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橫溢卻畢生活在痛苦之中的梵谷,他原為荷蘭畫家,因為生活關係到比利時的礦場當礦工。幸好梵谷的兄弟支持他的藝術創作,自願供養他的生活,使他得以專心作畫,並跟同時代的名畫家高更等人交往。可惜梵谷的藝術道路仍然走得十分曲折,在生前一直未獲得大眾賞識,直至死後多年才在藝壇大放異彩。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社會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喔,米勒,米勒,他多么感人地擁抱了人性,揭示某種偉大的事物,那么熟悉,又那么崇高;再想想,這個人動手作畫之前總要掉淚;喬托和安吉利科雙膝跪地而畫,德拉克洛瓦則滿懷悲痛,帶著近乎是微笑的感覺……我渴望改變自己,為自己的畫道歉,它們最終是些痛苦的呼喊。
圖書目錄
第一部 在上帝之城
第一章 北布拉班特的耶路撒冷(津德爾特:1853.3.30-1869.7)
第一節 津德爾特
第二節 學習與成長
第三節 教堂、墓地與麥田
第二章 古皮爾司·海牙時期(1869.8-1873.5)
第一節 偉大的北方藝術
第二節 米勒:人與麥田
第三節 畫與書·思想·提奧及其他
第三章 古皮爾公司·倫敦時期(1873.5-1875.4)
第一節 藝術之愛催遙芝與人生之愛
第二節 能量的匯聚:“文森特之愛
第三節 初戀和轉折
第二部 朝聖者之路
第四章 巴黎的基督學徒(1875.5-1876.4)
第一節 印象主義
第二節 在上帝與藝術之間·倫布朗
第三節 仿效基督
第五章 傳教英倫(拉姆斯蓋特,艾羅斯,倫敦:1876.4-1876.12)
第一節 第一次講道
第二節 一封奇怪的信
第六章 聖徒行跡:走向博里納日(多德雷赫特,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1877.1-1878.11)
第一節 多德雷赫特甩寒炒櫃的《聖經》翻譯家(1877.1-1877.5)
第二節 阿姆斯特丹的神學預習生(1877.5-1878.7)
第三節 布魯塞爾傳教培訓學校(1878.8-1878.11)
第七章 博里納日的受難與救贖(1878.12-1880.10)
第一節 在命運的深處(1878.12-1879.3)
第二節 博里納日的受難(1879.4-1879.7)
第三節 博里納只樂達日的救贖:教會還是藝術?(1879.7-1880.2)
第四節 走向藝術:告別博里納日(1880.2-1880.10)
第三部 在人性與藝術的麥田
第八章 藝術與人性的播種(布魯塞爾,埃登,海牙,德倫特:1880.10-1883.12)
第一節 凱依
第二節 西恩(1881.1-1883.9.11)
第三節 德坑牛放倫特(1883.9.12-1883.12)
第九章 北布拉班特原野上最後的日子(紐恩南:1883.12-1885.11)
第一節 印象派和織工系列
第二節 瑪戈特
第三節 父親之死
第四節 德拉克洛瓦和《吃土豆的人》
第十章 巴黎的碰撞和融合 (1885.11-1888.2)
第一節 安特衛普的序曲:“浮世繪”和“肉體的季節”
第二節 巴黎的麥粒
第三節 蒙蒂切利
第四節 從印象主義到“後印象主義”
第五節 保羅·高更
第六節 告別巴黎
第駝碑十一章 阿爾勒大地的收穫和悲壯的隕落(1888.2-1890.5.16)
第一節 盛開的果園
第二節 不朽的文森特藝術
第三節 “黃房子”:“南方畫室”之夢(1888.5-1888.12.23)
第四節 不屈的文森特(1888.12.23-1889.5.8)
第五節 聖雷米(1889.5.8.-1890.5.16)
第十二章 文森特之死:歐韋的最後時光(1890.5.17-1890.7.29)
新版後記:渴望完整的生活
文森特·凡·高年表
地圖:文森特·凡·高生平行跡
主要參考文獻
社會影響
