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個人情況:中共黨員,2000 年獲得中校軍銜。
受教育情況
中國藥科大學,獲得藥理學博士學位。
1990年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獲得藥劑學碩士學位。。
1987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獲得藥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2年-至今:總經理,研究員,南京藍本科技有限公司,從事新藥研發和技術轉讓工作。
1990年-2001年:南京軍區醫學研究所副主任藥劑師,從事新藥研究工作。
工作成績
2002年-至今:
主要從事新藥的研究,包括生產工藝,質量控制,藥理毒理,以及註冊申報工作。涉及抗腫瘤藥物,抗生素,抗病毒藥物,心血管,呼吸道,內分泌等多種類型的藥物及製劑。特別是天然藥物的研究是我們的工作重點。
1. 香芍胃藥膠囊 中藥6類 2003L01770
2. 腦脈通膠囊 中藥6類 2003L02533
3. 感冒清熱軟膠囊 中藥8類 2003L04427
4. 前列清片 中藥6類 2004L00653
5. 雙酚偽麻乾混懸劑 化藥5類 2004L03228
6. 黃疸茵陳片 中藥8類 2004L02687
7 .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緩釋片(16:1) 化藥3類 2004L04271
8. 香砂平胃片 中藥8類 2004L05044
9. 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 化藥6類 2005L00462
10. 阿莫西林氨溴索乾混懸劑 化藥3類 2005L01749
11. 阿莫西林氨溴索咀嚼片 化藥3類 2005L01758
12. 阿莫西林氨溴索片 中藥3類 2005L01967
13. 阿莫西林氨溴索分散片 化藥3類 2005L01967
14. 嗎替麥考酚酯分散片 化藥5類 2005L03043
15. 嗎替麥考酚酯乾混懸劑 化藥5類 2005L04483
16. 阿奇黴素分散片 化藥6類 2006L00965
17. 曲尼司特眼藥水 化藥3類 2006L01881
18. 複方曲尼司特片 化藥5類 2006L01864
1990年-2001年:
作為主要研究人員,研究開發了二類新藥—基因工程藥品促紅細胞生成素注射液,於1996年獲得新藥證書。本人負責質量控制研究。
該產品為國內首個採用真核細胞表達系統生產的基因工程藥品,在當時無論從工程細胞構建,到生產純化,到質量控制,都無成功的經驗可遵循。我們耗時8年,完成了該產品的研究和工業化生產。該項目分別獲得國家和軍隊科技成果二等獎。
還研究開發了二類新藥洛美沙星和氧氟沙星,分別轉讓至蓋天力公司和濟寧製藥廠(魯抗),分別獲得軍隊科技成果三、四等獎。
專利申報情況
1. 一種治療冠心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用途 ZL200410041765.6 已授權
2. 一種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其用途 2005100411245 通過初審
3. 一種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和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其用途
200610037641x 通過初審
4. 一種用於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其用途 2006100381812 通過初審
5. 促進透明質酸鈉經皮吸收的創傷潰瘍治療儀 200510024767.9 已公開
6. 丹參酮ⅡA磺酸鈉輸液及其製備方法和避光外包裝 200510040386X 已公開
7. 重組細胞球蛋白(Cytoglobin)的生產方法及其用途 200510094205.1 已公開
8. 二種新型血管生成抑制藥物及其防治腫瘤的套用 2005101349792 通過初審
9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藥提取物和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2006100857392 已申報
論文發表情況
1.Chen M, Wang GJ,Diao Y, et al. Adeno-associated virus mediated interferon-gamma inhibits the progression of hepatic fibrosis in vitro and in vivo.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Jul 14;11(26):4045-51.
2.Zhou GH, Zhang XD, Diao Y,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N-glycan mapping of bioengineering recombinant erythropoietin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Yao Xue Xue Bao. 2003 Aug;38(8):609-12.
