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琳恩·拉姆塞
- 主演:蒂爾達·斯文頓,埃茲拉·米勒
- 出品公司:BBC Films
- 發行公司:Diaphana Films
- 對白語言:英語
- 中文名:我們需要談談凱文
- 外文名: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Blankness kell Kevinről;Prepei na milisoume gia ton Kevin.;Vi måste prata om Kevin
- 其它譯名:談談凱文、我們該談談凱文、凱文怎么了、我兒子是惡魔
- 出品時間:2010年
- 製片地區:英國、美國
- 拍攝日期:2010年4月19日-2010年5月28日
- 類型:劇情、驚悚
- 片長:112 min
- 上映時間:2011年10月21日(英國)
- 分級:美:R;法:-12; 澳:MA15+;英:15
- 色彩:彩色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製作公司,發行公司,上映日期,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伊娃(蒂爾達·斯文頓飾)是一名夢想週遊世界的職業女性,但突如其來的婚姻和意外的懷孕使她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了一名家庭主婦。可是,她的犧牲換來的卻只有失望。小時候的凱文(Jasper Newell飾)不是一個令人省心的孩子,他無休止的哭鬧,對母親的關懷無動於衷,對於這樣一個孩子,伊娃難免有些自暴自棄。很快,一個小女兒的誕生打破了僵局,遺憾的是,小姑娘天生失語,這悲慘經歷更是讓伊娃將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了她的身上。 成年後的凱文(埃茲拉·米勒飾)與母親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倒是和父親頗為親近,他愛好射箭,父親便送了一副弓箭給他,沒想到,正是這副弓箭帶給了這個家庭以及整個社會一次破滅性的打擊。凱文到底怎么了?誰也無法回答,就連凱文自己,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也只能沉默以對。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
伊娃 | 蒂爾達·斯文頓 | ---- | 凱文的媽媽 |
富蘭克林 | 約翰·C·賴利 | ---- | 凱文的爸爸 |
凱文 | 埃茲拉·米勒 | ---- | 成年凱文 |
凱文 | Jasper Newell | ---- | 6-8歲的凱文 |
Kevin | Rock Duer | ---- | 嬰兒時期的凱文 |
Celia | Ashley Gerasimovich | ---- | ---- |
Wanda | Siobhan Fallon | ---- | ---- |
Colin | 亞歷克斯·曼奈特 | ---- | ---- |
Soweto | Kenneth Franklin | ---- | ---- |
Smash Lady | Leslie Lyles | ---- | ---- |
Corrections Officer Al | Paul Diomede | ---- | ---- |
Prison Boy (as J. Mal McCree) | Jamal Mallory-McCree | ---- | ---- |
Eva's Lawyer | Mark Elliot Wilson | ---- | ---- |
Dr. Foulkes | 詹姆斯·陳 | ---- | ---- |
Dr. Goldblatt | Lauren Fox | ---- | ---- |
Young Assistant Rose | 艾琳·瑪雅·德克 | ---- | ---- |
student1 | 金柏莉·杜蒙德 | ---- | ---- |
student2 | Jennifer Kim | ---- | ---- |
Teacher | J.J. Kandel | ----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布景師 |
---|---|---|---|---|---|---|---|---|---|---|---|---|
Suzanne Baron Michael Corso Molly Egan Christopher Figg 盧克·羅伊格 蒂爾達·斯文頓 羅伯特·薩勒莫 史蒂文·索德伯格 克里斯婷·朗根 | 琳恩·拉姆塞 | Ivan J. Fonseca Marcos González Palma Federico Untermann Adam T. Weisinger | Rory Kinnear 蘭諾·絲薇佛 琳恩·拉姆塞 | 西穆斯·邁克加維 | 強尼·格林伍德 | Joe Bini | 比利·霍普金斯 | Judy Becker | Charles Kulsziski | Catherine George | Sean Farrow | Heather Loeffler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凱文(成年)演員:埃茲拉·米勒一個叛逆的16歲青年。成年後不服從母親,處處唱反調,愛好射箭,父親便送了一副弓箭給他,然而偷聽到父母談話的他知道父母要把自己送到寄宿學校而決定報復。他利用弓箭策劃並發動了一場校園大屠殺,並且把他的父親和妹妹也射殺了。
