糾正
本章小結
第十三章 以分工特徵作為劃分標準的社會經濟形態演變
第一節 社會經濟形態的劃分:一個辨析
第二節 自然分工的原始社會經濟形態
第三節 強制性分工的私有制社會經濟形態
一、從自然分工到強制性分工
二、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形態:強制性分工發展的頂峰
三、現時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分工發展
第四節 自覺分工的共產主義社會經濟形態
本章小結
全書結論
附錄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