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佛山秋色),流行於廣東省佛山市的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佛山秋色”是佛山民間傳統的大型綜合性民眾性文化藝術活動,沒有神祗的偶像和祭祀儀式的出現。它質樸純真、健康清新,是生動豐富的原始藝術、鄉土藝術、風俗藝術。相傳起源於兩晉時期,肇端於兒童舞草龍慶豐收的“孩童耍樂”。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定名為秋色。“秋色”意為佛山金秋的景色,因在中秋節前後的月明之夜、以大巡遊的形式舉行。
2008年6月7日,廣東省佛山市申報的中秋節(佛山秋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項目編號:Ⅹ-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秋節(佛山秋色)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遺產編號:Ⅹ-5
- 申報地區:廣東省佛山市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相傳中秋節(佛山秋色)起源於兩晉時期,肇端於兒童舞草龍慶豐收的“孩童耍樂”。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定名為秋色。“秋色”意為佛山金秋的景色,因在中秋節前後的月明之夜、以大巡遊的形式舉行,故又稱為“秋宵”“出秋色”“出秋景”。明代中葉至清,佛山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和繁榮,使之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佛山秋色”也發展至鼎盛時期,每於豐年,以行業或各鋪里居民自發組織大型的出秋色活動,一鋪發起,全鎮二十多鋪及四鄉民眾紛紛前來助興,通過爭雄鬥勝的巡遊演示,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空間。
主要活動
佛山秋色可分為民間工藝展示和文藝表演兩大類,民間工藝展示主要包括扎作、砌作、針作、裱塑、雕批五種,文藝表演主要包括民間音樂、舞蹈、戲劇、雜技、化裝表演五類。秋色巡遊的參演民眾有數千人,巡遊隊伍長達數里,其表現形態分為燈色、馬色、車色、地色、水色、飄色、景色七色。
燈色是展示各種玲瓏剔透的彩燈,如: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景色是反映自然景物或社會生活的各種像生工藝品,如蔬果、魚類、食品、動物、花卉盆景、器物古玩、山石等,特點是“以假亂真”。車色即花車彩架中以男扮女裝表演戲劇故事人物的節目,清末打破非男扮女裝不可的規定,也有以男演員裝扮男性,並根據表演故事內容確定花車的形式,一般有庭園式、轎式、廳堂式等幾種。馬色是表演者以駿馬代步,扮演英雄故事人物,如扮演“穆桂英掛帥”、“木蘭從軍”等傳統劇目,通常以男扮女裝為主。水色是表演以水為意境的各種舞蹈或故事,如陸地行舟、旱地扒龍船、採蓮船、紫洞花舫等。飄色是以“飄”或“挑”的高空技藝扮演故事,如扮演“夜戰馬超”、“福壽延年”等。地色是表演者步行化裝表演雜劇、活報劇或高蹺等故事雜技。秋色音樂表現形式包括“吹打”、“十番”、“鑼鼓櫃”,它們都是流行於佛山的民間音樂,在秋色巡遊時演奏鏗鏘歡快的曲調,增加熱鬧的氣氛。秋色舞蹈包括舞龍、舞獅、舞大頭佛、舞麒麟、陸地行舟、採蓮船、歌舞表演等。佛山秋色賽會就是手工藝術品陳列觀賞評比,包括扎作工藝品、仿古工藝品、花卉工藝品、果品工藝品、鱗蚧工藝品五個門類,主要用於秋色巡遊活動的燈色、台面、擔頭、頭牌、羅傘、龍、獅等手工藝品。這些工藝品用料奇特,工精藝絕,以假亂真而著稱,可用新、奇、妙、肖四字概括,它的彩扎工藝、粘砌工藝、紙塑工藝、香膠塑工藝、蠟塑工藝、雕批工藝、針刺工藝、泥塑工藝無不體現了這些特點。在清末民初,每逢秋色盛會期間,展出的秋色工藝品成百上千,觀眾可以當裁判,自由地在自己喜愛的秋色工藝品上掛金標、銀牌或獎旗,參與評獎。
佛山秋色巡遊時,各單項的先後次序是有嚴格規定的,基本上分為十四項:
一是信號燈,三人分別高舉白、紅、綠三色信號燈籠,在圍觀觀眾眼前經過;二是開路隊,由火把隊、燈籠隊和吹打音樂組成;三是飛報馬,由裝扮成女將軍的騎駿馬者,負責聯絡報信;四是頭牌燈色,包括大型頭牌彩燈、帥旗、幡旗、羅傘、御扇等,都是佛山傳統的刺繡工藝品,上書“五穀豐登”、“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語句;五是燈色,包括走馬燈、魚燈、鳥獸燈、瓜果燈等各種特藝燈;六是車色,以扎作工藝做成戲劇故事所需的亭台樓閣式或庭園式的長立方形車架,罩以明紗綢布,綴上小彩燈,四人分兩旁手挽而行,表演者立於“車”中;七是擔頭秋色,用挑擔肩挑步行,展示以假亂真的像生秋色工藝品;八是馬色,表演者必須男扮女裝,騎上駿馬扮演故事人物;九是台面秋色,巡遊時以“八仙台”或木製的四方形桌子,擺上各類像生秋色工藝品,隨巡遊隊伍沿途供觀眾欣賞;十是水色,包括舞草龍、彩龍、三節木龍、陸地行舟、採蓮船等;十一是鑼鼓櫃,邊巡遊邊演奏傳統音樂項目;十二是十番飛鈸表演;十三是地色,包括扮演故事和笑談雜劇;十四是醒獅、大頭佛、飄色、高蹺和武術雜技等表演,使賽會巡遊在熱烈高昂、生動活潑的氣氛中結束。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中秋節(佛山秋色)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是研究嶺南地方歷史、經濟、文化、藝術的重要依據。
傳承狀況
中秋節(佛山秋色)民間工藝展示中的一些製作技藝,如砌作、針作、裱塑、雕批等僅剩下幾名傳承人,有失傳之虞,亟待保護。
傳承人物
何信,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項目名稱:中秋節(佛山秋色),序號:05-2972,申報地區:廣東省佛山市。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有限公司獲得“中秋節(佛山秋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保護單位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6年11月,作為2016廣東非遺周的主題活動,佛山秋色巡遊迎來了55個國內外項目。參演的多達百個項目以及演職人員規模達2000人之多。秋色巡遊按照傳統秋色“七色”進行節目編排。
2019年11月,2019廣東(佛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巡遊活動——秋色大舞台走進南海,在千燈湖市民廣場,13個節目為市民送上一場民俗盛宴。 佛山秋色巡遊融入了許多新時代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