本書是中國人寫的第一本嚴格意義的凡·高學術傳記。除本書外,國內只有歐文·斯通的凡·高傳記《渴望生活》(以及一些在此基礎上的編著本)。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幾十年。本書打破了這一僵局。更重要的是,本書與《渴望生活》有著本質區別,因為後者並非嚴格意義的學術傳記,而是一部好萊塢式的文學性傳記,帶有濃厚的煽情氣息,幾乎朽簽船炒不具學術價值,也未對凡·高的人趨愉拜生和藝術作深層心理的分析。
本書為學術傳記,在凡·高研究領域有獨特貢獻,同時,本書主人公仍然是一個活生生的、催人淚下的凡·高。因此,本書多年來一直被國內著名凡·高專業網站《凡·高藝術館》列為數十本凡·高研究專著的首本。
作者簡介
林和生,當代著名學者、教授、詩人、作家、翻譯家、文學家、美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祖籍山東省鄄城,1954年6月27日生於樂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科技哲學”碩士學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精神分析、藝術創造心理學、科學哲學、美學、詩學、西方哲學史、西方思想史等領域。主要著述有:《猶太人卡夫卡》、《孤獨人格:克爾愷郭爾》、《“地獄”里的溫柔:卡夫卡》、《凡·高 傳》、《林和生詩集》、 《悲壯的還鄉》、《文翁石室:科舉和文官制度的搖籃》、《夢境與魔鏡:現象精神分析》、《喪鐘為誰而鳴——約翰·多恩生命沉思錄》等;主要譯著有:《愛的藝術》、《論人的天性》、《分裂的自我》、《拒斥死亡》等。
第十章 巴黎的碰撞和融合 (1885.11-1888.2)
第一節 安特衛普的序曲:“浮世繪”和“肉體的季節”
第二節 巴黎的麥粒
第三節 蒙蒂切利
第四節 從印象主義到“後印象主義”
第五節 保羅·高更
第六節 告別巴黎
第十一章 阿爾勒大地的收穫和悲壯的隕落(1888.2-1890.5.16)
第一節 盛開的果園
第二節 不朽的文森特藝術
第三節 “黃房子”:“南方畫室”之夢(1888.5-1888.12.23)
第四節 不屈的文森特(1888.12.23-1889.5.8)
第五節 聖雷米(1889.5.8.-1890.5.16)
第十二章 文森特之死:歐韋的最後時光(1890.5.17-1890.7.29)
新版後記:渴望完整的生活
文森特·凡·高年表
地圖:文森特·凡·高生平行跡
主要參考文獻
社會影響
本書是中國人寫的第一本嚴格意義的凡·高學術傳記。除本書外,國內只有歐文·斯通的凡·高傳記《渴望生活》(以及一些在此基礎上的編著本)。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幾十年。本書打破了這一僵局。更重要的是,本書與《渴望生活》有著本質區別,因為後者並非嚴格意義的學術傳記,而是一部好萊塢式的文學性傳記,帶有濃厚的煽情氣息,幾乎不具學術價值,也未對凡·高的人生和藝術作深層心理的分析。
本書為學術傳記,在凡·高研究領域有獨特貢獻,同時,本書主人公仍然是一個活生生的、催人淚下的凡·高。因此,本書多年來一直被國內著名凡·高專業網站《凡·高藝術館》列為數十本凡·高研究專著的首本。
作者簡介
林和生,當代著名學者、教授、詩人、作家、翻譯家、文學家、美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祖籍山東省鄄城,1954年6月27日生於樂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科技哲學”碩士學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精神分析、藝術創造心理學、科學哲學、美學、詩學、西方哲學史、西方思想史等領域。主要著述有:《猶太人卡夫卡》、《孤獨人格:克爾愷郭爾》、《“地獄”里的溫柔:卡夫卡》、《凡·高 傳》、《林和生詩集》、 《悲壯的還鄉》、《文翁石室:科舉和文官制度的搖籃》、《夢境與魔鏡:現象精神分析》、《喪鐘為誰而鳴——約翰·多恩生命沉思錄》等;主要譯著有:《愛的藝術》、《論人的天性》、《分裂的自我》、《拒斥死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