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產前提論

再生產前提論是我國財政學者提出的關於財政本質問題的理論之一。認為在關於財政的起源與前社會主義財政本質等問題上與國家分配論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關於社會主義財政本質方面,與國家分配論有分歧。這一理論認為,在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條件下,國家以全民所有制生產資料所有者的身份直接參與國營企業純收入的初次分配,因而社會主義財政的職能、作用及其範圍都比前社會主義財政明顯擴大了,它已經不再是僅僅為了滿足國家機器的需要,更主要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再生產的需要。財政已經不再是獨立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之外,而是社會主義再生產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在環節,這就必然引起財政本質的變化。

社會主義財政的實質是國家集中一部分社會產品,以滿足社會需要,調節國民經濟比例關係,保證社會再生產有計畫按比例地發展。它體現著國家、集體、個人及中央與地方之間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關係。因為國家會逐漸消亡,而社會再生產永遠不會停止,社會產品的集中分配會繼續存在,所以財政雖然是同國家同生,但並不是一定和國家同時消亡。 因此,不應以國家為前提或中心來研究和建立社會主義財政理論,而應以社會再生產為前提或中心來研究和建立社會主義財政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