胄(冑)

胄(漢語文字)

冑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胄(讀音:zhòu)為現代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該字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小篆中。其本義是指子孫後代。用作名詞時也指長子。也引申為對先輩的承續。“胄”還是一個中國姓氏。

“胄”有異體字作“冑”。該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是指古代士兵的頭盔。後世與貴胄之“胄”混同。現代漢字規範整理中,將“冑”併入胄字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胄
  • 拼音:zhòu
  • 部首:月(國標);肉部(傳統)  
  • 五筆:MEF 
  • 倉頡:LWB 
  • 鄭碼:KIAQ 
  • 筆順:豎、橫折、橫、豎、橫、豎、橫折鉤、橫、橫(編號:251212511)
  • 字級:二級(編號:4208) 
  • 平水韻:二十六宥·去聲 
  • 四角號碼:50227
  • 漢字區位碼:7548
  • 電碼:5153
  • 統一碼:基本區U+80C4
  • 總筆畫:9(部首4 ;部首外5)
  •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 注音字母:ㄓㄡˋ
  • 造字法:形聲字
  • 異體字:冑 
文字源流,基本字義,古籍釋義,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音韻方言,

文字源流

當代使用的“胄”字,其實是“胄”和“冑”的結合。“冑”是作為異體字合併至“胄”字的,而這兩個字卻有不同的來源。
胄
【甲組】“胄”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為形聲字,從肉,由聲。《左傳.襄公十四年》:“逐我諸戎,惠公蠲其大德,謂我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故而本義指王公貴族的子孫後代,後來泛指後代。
胄
【乙組】“冑”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冑”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寫作圖1。原本是一個形聲字。上部分是“由”,是表音的聲旁,下部分冃像頭盔形。到了西周的金文,寫作圖2,“由”字和頭盔形連在一起了,又加上了意符“目”,表示頭盔戴到頭上,眼睛從頭盔中露出。春秋時期(圖3)的“冑”延續西周金文之寫法。戰國時期的寫法(圖4)有的“冑”在頭盔形之下加“元”字,“元” 與頭盔形共用筆畫。“元”本義是首,整個字像人把頭盔戴在頭上。戰國時期(圖5)也有的“冑”是從革、由聲。表示頭盔是革做的,《說文》古文同此。小篆字形與甲骨文字形一脈相承,只不過頭盔形多了一橫。後楷化做“冑”。所以本義是指頭盔,《字彙》:"《書》正義雲:古之甲冑皆用犀兕,未有用鐵者,而兜鎧之字皆從金,蓋後世始用鑶也。"
在新中國的漢字規範整理之前,胄的“頭盔”義原本是用冃部“冑”的。由於“貴胄之‘胄’”與“甲冑之‘冑’二字的下部件“月”和“冃”字形相近,後世遂之慢慢混同。譬如,清代抄本《明臣謚考》里的“甲冑”寫為了“甲冑”。後來在新中國的漢字規範整理中,將“胄”定為正體字,將冃部的“冑”併入“胄”字中。

基本字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òu
名詞
1.頭盔,古代戰士戴的帽子
helmet
《字彙》:"
《書》正義雲:古之甲冑皆用犀兕,未有用鐵者,而兜鎧之字皆從金,蓋後世始用鑶也。"
《說文解字》:“胄,兜鍪也。”清.段玉裁.註:“按古謂之胄,漢謂之兜鍪,今謂之盔。”
甲冑、貝胄
介冑、躬擐甲冑
2.姓氏
Zhou
《廣韻.宥韻》:“胄,姓。出《姓苑》
《萬姓統譜》:“胄,見《姓苑》”
胄姓、胄氏
3.長子。或指卿大夫的子弟。也指太學生
eldest son
唐·杜甫《折檻行》:“青襟胄子困泥塗,白馬將軍若雷電。”
《書經.舜典》:“命汝典樂,教胄子。
漢〈孔安國傳〉孔安國傳:謂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
胄子、
4. 王公貴族的後代子孫。後泛指後代。
descendants
《左傳.襄公十四年》:“逐我諸戎,惠公蠲其大德,謂我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
《說文解字.肉部》:“胄,胤也。”
貴胄、胄裔
華胄、世胄
動詞
5.對先輩的承續。

《後漢書.文苑傳.邊讓》:“胄高陽之苗胤兮,承型祖之洪澤。”
唐·韓愈《祭左司李員外太夫人文》:“於茂族,配此德門。”
冑業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直祐切《韻會》《正韻》直又切,𠀤音宙。《增韻》裔也。
系也,嗣也。
長也。《書·舜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敎胄子。《傳》胄,長也。
後也。《左傳·襄十四年》謂我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注》胄,後也。
《廣韻》亦姓。
《增韻》國名。 《集韻》或作伷。《正字通》與冂部甲冑字別,甲冑下從冃,冃音冒。此胄字下從肉,自有分也。
《說文解字
【卷四】【肉】
也。從肉由聲。直又切
《說文解字注》
(胄)胤也。左傳曰:是四嶽之裔胄也。從肉由聲。許書無由字,然由聲字甚多。不可謂古無由字欲盡改爲㽕省聲也。直又切。三部。與甲冑字別。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直祐切【韻會】【正韻】直又切,音宙。【說文】兜鍪。從冃,由聲。【徐曰】介冑字從冃,冃音冒。【詩·魯頌】公徒三萬,貝冑朱綅。【韻會】或作胄,亦作䩜。【荀子·議兵篇】冠䩜帶劒。【正韻】冑與胄子之胄不同。經典多混,傳寫譌也。
《說文解字》
兜鍪也。從冃由聲,《司馬法》冑從革。直又切
《說文解字注》
冑,兜鍪也。部兜下曰:兜鍪,首鎧也。按古謂之冑,漢謂之兜鍪,今謂之盔。從冃由聲。直又切。三部。
司馬法冑從革。荀卿子、鹽鐵論、大玄皆作䩜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胄(冑)
胄字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上部“由”字上寬下窄,左豎稍抖起筆,豎身稍右斜,向下漸輕,勿長,下部“月”旁勿寬,上收下展,左右兩豎要起到支撐作用。
胄(冑)
胄字筆順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tʂou˥˧ 日語讀音 YOTSUGI CHISUJI韓語羅馬 CWU現代韓語 주越南語 trụ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ciu5 diu3 [寶安腔] ciu3 [海陸腔] ciu6 diu3 [客英字典] ciu5 (diu3) [梅縣腔] ciu5粵語 zau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