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溫州深喉”

從“出逃門”到“安置門”,在溫州官場持續六個月震盪中,網路“深喉”們在推動腐敗的曝光,從“我不是洪溜溜”的發端到“kekemingtian”接棒,“他們是誰”成為時下溫州大謎團。

隨著《區委書記》的連載,“散講”版上的網友發現,這篇網路小說所涉及的人物事件,都能在溫州對號入座,“楊耀柳”以諧音“楊要溜”影射楊湘洪,“東洲市梅鹿區”影射溫州市鹿城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再現“溫州深喉”
  • 事件發生地:溫州
事件經過,安置門事件,尋找“洪溜溜”,

事件經過

從“出逃門”到“安置門”,在溫州官場持續六個月震盪中,網路“深喉”們在推動腐敗的曝光,從“我不是洪溜溜”的發端到“kekemingtian”接棒,“他們是誰”成為時下溫州大謎團.
隨著《區委書記》的連載,“散講”版上的網友發現,這篇網路小說所涉及的人物事件,都能在溫州對號入座,“楊耀柳”以諧音“楊要溜”影射楊湘洪,“東洲市梅鹿區”影射溫州市鹿城區。
再現“溫州深喉”
再現“溫州深喉”
再現“溫州深喉”
這是溫州官場極不平靜的半年。

安置門事件

溫州市紀委證實,溫州市舊城改建指揮部原黨組書記、副指揮吳權書被雙規。這是自2008年10月,原溫州市鹿城區原區委書記楊湘洪滯留法國不歸後,第六名官員落馬。在這持續的6個月時間裡,被相關部門“約談”的溫州政企界人士達到數十人之多,另有多名官員被調離原崗位。
“楊湘洪雖不如楊秀珠來得位高權重,但楊湘洪的出逃所引起的震動和關聯遠超過楊秀珠案。”溫州一位官員向記者表示,從楊湘洪製造的“出逃門”到其妻游捷引出的“安置門”,這中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應該是溫州政壇各方角力的結果。”
而揭開這些盤根錯節、黏度極高系列腐敗案的,均發端於溫州一家名為“703”的網站。
一個名為“我不是洪溜溜”的網民,在“703”網站上,貼出了一篇官場小說——《區委書記》。有好事者將其中的情節與楊湘洪事件對比後,發現大部分屬實。這篇小說持續到2008年11月14日,隨著“最後一季”的推出,楊湘洪“出逃門”事件在“我不是洪溜溜”的筆下,逐漸推進。
就在“我不是洪溜溜”隱身網路5個月之後,2009年4月7日,“kekemingtian”開始再次發力,在“703”網上再次引爆溫州官員的“安置門事件
而更早前,2005年浙江省建設廳原副廳長楊秀珠外逃至荷蘭被捕事件,網民“公子”比官方提早一個星期將訊息發放在“703”網站上。
“洪溜溜”、“kekemingtian”、“公子”何許人也?他們為何能掌握溫州官場諸多的細節?是一人之力還是利益集團指使下所為?
這些溫州“深喉”在推動腐敗曝光的同時,也使真相更顯得撲朔迷離。

尋找“洪溜溜”

在溫州,“703”網站有傳言為一個公務員所辦, 2004年5月18日成立的“703”網,幾經周折,曾改名為“溫州論壇”、“703804”網等名,目前日最高線上人數達19萬名,會員數量達到27萬,尤其是“散講”版,一直以敢說著稱。
這並不是“703”網(當時名為“溫州論壇”)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曝光帖。
早在2005年,浙江省建設廳原副廳長楊秀珠外逃至荷蘭被捕事件中,最早的訊息就出現在這裡。2005年5月23日18點37分,一名為“公子”的網民在該論壇發帖,言之鑿鑿地說:“據可靠訊息,楊已經在荷蘭被基本控制住了”。
這個訊息的發布比官方渠道足足早了近一個星期。
在這次事件後,“703”網名聲大振。但也就在此後,“703”多次被相關部門定性為“非法備案”而遭關停,創辦人葉少也曾遭到約談,最終與當地官方達成和解。
《區委書記》的連載讓“我不是洪溜溜”名聲大振,包括網站工作人員在內,均試圖揭開這位“溫州深喉”的神秘面紗。
當《區委書記》更新至第九季,點擊量超過50萬之後,“703”網站在論壇上發布公告稱,為了獎勵此文對提升論壇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作出的貢獻,願意獎勵小說作者“我不是洪溜溜”1萬元。但作者並不露面,只是跟帖表示,“在適當時候,我們一起相約,將這筆獎金送到那些最需要幫助的困難家庭。”
在這次事件後,“703”網名聲大振。但也就在此後,“703”多次被相關部門定性為“非法備案”而遭關停,創辦人葉少也曾遭到約談,最終與當地官方達成和解。
《區委書記》的連載讓“我不是洪溜溜”名聲大振,包括網站工作人員在內,均試圖揭開這位“溫州深喉”的神秘面紗。
當《區委書記》更新至第九季,點擊量超過50萬之後,“703”網站在論壇上發布公告稱,為了獎勵此文對提升論壇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作出的貢獻,願意獎勵小說作者“我不是洪溜溜”1萬元。但作者並不露面,只是跟帖表示,“在適當時候,我們一起相約,將這筆獎金送到那些最需要幫助的困難家庭。”
網路上的跟帖大都認為,發帖人一定是政府工作人員,且有不可告之的發帖動機。但也有網友認為,此為小說,跟現實無關。網友“民生111”說:“別把它當作時事評論,以免誤導輿論,混淆視聽。”
曾參與調查“我不是洪溜溜”真實身份的黃柯傑稱,他曾經收到過溫州當地某政府官員的簡訊,稱“發帖的是一批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政治鬥爭了。” 而《南都周刊》特約記者所接觸到的五六位溫州政界、商界等訊息人士,都所言小說作者“不可能是一個人。”
當地一位訊息靈通人士告訴記者,發帖者的確熟諳當地官場,“他有好多個手機,各方面的人都願意向他爆料,以爭取主動權,甚至許多爆料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謎一樣的身份,也從“我不是洪溜溜”發帖IP位址上可以窺見。據“703”工作人員說,《區委書記》一文發帖IP位址撲朔迷離,“一會在廣東、一會在福建,有些還是國外的。”
到目前為止,惟一稱見過“我不是洪溜溜”的記者是《21世紀經濟報導》的記者李伊琳。在2008年11月13日的一篇名為《溫州“深喉”》報導中,李伊琳寫道,“我不是洪溜溜”在一家酒吧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我不是洪溜溜”說,並沒有一個團隊在後面操縱,“就我一個人在寫。”根據李伊琳的描述,採訪時“洪溜溜”壓力很大,時而肯定自己就是作者,時而又矢口否認,甚至在焦慮時向記者“爆粗口”。
在文章中,該名記者寫道,曾向網站負責人求證“我不是洪溜溜”的身份,並得到論壇負責人的肯定:“你找對了”。在2008年11月15日,此判斷遭到網站負責人發聲明否認。
在報導出街第二天,《區委書記》以《書記被“雙開”體現政府反腐決心》收尾。“我不是洪溜溜”寫道:完成這十季已經很吃力,加上身體原因,決定暫告一段落。他並向網友表示,“到目前為止,我還是很安全。” 到去年11月17日,該帖鎖定在751頁,總共蓋了11256層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