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塔位於正定大眾街北側原天寧寺內,塔身粗壯,塔體巨大,形狀如樓閣。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有多處木結構,故俗稱木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凌霄塔
- 位於:正定大眾街北側原天寧寺內
- 出處:《正定縣誌》
- 時間:公元860—874年中
簡介,結構,特點,
簡介
據清光緒《正定縣誌》記載,天寧寺和凌霄塔同時建於唐懿宗威通年間(公元860—874年中)。當時寺院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牌坊、重門、天王殿、前殿、後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築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鐘,香火鼎盛。民國初年,寺院屢遭厄難,殿堂一一毀壞,主要建築獨存凌霄塔。
結構
凌霄塔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九層樓閣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於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層是宋代在唐塔殘址上重修,全磚結構,其上各層則為金代重建,磚木結構。每層正面各闢拱形洞門或直橇窗。四層至九層,斗拱、飛檐皆為木製。從第五層開始,各層高度逐層遞減,外部輪廓亦逐層收縮,給人以輕盈挺秀之感。
特點
凌霄塔最大的特點,是在塔身第四層中心部位豎立一根直達塔頂的木質通天柱,並依層位用放射狀八根扒梁與外搪相連。這樣的結構國內現存僅此一例,極其可貴。該塔結構既不同於一般木塔,也有別於一般磚木結構塔。
凌霄塔在千餘年的滄桑巨變中屢遭毀損,1966年3月22日地震時將鐵質空心棗狀塔剎震毀,此後,又因風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層也相繼坍塌。為保護這座在古代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人民政府組織力量進行了全面勘察,並在力求保持原貌的前提下,於1981年落架重修。1982年2月,在勘察過程中於塔基下發現地宮。經清理,出土一批頗有價值的文物,其中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和金皇統六年(公元1146年)的兩方刻有銘文的石舍利函為斷定該塔創建的確切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據。據兩方石函銘文記載,該塔原名慧光塔,始建於唐代宗(公元762—799年),至宋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大修,金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重修。文物資料對縣誌記載予以訂補匡正。該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