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醜效應

出醜效應

出醜效應又叫仰巴腳效應,犯錯誤效應(PRATFALLEFFECT):是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會受人傾慕,而全然無缺點的人,也未必討人喜歡。最討人喜歡的人物是精明而帶有小缺點的人,此種現象亦稱為仰巴腳效應。

基本介紹

起源來由,心理試驗,結果,結論分析,管理啟示,教學啟示,提出者簡介,

起源來由

出醜效應:意指精明的人無意中犯點小錯誤,不僅是瑕不掩瑜,反而更使人覺得他具有和別人一樣會犯錯的缺點,反而成為其優點,讓人更加喜愛他。仰巴腳就是不小心跌了一跤,有時可能要跌個脊背著地,四腳朝天,所以,又叫“出醜效應”。生活中有不少比較優秀精明的人。其實,這種優秀往往是外在的表演,這樣就未必討人喜歡了。因為一般人與優異無缺的人交往時,總難免因己不如人而感到惴惴不安。最討人喜歡的是那些精明而小有缺點的人,比如,學生眼中的老師,辦事員眼中的領導,老百姓眼中的大官等。這些貌似無缺優異的人在不經意中犯個小錯誤,不僅是瑕不掩瑜,反而讓人覺得他和大家一樣有缺點,就因為他顯露出平凡的一面而使周圍的人都感到了安全。
註:pratfall一字是英文中的俚語,意同北京土話“仰巴腳兒”。指不小心摔個四腳朝天的姿勢,準此而論,此效應亦可稱為“仰巴腳效應”。

心理試驗

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四段情節類似的訪談錄像分別放給他準備要測試的對象:在第一段錄像里接受主持人訪談的是個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裡面取得了很輝煌的成就,在接受主持人採訪時,他的態度非常自然,談吐不俗,表現得非常有自信,沒有一點羞澀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現,不時地贏得台下觀眾的陣陣掌聲;第二段錄像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也是個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不過他在台上的表現略有些羞澀,在主持人向觀眾介紹他所取得的成就時,他表現得非常緊張,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還將主持人的褲子淋濕了;第三段錄像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是個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面兩位成功人士那樣有著不俗的成績,整個採訪過程中,他雖然不太緊張,但也沒有什麼吸引人的發言,一點也不出彩;第四段錄像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也是個很普通的人,在採訪的過程中,他表現得非常緊張,和第二段錄像中一樣,他也把身邊的咖啡杯弄倒了,淋濕了主持人的衣服。當教授向他的測試對象放完這四段錄像,讓他們從上面的這四個人中選出一位他們最喜歡的,選出一位他們最不喜歡的。

結果

想知道測試的結果嗎?最不受測試者們喜歡的當然是第四段錄像中的那位先生了,幾乎所有的被測試者都選擇了他,可奇怪的是,測試者們最喜歡的不是第一段錄像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錄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有95%的測試者選擇了他。

結論分析

從這個實驗裡我們看到了心理學裡著名的“出醜效應”,又叫“仰巴腳效應”。就是對於那些取得過突出成就的人來說,一些微小的失誤比如打翻咖啡杯這樣的細節,不僅不會影響人們對他的好感,相反,還會讓人們從心理感覺到他很真誠,值得信任。而如果一個人表現得優異無缺,我們從外面看不到他的任何缺點,反而會讓人覺得不夠真實,恰恰會降低他在別人心目中的信任度,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是沒有任何缺點的,儘管別人不知道,他心裡對自己的缺點也可能是心知肚明的。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都難免出醜犯錯。當某些人的表現優異無缺時,一般人就會感到他不夠真實,難以親近。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普通人往往認為己不如人而感到惴惴不安。這樣失衡的人際關係是難以保持長久的,因為它很可能導致一方生活在自卑和壓抑之中。由此,被認為傑出或優秀的人偶爾出醜,不但不會影響他的人際吸引力,反而會讓他更具人格魅力!
但值得提出的是,出醜效應並不是讓人故意出醜來譁眾取寵,而是倡導人不過分追求優秀,在不慎犯錯的時候能夠用一顆平常心接納自己。

