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冬夜有懷張眉宣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沂蒙革命詩詞》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董必武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冬夜有懷張眉宣①
【其一】
羈人寒夜憶髯公②,太息年來厄運同。
獄吏威嚴曾共怖,鴒原涕淚又相恫③。
荊襄擾攘間龐統④,巴蜀崎嶇著放翁⑤。
蠻觸爭持何日了⑥,紛紛得失一雞蟲⑦。
【其二】
短景催人驚歲暮,悲笳動地阻陽舒。
陰沉日月閒中過,慷慨襟懷醉後攄⑧。
五六年來同患難,四千里外滯音書。
故鄉張子如思我,應恨迷途識夢余。
注釋譯文
①張眉宣:名國恩,生卒年不詳。湖北黃安(今紅安)人。與作者一起參加過辛亥革命和同盟會,1914年同赴日本留學並參加中華革命黨。1915年回國後,兩人同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被捕兩次。袁世凱復辟失敗後獲釋。1920年武漢共產主義組成立時,張眉宣是成員之一,但不久即脫離。
②羈:在外作客。
③鴒原:鴒,鶺鴒。《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脊令,即鶺鴒。本為水鳥,今在高原,失其長處,比喻人在急難。意為兄弟有難急需互相援助。恫:恐懼。此處作“痛”解。相恫,彼此體恤對方的痛苦。
⑤放翁:北宋愛國詩人陸游,其號放翁。
⑥蠻觸爭持:《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蝸即蝸牛。後世因稱由細故而引起的爭端為蠻觸之爭。
⑦得失一雞蟲:杜甫的《賦雞行》:“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雞蟲得失,比喻細微的、無關緊要的得失。
⑧攄:發抒;舒展;疏散。
作品鑑賞
辛亥革命以來,軍閥混戰,革命屢遭挫折的黑暗時局,詩人感到一種深沉的鬱悶和憤激。而這種情懷卻是透過客居異鄉時對患難與共的友人張眉宣深摯懷念抒發出來。詩人為反對軍閥混戰,尋求救國救民道路,曾經奔波流走,歷經劫難。第一首詩是寫詩人客居他鄉,孤獨寂寥的寒夜,不禁懷戀起患難與共的戰友張眉宣先生。感嘆他們在革命征程中遭受的種種厄運:反對袁世凱稱帝兩次被捕入獄,共同領受過獄吏的可怖酷刑,在痛苦中又每每相互慰勉。“荊襄擾攘間龐統,巴蜀崎嶇著放翁”強烈的抒發了詩人在軍閥紛爭、濁浪滾滾的時局面前,不怕孤立、不畏艱險,在鬥爭道路上奮力前行的執著、激越的愛國情懷。但是這種軍閥混戰的究竟什麼時候才能結束,詩人也不知道答案,一縷濃郁的愁緒襲上詩人的心頭。
第二首詩中,詩人的思緒很自然的回到了“悲茄動地”、使人憂鬱的現實中來。在這陰沉寂寥的日月中,只有醉後才能慷慨抒懷;唯有此時,才更加懷戀遠在故鄉的戰友。“故鄉張子如思我,應恨迷途識夢余。”是詩人思戀友人,卻已想像友人思戀自己而寫出,更加表現出了詩人對戰友懷戀的深沉。“迷途識夢”一句,表達了詩人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懈探求的革命精神。尾聯的妙處,還在於與第一首詩中的開頭首尾呼應,將迴蕩全篇的懷戀友人的思緒與寄寓其中的不懈探求、堅毅不拔的愛國情懷引深一步,造成一個余意繚繞的深沉詩意境界。
作者簡介
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黃安(今紅安)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家和法學家,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最高法院院長。1934年參加長征。到陝北後,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陝甘寧邊區代主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新中國成立後,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政法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他是一位博學多才、通古達今、功底深厚、詩興勃發的老一代革命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