3. DIAO Yong, XU Rui-An , WANG Guang-Ji , ZHAO Xiao-Chen. Adeno-associated virus mediated expression of human erythropoietin in vitro. Acta Pharmacol Sin,2002;23:55-58
4.刁勇, 王廣基,黃午陽,
許瑞安.肌肉注射裸DNA後hEPO在小鼠體內的表達.中國生化藥物雜誌。2002;23:
5.刁勇,王廣基,許瑞安. 基因治療研究進展.藥學進展2001;25:12-16
6.刁勇,王廣基,許瑞安. 紅細胞生成素回響性貧血的基因治療研究進展.中國生物藥物雜誌2000;21:266-268
7.刁勇,周國華。基因工程藥物的質量控制現狀。江蘇省藥學與臨床研究。1999,7:47
8.刁勇,陸桂萍,呂軍,等。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體內生物學活性兩種測定方法的比較。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8;29:74
9.刁勇,郭彬,周勇,等。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中唾液酸和宿主蛋白的含量測定。1997;28:199
10.刁勇,古卓良,周勇,等。59-Fe攝入法和 ELISA法測定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活性的比較。中國生化藥物雜誌1996;17:231
11.刁勇,古卓良,周勇,等。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體內活性檢測。中國生化藥物雜誌1996;17:104
12.刁勇,盧捷,李亮,等。Pharmacokinetics and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Lomefloxacin preparations in 10 Healthy Volunteers.中國藥理學報1993;14:247
13. 刁勇,李亮. Pharmacokinetics of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of Metoprolol in Chinese. 中國藥理學報1993;14:232
14. 刁勇,李亮,周國華,等。Pharmacokinetics and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Ofloxacin Tablets in 12 Healthy Volunteers.中國藥理學報1992;13:110
15.刁勇。複方氯唑沙宗含量及溶出度的雙波長分光光度測定。中國醫藥工業雜誌1998;29:25
16.刁勇,姜曉健。牛磺酸糖漿的比色測定。中國醫藥工業雜誌1995;26:167
17.刁勇,盧捷,李亮。洛美沙星片的研製及藥代動力學。江蘇省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1992,288-290
18.刁勇,李亮,程穎。氧氟沙星薄膜包衣片的製備及相對生物利用度測定。現代套用藥學1992;9-66、
19.刁勇,屠錫德。美歐卡黴素胃內滯留漂浮型緩釋片的製備及藥代動力學。藥學學報1991;26:695
20.鄧小昭,刁勇。重組病毒-家蠶細胞系統表達人干擾素的純化研究。藥物生物技術1996;3:73
21.周國華,羅國安,周勇,刁勇。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結構和活性關係研究。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7;28:196
22.Tan L,Xu DK, Diao Y, Yuan Y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assay for lomefloxacin in plasma and its pharmacokinetics in healthy volunteers. Yao Xue Xue Bao. 1993;28(4):286-9.
23.Xu DK, Ding AZ, Diao Y, Yuan YS. Determination of ofloxacin in human plasma and studies of its pharmacokinetics using HPLC method. Yao Xue Xue Bao. 1992;27(6):462-6.
24.紀宇,刁勇,王晨霞。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甲硫氨酸維B 注射液的含量。中國生化藥物雜誌2005;26(4):228-229
25.程穎,龔國清,鄭慶香,刁勇。腦脈通膠囊的藥效學研究。中國生化藥物雜誌2005;26(4):164-166
26.王保華,包家立,刁勇。醫療儀器第一講:藥械一體化。藥物與醫療器械的共同作用cce 2005;4(1):52-54
27.刁勇。灰黃黴素沉積於崩解劑以改善溶出速率。藥學進展I990; 1 4(3):167-169
28.刁勇。 濕熱貯存條件對抗壞血酸片劑穩定性及溶出的影響。藥學進展I990; 1 4(4):235
29.程雅琴,刁勇,等。第一批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國家標準品的研製。中國生物製品學雜誌2001,14(3):152:154