管理啟示

人們還是會更喜歡優秀且真誠、值得信任的人,如果一位一直令人尊敬的企業領袖人物當眾犯了一點小錯誤,想想如果你是他公司的下屬,你感覺會如何,會因為這個小失誤而對他的印象大打折扣嗎?當然這一切發生的首要條件就是這個人本身非常優秀和值得尊敬,他至少應該留給別人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否則會適得其反。管理者們,如何讓員工更加崇拜你,並非得高高在上,做個優異無缺的人,有時犯點無傷大雅的小錯誤,反而更可愛,會讓員工更加喜歡你,更加信任你。

教學啟示

在教師於學生之間平等民主關係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自身的人格吸引力是一種特殊的影響因素。觀察發現,在其它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如果一個教師的能力越強,學生對其教學越有信任感,也會更喜歡這個教師。學生認為教師能力強教得好而自己就會“學得好”,產生教師於學生自己之間能力上一致化的聯想。這一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因為“學生都有一種要使自己正確的需要”。但是,決定人際吸引的因素更多的是人的情感在起作用。當能力強的教師偶爾出現錯誤——寫字的錯誤、記憶的不準確以及行為上有偏差,往往會引起學生情感的奇妙變化,感到教師更富有人格魅力,進而促進教育中平等於和諧人際關係的形成。這種現象稱為“出醜效應”。“出醜效應”使自然發生的,在性質上,這是一種對人際關係產生影響的心理效應。由此提出一個問題,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格吸引力? 顯然,“出醜效應”並不是在每個教師身上都能發生,只是能力強的教師才可能出現這種現象。所以,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人格吸引力,首先要提高教學能力,並力圖達到較高的水平。這時候,不管“犯錯誤效應”是否發生,教師都能樹立起較高的自我形象。學生的態度也隨之產生積極的變化。
《論語·泰伯》中載,顏淵謂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而,雖欲從之,未由也已。”顏淵孔子的這種崇拜,承認和確立是教師在教育中的威嚴,本質上是一種“教師中心論”。在如今,由於受這種傳統教師觀的影響,不少教師把自己當作真理的化身,事事正確,特別是一些能力強的教師,總想維護個人的威嚴。他們還不了解,“犯錯誤效應”會使他們更具有人格吸引力,學生也更喜歡他們。教師如果掩蓋錯誤,就成了一個真正存在的問題——那將是一處教育過失。對於自己偶然出現的錯誤,教師應該承認和改正,在改正過程中,學生會看到教師嚴謹治學的態度和追求真理的高貴品質。教育觀察還發現,對於教師改正自己的錯誤,學生往往特別關注,也令學生感到震撼,從內心真正接受教師以至景仰,這是人格吸引力達到的最高境界。斷臂的維納斯為什麼更具風韻?就是因為打斷雙臂的這個錯誤,給人們留下了創造空間和引起無限的遐想。教師“犯錯誤效應”同樣具有美學特徵。
艾略特·阿倫森艾略特·阿倫森
假如教師故意去犯錯誤,那將是危險的和愚昧的行為,是一種“錯誤造假”,這會引起其它方面的問題,也不會產生“犯錯誤效應”。決定人際吸引的因素通常是極複雜的,“犯錯誤效應”只是其中的一種,並有其發生的範圍。我們對此進行研究,涉及的是一個平常不被教師注意的問題,但卻比較重要。教師通過“犯錯誤效應”能更積極的進行教學反思,重視教學過程中人格因素的作用,開發一切課程資源,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提出者簡介

艾略特·阿倫森[ElliotAronson1932.01.09],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主要研究社會影響、態度改變、認知失調、人際吸引等。1999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成為第一個在研究、教學和寫作三個方面均獲得美國心理學會最高獎的心理學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