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坑銀鉛鋅多金屬礦成礦系統與隱伏礦預測研究

《冷水坑銀鉛鋅多金屬礦成礦系統與隱伏礦預測研究》是由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九一二大隊,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董光裕,侯增謙,孟祥金,劉建光,黃水保,何細榮,趙志剛,肖茂章,左力艷,羅澤雄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冷水坑銀鉛鋅多金屬礦成礦系統與隱伏礦預測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九一二大隊,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董光裕,侯增謙,孟祥金,劉建光,黃水保,何細榮,趙志剛,肖茂章,左力艷,羅澤雄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00021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0-2-11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該研究報告是江西地礦局下達的“成礦模型”科研項目的最終成果,屬礦產地質綜合研究性質的科研項目。 斑岩型礦床作為一種最重要的銅、鉬、金礦床類型一直得到人們的極大重視,並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而斑岩型鉛鋅銀礦床極為少見,且對其成礦研究遠遠不如斑岩型銅、鉬、金礦床。江西冷水坑斑岩型鉛鋅銀礦床最具典型性,並具有獨特的成礦特色:既有斑岩型礦床,也有層控疊加型礦床,兩類礦床構成冷水坑銀鉛鋅礦田,是目前我國乃至亞洲已知最大的隱伏銀礦田,其中已探明銀資源儲量近1萬噸,鉛鋅400萬噸,達到特大型規模,在世界上亦屬罕見。本項目緊密圍繞“斑岩型鉛鋅銀成礦理論與冷水坑礦田成礦系統”和“礦田隱伏礦與區域新類型礦成礦預測評價”總體目標,組織實施了冷水坑礦田斑岩型鉛鋅銀多金屬礦床成礦作用、成礦系統與隱伏礦成礦預測。成果主要內容包括:(1)通過冷水坑典型礦床的深入解剖和立典研究,確定冷水坑銀鉛鋅多金屬礦為典型的斑岩型Pb-Zn-Ag礦床,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提供了斑岩型Ag-Pb-Zn礦床的典型實例,(2)精確的成岩成礦年齡,厘定出斑岩型Ag-Pb-Zn礦床形成的構造環境;(3)冷水坑礦田含礦斑岩岩漿的起源、演化和源區特徵及其與德興斑岩銅礦的對比;(4)系統總結冷水坑斑岩型Ag-Pb-Zn礦床的描述模型,提出了礦床的蝕變分帶模式和礦化分帶模式;建立了斑岩型Ag-Pb-Zn礦床的成因模型;(5)在礦田範圍識別出兩套礦化系統,即上部的斑岩型和下部的層控疊生型,建立了礦田尺度的成礦系統模型,並利用該模型對區域範圍可能出現的礦化新類型進行了科學預測,為區域找礦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並取得找礦重大突破。 基於冷水坑礦田的成礦模式,提出了礦田隱伏礦找礦勘查區(小源礦區)和礦田外圍熊家山等四個找礦靶區。經生產驗證,礦田北東方向小源礦區發現品位高、厚度大的隱伏礦體,已控制礦床規模達到大型,找礦效果顯著。該礦潛在經濟價值可達60-65億元,開發後將會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產生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