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葉木蘭

凹葉木蘭

凹葉木蘭(Magnolia sargentiana Rehd. et Wils. ),又稱姜朴、應春花、厚皮(四川)。是中國特有的木蘭科木蘭屬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四川、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400米至3,0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潮濕的闊葉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為木蘭屬玉蘭亞屬玉蘭組的一種高大落葉喬木。凹葉木蘭鋸剖結構較為原始;與其近緣廣布種白玉蘭對比,葉表面角質化程度低,沒有表皮毛,葉片略薄,柵欄組織海綿組織的比值為1。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凹葉木蘭
  • 拉丁學名:Magnolia sargentiana Rehd. et Wils. 
  • 別稱:姜朴、應春花、厚皮
  • 二名法:Magnolia sargentian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毛茛目 Ranales
  • :木蘭科 Magnoliaceae
  • :木蘭族 Trib. Magnolieae
  • :木蘭屬 Magnolia
  • 亞屬:玉蘭亞屬 Subgen. Yulania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中部、南部和雲南東北部
  • :玉蘭組 Sect. Yulania
  • 亞族:木蘭亞族 Subtrib. Magnoliinae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易危物種,物種樣本,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8-20(25)米,直徑1米。當年生枝黃綠色,後變灰色。葉近革質,倒卵形、很少長圓狀倒卵形,長10-19厘米,寬6-10厘米,先端圓、凹缺或具短尖,基部狹楔形或闊楔形,上面暗綠色,無毛,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密被銀灰色波曲的長柔毛,莖幹上嫩枝的葉背僅中脈兩側被毛,側脈每邊8-12條;葉柄長2-4.5厘米,托葉痕為葉柄長的1/6-1/4。
花蕾卵圓形,長3.5厘米,被淡黃色長毛,花先葉開放,稍芳香,平展或下垂,直徑15-33(36)厘米,花被片淡紅色或淡紫紅色,肉質,10-14(17)片,3輪,倒卵狀匙形或狹倒卵形,長8-10厘米,寬3-4.3厘米,先端圓或微凹;雄蕊長1-1.9厘米,花葯長7-9毫米,側向開裂,基部寬,藥隔伸出長0.5-1毫米短尖,花絲紫色;雌蕊群綠色,圓柱形,長1.8-2厘米,無毛;柱頭紫色。
聚合果圓柱形,長8-15(17)厘米,徑2-3厘米,通常扭曲;果柄粗壯,直徑7-10毫米,節上殘留有長毛;蓇葖黑紫色,半圓形或近圓球形,長12-14毫米,直徑9毫米,密生細疣點,頂端具短;種子外種皮紅褐色,近形,不規則圓形或倒卵圓形,長10-12毫米,寬6-8毫米,兩側扁。花期4-5月,果期9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四川中部、南部和雲南東北部、北部。生長於海拔1 400-3 000米的潮濕的闊葉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瓦山。

主要價值

凹葉木蘭樹幹高達8m -25 m胸徑達1 m(四川植物志),它與其它喬木樹木組成森林上層的優勢樹種,其材質輕,結構細,紋理直,易乾燥,不開裂,適合做家具、纖維等,可做用材樹種,它的花蕾是辛夷的代用品,樹皮是國藥厚朴的代用品,根、花、種子、芽等均可入藥,可作木本藥材,其樹形優美,花大艷麗,色香兼備,葉形奇特,且適應性強,目前在很多植物園都有引種栽培,如:如華南植物園,昆明植物園,可作優良的園林綠化觀賞樹種;木蘭科植物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有許多原始特徵,凹葉木蘭也是研究被子植物系統發育和起源的珍貴材料。
結構是功能的基礎,植物體結構差異和變化將會影響其生理功能。因此,對凹葉木蘭莖葉解剖結構的研究,有助於揭示環境因子對植物的影響以及植物自身對環境的適應,為保護凹葉木蘭野生資源提供科學依據,也為該樹種的合理開發利用提供重要參考。

易危物種

根據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公布的物種紅色名錄等級和標準,凹葉木蘭被列入了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屬於易危物種,1987年該種被四川省列為三級保護植物。

物種樣本

凹葉木蘭在嘛咪澤自然保護區和冶勒自然保護區的分布都比較分散,尤其是在靠近居民區的樹林中常常僅有個別或少數植株出現,在遠離村落的原始森林區數量較多,主要分布在1 900~ 2 300 m的海拔範圍內。凹葉木蘭的自然更新較差,在調查過程中沒有發現幼苗,只有少量幼樹(胸徑小於5cm)。各生境中凹葉木蘭的生存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人為干擾或自然破壞。如2008年初的強降雪,使得大量植株頂端被壓斷,原始森林生境中的植株受雪災影響嚴重,其他生境中的植株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雪災影響;此外,砍伐是最常見的人為干擾,如在放牧林樣本的66株樹中有21株被砍過。
各生境中樣本基本特徵見表1,其中干擾包括自然的和人為的干擾。樣本(n= 114)中有39. 1%的植株在地面以上胸高以下部位產生分枝,其中80% ( n= 45)的具有2-3株分枝;胸徑小於SOcm的植株所占的比例為92.8% ( n= 69),小於5 cm的植株比例為5. 8%(n= 6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