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後日本的“普通國家化”與中日關係的發展

冷戰後日本的“普通國家化”與中日關係的發展

《冷戰後日本的“普通國家化”與中日關係的發展》是李建民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05年4月。

該書圍繞著日本國家戰略轉變與中日關係的內在聯繫,從日本的國內政治、對外政策、社會思潮等方面入手,利用掌握的大量文獻資料,進行了多角度的透視和分析,澄清了國內學術界的一些典型的誤導性觀點,揭示了冷戰結束後日本國家戰略變化的實質所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冷戰後日本的“普通國家化”與中日關係的發展
  • 作者:李建民
  • 首版時間:2005年4月
  • 字數:285千字
  • 類別:政治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思想,內容特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包括五個部分。第一章主要對冷戰結束後日本“普通國家化”的相關命題進行分析。對“非普通國家”狀態是如何形成的、戰後日本國家戰略演變作了總體回顧,指出冷戰後的“普通國家化”雖然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但與戰後日本國家戰略並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有著歷史的連續性。對於日本所以將“普通國家”視為未成文的國家戰略,從冷戰結束初期日本關於國家觀問題的爭論、日本經濟發展、政治變革和國際戰略格局變化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著重對“普通國家化”戰略的形成作了文化上的分析。
第二章重點分析了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普通國家化”進程,對其作用機制和實踐進行了系統梳理,提出了從日本國內角度看,改變國民意識是日本“普通國家化”進程中的決定性步驟,防衛戰略演變是“普通國家”戰略的目標重點所在,修改和平憲法的動向是試圖對日本的“普通國家化”予以法律上的確認等觀點。與此同時,把日本大力推動的聯合國外交、以政府開發援助為代表的經濟外交、人類安全保障政治理念的提出等,都視為日本在國際社會中推進“普通國家化”的重要舉措。
第三章重點分析了20世紀90年代中日關係與日本“普通國家化”的內在聯繫。首先,從巨觀角度介紹了日本“普通國家化”的路徑選擇與對外戰略的變化,指出“日美歐三極體制”和“強化日美同盟”是冷戰結束後日本走向“普通國家”先後採用的兩種戰略手段。其次,對90年代的中日關係作了大致的歷史分期,將冷戰結束初期兩國政府提出的“世界中的中日關係”作為雙邊關係的新起點,把由“信賴構築”向“相互不信”轉化造成的兩國關係低谷看作第二階段,將以“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為主題的中日關係的重新定位看作中日兩國政府對未來雙邊關係框架的再探討,並對上述三個階段的中日關係與日本的“普通國家化”的關係作了說明。最後,以台灣問題、中日經濟關係、中日關係中文化分析思路的抬頭為例,對日本“普通國家化”與中日關係發展作了實證分析。
第四章探討了21世紀開始後的日本“普通國家化”進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日本面臨的內外環境分析。重點研究了日趨加劇的日本社會保守化傾向、9·11事件和美國國家戰略調整、中國的崛起和朝鮮問題的衝擊等對日本“普通國家化”進程的影響。第二,從日本國家定位的新特點、日本的軍事大國化以及修改憲法的新動向等焦點問題出發,對速度加快的日本“普通國家化”作了說明。第三,對21世紀初日本外交戰略作了概括和總結,揭示了21世紀的日美同盟、聯合國外交、經濟外交等與日本的“普通國家化”之間的聯繫。
第五章對21世紀初期的中日關係發展作了回顧和瞻望,指出由政治到社會是雙邊關係發展中出現的新課題,對引起廣泛爭議的“對日關係新思維”作了探討,並對21世紀初期中日關係中的焦點問題作了分析,揭示了這些問題與日本“普通國家化”的互動關係。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該章指出,對國家利益的關注應該是人們在發展中日關係時必須掌握的基本原則,並對未來中日關係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作了說明。