- 伊娃演員:蒂爾達·斯文頓凱文的母親,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儘管她對兒子的照料盡職盡責,可她對兒子的愛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她所做的就是努力要扮演好一個母親應有的角色。凱文事發後她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也是自己應得的報應。
- 凱文(兒童時期)演員:Jasper Newell他自打出生開始就不讓人省心,從小哭鬧不停,三歲還不開口說話,到了換牙齒的年齡,大小便還不會自理,還得穿紙尿褲。但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做到並做好這一切,他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引起母親的關注。
- 富蘭克林演員:約翰·C·賴利凱文的爸爸,他在母子間扮演調解人的角色,兒子凱文就利用父親無條件的溺愛和媽媽較勁。因為不了解伊娃為何如此不信任、提防和戒備自己的兒子,他提出要跟伊娃離婚。最後被凱文用他送的箭射死在自家花園內。
- 科里亞演員:Ashley Gerasimovich她的誕生打破了伊娃對凱文操心的僵局,遺憾的是,她天生失語,這悲慘經歷讓伊娃將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了她的身上。然而就是因為這樣使凱文對伊娃的關係越來越糟,他不但弄瞎了她的眼睛,最後還用箭殺死了她。
幕後花絮
- 由於經費不足,劇組只能選擇適合大部分場景拍攝的康乃狄克州的斯坦福德進行拍攝。經常是在同一個地方做不同的場景轉換。例如,一個廢棄的職業學校被改成了醫院、兒科醫生辦公室、少年拘留中心、學校以及破落的賓館等。
- 米勒因為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當中,以至於等到影片結束,他才意識到他所演的角色對自己造成了多大的傷害。他甚至到拍攝的後期必須叫上他的媽媽一起和他待上一段時間來進行調整。
獲獎記錄
獲獎年份 | 獲獎儀式 | 獲得獎項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2011 | 第24屆歐洲電影獎 | 最佳女演員 | 蒂爾達·斯文頓 | 獲獎 |
第64屆坎城電影節 | 金棕櫚獎 | 《我們需要談談凱文》 | 提名 | |
2012 | 第69屆美國金球獎 | 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 蒂爾達·斯文頓 | 提名 |
第6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女主角 | 蒂爾達·斯文頓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琳恩·拉姆塞 | |||
最佳英國影片 | 《我們需要談談凱文》 | |||
英國標準晚報電影獎 | 最佳電影 | 《我們需要談談凱文》 | 獲獎 |
幕後製作
製作背景
影片改編自萊昂內·希瑞福創作於2003年的同名小說。2005年,BBC就買下了該小說的拍攝著作權,由Christine Langan等人開始籌備,電影女導演琳恩·拉姆塞在忙完電影《可愛的骨頭》的改編工作之後接下了這部電影。但是作者本人對劇本的改編不滿,否定了當初的創作團隊。2008年,製片人Jennifer Fox的加入,才使該片的製作才正式走上軌道。但投資方卻取消了投資,BBC無法籌集到原本為1200萬美元的預算。面對700萬美元的預算,導演琳恩·拉姆塞決定重新構思整個劇本,針對電影中的反社會人格問題,拉姆塞花了大量時間和專門研究變態行為的兒童心理學家在一起,對於人性本惡的問題,她認為那個領域有許多問題和觀點值得繼續探討,最後她從反社會人格的“惡魔兒子”入手,深入挖掘凱文複雜的心理以及扭曲的母子關係,將電影製作成了一部家庭驚悚片。
選角過程
2009年3月,製片人Jennifer Fox宣布蒂爾達·斯文頓加盟該片。蒂爾達·斯雖不是導演的第一人選,但她能快速的融入這個角色中。2010年1月,約翰·C·賴利確定飾演富蘭克林,而另一關鍵人物凱文的演員人選直到電影開拍才正式確定下來。埃茲拉·米勒在拉姆塞試鏡了500多個小男生之後脫穎而出成為了出演凱文的角色。
拍攝過程
影片2010年4月19日開始在美國拍攝,5月28日殺青。拍攝周期只有40天。音樂公司Radiohead為影片編寫了音樂。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主要製作
製作公司 |
---|
Independent |
BBC Films[英國] |
Artina Films |
Atlantic Swiss Productions |
Footprint Investment Fund(as Footprint Investments LLP) |
Lip Sync Productions |
Tax Credit Finance |
The Film Council[英國] |
Piccadilly Pictures[英國] |
Rockinghorse Films |