30. 許瑞安,刁勇,謝海棠 基因藥物在臨床上的最新套用與研發 中國臨床藥理學和治療學
2006 (10月刊)
獲獎情況
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注射液的研製,中試生產及臨床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2等獎 骨幹 1998
兩種細胞因子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的研究及套用 軍隊科技進步2等獎 骨幹 1998。
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注射液的研製,中試生產及臨床套用 軍隊科技進步2等獎 骨幹 1997
洛美沙星片的研製及其人體內藥物動力學研究 軍隊科技進步4等獎 骨幹 1995
氧氟沙星薄膜包衣片的研製及其人體內藥物動力學研究 軍隊科技進步3等獎 骨幹 1994。
撲熱息痛緩釋片的研製 軍隊科技進步4等獎 骨幹 1994。
口腔潰瘍用雙層單向緩釋膜的研究 軍隊科技進步4等獎 骨幹 1988。
主要研究興趣
1.具有抗腫瘤活性的生物藥物與天然藥物的藥學研究
由於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醫藥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藥物本身的安全性能要求,化療藥品在腫瘤藥物市場中的統治地位正受到嚴重挑戰,生物類新興藥物將在藥品市場中迅速崛起,生物藥物已成為藥物研發的重中之重,同時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和生物技術將套用於天然藥材的種質改良當中,天然藥物將獲得更為快速的增長。預計到2010年,生物藥物的份額將提高到18%以上,天然藥物的市場份額將增加到7%左右。
近年來,本人對來源於人體自身及天然資源的,對腫瘤具有抑制作用,或對腫瘤藥物具有減毒增效作用的細胞因子或天然藥物,進行了一定的藥學研究,並進行了新藥註冊和發明專利申請。如從食用菌中開發了具有免疫增強作用的多糖藥物,並獲得新藥生產批件。對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的細胞因子Kallistatin 和vasostatin進行了藥理學研究,結果表明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生成和腫瘤生長。
2.經皮給藥系統
經皮給藥是將藥物貼敷於皮膚表面,依靠被動擴散或增強擴散,使藥物滲入皮膚,甚至經皮下血管進入體循環系統的技術。因皮膚的屏障作用,大部分藥物不能透皮吸收,需要使用物理或化學手段促進藥物的透皮吸收。離子導入和電穿孔技術則是促進藥物透皮吸收的有效手段。
經皮給藥系統較其它傳統劑型有許多優勢:藥物穩定地穿過皮膚,可以維持一個平穩的血藥濃度,實現治療目的。沒有血藥濃度的峰谷變化,可以減少不良反應。即使發生毒性反應,也可以方便地通過撕去膏藥而終止給藥。經皮給藥系統給藥方便,可以作為不方便口服給藥病人的備選給藥途徑,這對於嘔吐或昏迷病人顯得非常有意義。經皮給藥還可以避免消化系統對藥物的破壞,如胃酸,酶,肝臟的首過效應等。
經皮給藥系統的缺點是皮膚的低滲透性限制了大多數藥物的經皮給藥的可行性。因皮膚本身具有保護功能,阻止化合物的穿過。僅有限的藥物可以透皮吸收,大部分情況下,藥物因分子量和極性的原因,透皮能力很差而不能經皮給藥。為克服該問題,幾種有效的方法正在積極探索。離子導入和電穿孔即兩種有效的技術手段。
離子導入可以極大地促進鹽型藥物的釋放速率和透皮能力。在離子導入的作用下,藥物在微弱的電流驅使下穿過皮膚。在套用離子導入時,必須綜合考慮藥物的特點。電荷,濃度,緩衝液,滲透壓調節劑,載體的穩定性與導電性等都必須與離子導入相匹配。離子導入是促進肽類和核酸藥物透皮的最具可行性的手段之一,在將來,可能用於蛋白藥物和疫苗的給藥。
美國FDA已批准了Iomed公司的Phoresor離子導入釋藥系統,用於局麻藥的透皮給藥。
另外一種技術是電穿孔。該技術使用強電流在細胞的磷脂雙層膜上形成小孔,以利於藥物的穿過。電穿孔可以破壞角質層的磷脂雙層結構,形成親水性藥物通過的孔道。在電穿孔作用下,皮膚的親水性增加,阻力減小,血流瞬時增加。但這些改變是可逆的。對於傳統透皮釋藥系統認為不合適的藥物,在將來可能通過電穿孔技術得以解決。
經皮離子導入技術是利用直流電場施加於皮膚,從而促進藥物,尤其是離子型藥物經皮滲透的方法。目前套用的離子導入儀有直流型離子導入儀和脈衝型離子導入儀兩種。直流型離子導入儀輸出恆定電流,治療時容易在皮膚組織中產生與外加電壓相反的極化電壓,阻礙了藥物向深層組織的導入。脈衝型離子導入儀採用單向低中頻脈衝電流,藥物導入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其輸出功率小、輸出阻抗高、皮膚電阻的變化會嚴重影響導入效率。
經皮電穿導入技術是將瞬時高壓脈衝施加於皮膚,使皮膚角質層產生暫時可逆性親水孔道,從而促進藥物經皮滲透的方法。電穿孔技術的顯著特徵是當施加脈衝電壓後,在皮膚角質層上生成了新的藥物滲透通道,皮膚阻抗降低。然而,當脈衝電壓過高、脈衝持續時間過長、脈衝數過多,會使皮膚產生泡騰和發熱現象,從而對皮膚產生不可逆的損傷,而且也不能增加導入效率。
對於不同的藥物,特別是大分子藥物,由於其理化性質的不同,實現有效透皮所需的電學條件也大相逕庭。對具體藥物,需要研製對其行之有效的透皮控制程式,來提供最佳的技術參數,從而達到最優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