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高2-4米;小枝無毛。葉厚革質,闊橢圓形至橢圓狀長圓形,稀近圓形,長5-9.5厘米,寬3-6厘米,先端銳尖或尖刺狀,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具較疏而堅硬刺狀鋸齒,乾時,常反卷,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或下面僅脈腋具簇毛;側脈5-6對,斜上,中脈及側脈在下面明顯突起,網脈不明顯;葉柄長5-10毫米,無毛。
頂生
總狀花序,下垂,長達25-30厘米;花序軸被短柔毛;苞片鑽形,長約1毫米;花多數,通常3個簇生;花梗短,長約1.5毫米,無毛;萼筒淺鐘狀,
萼片三角狀披針形,長約1毫米;
花瓣黃綠色,線狀披針形,長2.5毫米,頂端具硬小尖,花開放後,直立;雄蕊短於花瓣約為花瓣之半;花絲無毛,長約1.5毫米;
花葯長圓形;子房半下位,心皮2枚,緊貼;花柱單生,柱頭頭狀。蒴果卵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下垂,無毛。花期5-6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冬青葉鼠刺生長於海拔1500-1650米的山坡、灌叢或林下、山谷、河岸和路旁。冬青葉鼠刺是喀斯特地貌上的常見樹種,具有岩生、旱生、喜光和喜鈣的生態適應性。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巴東、宜昌、興山、秭歸、建始、宣恩)、四川東部(南川、奉節、巫山、巫溪、城口、雷波)、貴州(雍安、大定、息烽、仁懷、德江、鎮寧等);在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引種栽培。
繁殖方法
圃地準備:苗圃地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不易積水、呈弱鹼的鈣質土壤,深翻土壤。畦寬1.1-1.2米,溝寬25-30厘米。將泥土搗碎,平整。澆透水,待土壤稍乾後再次將土塊搗細,在表層覆蓋一層約2厘米厚過篩細土。
播種方法:播種前苗床澆透水,將冬青葉鼠刺種子均勻的撒在苗床上,覆蓋0.5-1厘米厚的細土,噴霧器噴濕土壤。用竹片做拱棚,蓋上薄膜和一層遮蔭網,噴霧器定期噴水。7月初,將薄膜去除。採用苗床和營養袋播種育苗,4月播種,播種方法同上,出苗3個月後去除多餘幼苗。
栽培技術
營養袋每袋保留1株健壯苗,共30株;苗床移除多餘幼苗,保留生長一致健壯苗,保持株距30厘米,共30株。營養袋育苗和苗圃育苗均蓋一層遮蔭網培育,培育時間為1年和2年。每周清除雜草,適時給冬青葉鼠刺幼苗噴水。冬青葉鼠刺幼苗小、生長較為緩慢,在苗床培育時,需加薄膜保持溫、濕度,在7月中旬溫度過高時,為防止幼苗陡長,應及時揭開薄膜降溫,適時噴水。
病蟲防治
危害症狀:冬青葉鼠刺卷葉病植株幼葉邊緣向葉背中脈捲曲或幼葉畸形,葉背面有很多緩慢移動的白色斑點;發病時間長的植株葉背面呈褐色,心葉生長受阻,葉片捲曲成柱狀、較硬、易碎,植株生長矮化。
防治方法:
化學農藥防治:冬青葉鼠刺植株卷葉病發生嚴重時,噴施1000倍的20%
甲氰菊酯EC(滅掃利)和4.5%
高效氯氰菊酯EW,每隔2天噴一次,連續噴5次,防治效果較好。卷葉病未發生或發生初期,可以間隔7-10天噴施3000-5000倍的20%甲氰菊酯和4.5%高效氯氰菊酯預防。長期施用單一農藥時,蚜蟲對農藥產生抗性,因此,施用一種防治效果好的農藥一段時間後,應更換另一種防治效果好的農藥,或幾種農藥混合施用。
生物防治:蚜蟲的天敵昆蟲很多,尤其是瓢蟲、食蚜蠅、草蛉、蚜繭蜂和蜘蛛類,對蚜蟲種群數量的控制作用顯著。苗圃內冬青葉鼠刺植株上有一定數量小型紅蜘蛛和少量瓢蟲分布,但仍有成片植株發生卷葉病,說明冬青葉鼠刺卷葉病蚜蟲的數量遠超過其天敵數量,雖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效果不佳。
人工防治:冬青葉鼠刺苗木培育時,應適時觀察,將剛發生卷葉病的植株拔掉,集中銷毀,並對發病區域噴施上述農藥。定期給苗圃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促使冬青葉鼠刺植株新生幼葉快速生長,形成厚革質葉,擺脫蚜蟲危害。冬青葉鼠刺種子條播後,做成拱棚,用塑膠薄膜覆蓋,阻止蚜蟲進入。
主要價值
在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引種栽培,常綠,葉形奇特可供觀賞。其根乾、平,清熱止咳,滋補肝腎,可用於勞虛咳嗽,咽喉乾痛,目赤。根、花用於跌打損傷、扭傷以及外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