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水田

冬水田

冬水田,是陝南淺山丘陵地帶特有的一種稻田,因受環境和氣候的限制,田塊一般是因地制宜而不規則,它全靠冬季貯水而不灌田,一年只種一季稻,故名冬水田,又稱一季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冬水田
  • 地帶:陝南淺山丘陵地帶
  • 類型:冬季貯水而不灌田
  • 又稱:一季田
諸葛亮與冬水田
陝西省三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郭清華
冬水田始於何時?由於屬地域性產物,沒有普遍性,所以因缺乏資料而難以論證。
1978年,筆者在勉縣老道寺一座蜀漢墓中,發現了一件完整而典型的緣鉛釉紅陶冬水田模型,正方型、直壁、平底,邊長31.3米高5厘米,田內有五條不規則形田埂,將田面分為大小不等的六個田塊。在田中,還塑有青蛙、鱔魚、螺螄、草魚、鱉、鯽魚等水生動物。這件模型的發現,為我們研究冬水田的淵源和諸葛亮在漢中的活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填補了歷史資料的空白(見郭清華《勉縣老道寺四號漢墓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82年二期)。
公元227至234年,諸葛亮為“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率軍住漢中,準備北伐曹魏。為就地解決數十萬軍隊的糧草軍需問題,諸葛亮曹命呂義為漢中太守,“兼領督農,供給軍食”。又下令楊儀在漢中一帶“規劃分部,籌度糧谷”(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同時對蕭何在漢中開創的“山河堰”等水利設施又“踵跡增築”(見《漢中府志》)。除此而外、還採取了軍屯耕戰和實行軍民合耕的措施來發展農業生產。
從漢中的自然條件來看,諸葛亮當年的“督農”和軍屯的主要生產形式是種田,而“籌度糧谷”和“供給軍食”的主要對象則是稻穀。所以,稻田的多寡優劣是諸葛亮生產軍用糧草的重要條件。漢代的漢中盆地,地狹田少,根本不能滿足諸葛亮生產軍糧的需要,因此,開拓新田地擴大生產面積是首要措施。據《諸葛亮集·遺蹟》載:“黃沙屯,諸葛亮所開也”。黃沙,在今勉縣東20里的黃沙鎮,當年,諸葛亮曾在此“修士勸農”,興修水利,治理漢江,開拓農田,發展生產,又在此設計製作“木牛流馬”,為再次北伐曹魏作充分的物質準備。同時,諸葛亮又令趙雲、鄧芝為疑軍駐守斜谷時,趙雲就曾利用戰爭之餘在“赤崖屯田”。赤崖,在褒斜道峽谷內,從自然環境而看,所屯的田也中能是新開的冬水田形式。考古資料表明,三國以前的兩季田(即正規的一稻一麥田塊)模型在勉縣、漢中等地出土過,但是,冬水田形式的模型文物除在勉縣蜀漢墓中發現外,其他各地的墓葬文物中不見到例,據此而論,冬水田這種稻田形式,屬於諸葛亮在漢中軍屯時首創開拓,沿襲至今。冬水田中的養殖業發展,亦有可能始於諸葛亮在漢中軍屯生產措施中(見郭清華《論勉縣出土的三國文物》文博,1994年第三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