特技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 製作國家 |
---|---|
Lip Sync Post | 英國 |
Rushes Post Production Ltd. | 英國 |
發行公司
發行公司 | 發行地區 | 發行時間 | 發行公司 | 發行地區 | 發行時間 |
---|---|---|---|---|---|
人造眼 | 英國 | 2011 | Atom Cinema | 中國台灣 | 2011 |
Diaphana Films | 法國 | 2011 | Best Film | 波蘭 | 2011 |
Seven Films | 希臘 | 2011 | Bolero Film | 義大利 | 2011 |
Shani Films Ltd. | 以色列 | 2011 | Hopscotch Productions | 澳大利亞 | 2011 |
Shooting Stars | 沙特 | 2011 | PepperView Entertainment | 葡萄牙 | 2011 |
Wild Bunch Benelux | 紐西蘭 | 2011 | Praesens-Film AG | 瑞士 | 2011 |
E1 | 加拿大 | 2012 | 驕陽電影有限公司 | 中國香港 | 2011 |
Imagine Film Distribution | 比利時 | 2011 | Svensk Filmindustri AB | 瑞典 | 2011 |
The Klock Worx Company Ltd. | 日本 | 2011 | T Cast | 韓國 | 2011 |
Oscilloscope Pictures | 美國 | 2011 | Volga | 俄羅斯 | 2012 |
Paramount Pictures Pty. Ltd. | 澳大利亞 | 2011 | Vértigo Films S.L. | 西班牙 | 2011 |
上映日期
上映國家 | 上映日期 | 上映國家 | 上映日期 | 上映國家 | 上映日期 |
---|---|---|---|---|---|
英國 | 2011年10月21日 | 比利時 | 2011年10月20日 | 巴拿馬 | 2012年2月10日 |
中國台灣 | 2012年2月24日 | 愛爾蘭 | 2011年10月21日 | 義大利 | 2012年2月10日 |
中國香港 | 2012年3月1日 | 美國 | 2011年10月22日 | 匈牙利 | 2012年2月16日 |
法國 | 2011年9月28日 | 荷蘭 | 2011年11月2日 | 葡萄牙 | 2012年2月16日 |
加拿大 | 2011年9月9日 | 希臘 | 2011年11月3日 | 瑞典 | 2012年2月17日 |
冰島 | 2011年9月22日 | 斯洛維尼亞 | 2011年11月9日 | 紐西蘭 | 2012年3月1日 |
瑞士 | 2011年9月28日 | 澳大利亞 | 2011年11月17日 | 挪威 | 2012年3月23日 |
巴西 | 2011年10月6日 | 以色列 | 2011年12月29日 | 保加利亞 | 2012年3月30日 |
韓國 | 2011年10月8日 | 波蘭 | 2012年1月13日 | 芬蘭 | 2012年4月20日 |
墨西哥 | 2011年10月15日 | 俄羅斯 | 2012年1月19日 | 日本 | 2012年6月30日 |
阿聯 | 2011年10月15日 | 阿根廷 | 2012年2月2日 | 韓國 | 2012年7月26日 |
影片評價
該片的重點不是校園慘案,它的悲劇只是一個母子情感短路的極端表現結果。導演並沒有把研究這種校園暴力的根源作為影片主題,更多的,是通過凱文16歲人生展示和母親的對抗關係,一點點揭示母子從嬰兒孕育誕生到悲劇發生後的心理情感演變。在不露聲色的暗示後,給觀眾恰到好處的留白,體會那種因為極愛而極恨的兒子對母親的情感。該片無處不在的寓意色彩,簡練卻具有畫龍點睛之筆的對白,情節上步步推進營造出的懸念氛圍,再加上完美的配樂聲效和畫面敘事的精準,一切技術手段堪稱完美。該片更大的力量還是來自其中主創演員的奉獻,埃爾扎·米勒扮演的兒子是那樣的暴力和不可理喻,卻總有一絲人性的莫名東西牽動你無法徹底厭惡他,而蒂爾達·斯文頓扮演的母親,那個被悲劇過去像幽靈一樣纏繞、微笑著卻讓你感受到悲傷的女人,如此打動人心牽人肺腑。(新浪娛樂評)
該片採取意識流的方式,將伊娃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痛苦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展現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飾演伊娃的女演員蒂爾達·斯文頓在這部電影中的表演細緻入微,把一個母親從討厭孩子的哭鬧到敵視孩子最後又諒解孩子的過程演繹得生動自然。印象最深刻的是母子倆在監獄裡的戲,蒂爾達·斯文頓靜坐不動,她的眼神卻給觀眾以非常豐富的信息,震撼心靈。除了演員的表演,導演和攝影對於色彩的運用也值得稱道。該片描寫的是一場校園慘案,但是卻沒有渲染血腥的慘案場面,而是運用象徵性的色彩來強化視覺衝擊。片頭的西紅柿大戰和貫穿全片的伊娃家外牆上被噴塗的紅色油漆,就是強化視覺衝擊的明顯符號。當這些鮮艷的色彩出現在銀幕上時,效果遠好於對慘案場面的直接展示。(正義網-檢察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