作品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冷戰後日本“普通國家化”的背景分析
一 選題原因
二 “普通國家”的內涵
三 研究時段設定
四 理論視角:基本的研究方法
五 本書的結論和基本結構
第一節 戰後日本國家戰略演變的總體回顧
第二節 日本“普通國家化”戰略形成的根源分析
第二章 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普通國家化”
第三章 日本“普通國家化”與20世紀90年代的中日關係
第一節 日本“普通國家化”的特點分析
第二節 日本“普通國家化”戰略的國內實踐
第三節 日本“普通國家化”戰略的國際突破
第一節 日本“普通國家化”的巨觀路徑選擇與外交戰略轉變
第二節 20世紀90年代中日關係的演變
第三節 日本“普通國家化”與中日關係發展的實證分析
第四章 新世紀初期日本“普通國家化”進程的加速
第五章 21世紀國中日關係的回顧與前瞻
第一節 新世紀開始後日本面臨的內外環境
第二節 速度加快的日本“普通國家化”
第三節 21世紀初日本外交的基本戰略
第一節 關於處理中日關係原則的思考
第二節 中日關係中的焦點問題
第三節 21世紀國中日關係的前景展望
結束語/主要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冷戰結束後,中日關係發展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新特點,對它的研究也成為一個熱點。國內學術界關於中日關係研究的範圍廣泛,在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方面都有大量的論文和著作出版。大致看來,儘管這些研究成果都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它們或者流於歷史脈絡的梳理,或者是就某一方面進行專題研討,真正從日本國家戰略層面進行的整體性研究並不多見。這種狀況產生了兩個後果:一是對冷戰結束後日本國家戰略的定位缺乏系統性;二是對中日關係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缺乏一種能夠給予全局性把握的視角。基於此,《冷戰後日本的“普通國家化”與中日關係的發展》試圖對冷戰結束後日本的國家戰略變遷進行系統研究,並從這一角度對中日關係的發展和未來走向作出探討。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該書對“普通國家”內涵進行了界定。作者認為,作為一種國家形象設計,人們在對“普通國家”內涵的理解上,必須進行多視角的綜合分析。在作者看來,“普通國家”作為闡述日本國家戰略理念的命題,其內涵不僅僅是日本要在國際事務中作出軍事上的貢獻這一解釋所能涵蓋的;人們既要看到這一命題與日本過去國家戰略理念的區別,又要把“普通國家”視為一個過程性和目的性統一的概念。基於這種認識,作者提出,“普通國家化”的核心是對“自主性”“平等化”和“大國化”的追求,在國際社會中像其他國家一樣發揮軍事作用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這一概括,對於人們理解冷戰結束以來日本內政外交方面的實踐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人們科學觀察和預測日本未來政治走向。
該書對中日關係中各種焦點問題與日本“普通國家化”關係進行了闡述。對華關係是日本與亞洲關係的一部分,也是日本大國多邊外交的重要一環,更是日本走向“普通國家化”過程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一個雙邊關係。日本在“普通國家化”過程中,其對華政策也在不斷調整,竭力擺脫“1972年體制”的束縛,試圖將中日關係從“友好”模式變成“普通國家”模式,從而導致原來在“中日友好”口號掩蓋下的各種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雙邊關係中的矛盾和摩擦日漸增多。關於中日關係的定位問題,曾有日本政界人物提出“世界中的日中關係”“日美中正三角關係”等說法,中國國內在21世紀開始後也有學者主張以“新思維”來看待中日關係並調整人們的政策。對這些問題,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並從日本“普通國家化”的角度進行了說明。

內容特點

該書引入文化分析視角。在冷戰結束後日本與周邊國家的摩擦與衝突中,“日本文化傳統”常常是日本政治家回應外界批評的一張“擋箭牌”,小泉首相對其參拜靖國神社的解釋就是以此為基礎的。受此影響,日本和中國都有一些學者從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角度來看待日本與周邊國家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衝突。受此啟發,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注意到了文化因素與日本“普通國家化”的內在聯繫。在大量閱讀國際學術界關於日本文化特點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強調指出,對等級制度的重視、強烈的集團主義和危機意識、對有名譽的地位的追求等等,是日本文化的主要特點。這些因素的存在和作用發揮是“普通國家化”在日本政治中取得主流地位的社會文化基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冷戰後日本的“普通國家化”與中日關係的發展》
2005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5004-5030-3

作者簡介

李建民,男,1969年6月出生,吉林九台人,中共黨員。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科技政策與科技管理,國際政治經濟學與日本政治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