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森派

冉森派

冉森派是17 世紀上半葉在法國流行的基督教派。創始人為荷蘭神學家冉森。信奉的教義與加爾文教派基本一致。信徒中有許多學者和作家,深受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理性主義影響。除進行宗教改革外,還從事學術研究、文學創作和教育活動。第一所冉森派學校 1637 年在巴黎附近的玻特·諾亞爾寺院設立。後同類學校在巴黎及法國各地相繼創辦,成為法國初等教育的新開端。信奉原罪說,反對耶穌會學校對兒童橫加壓制和濫用懲罰, 要求教師以溫和態度對待學生,主張通過教師示範和親切談話教育兒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冉森派
  • 外文名:Jansenism
  • 性質:宗教改革後中加爾文派的一個變種
  • 出現時間:17世紀上半葉
冉森派的教育,簡介,

冉森派的教育

名稱由來
education of Jansenism
冉森派(Jansenism)又譯詹森派,是17世紀上半葉在法國出現並流行於歐洲的基督教教派。因系荷蘭神學家C.O.冉森創始而得名。
冉森派所信奉的教義和加爾文派基本一致,它的信徒中有許多學者和作家,他們受法國哲學家R.笛卡兒思想的影響較大。冉森派不僅從事宗教改革,還進行學術研究和文學、教育活動。第一所冉森派學校1637年創辦於巴黎附近的波爾特·羅亞爾寺院中。此後,同類學校在巴黎及法國各地相繼設立。

簡介

冉森派也信奉所謂人生而有罪的“原罪”說,認為必須對兒童嚴格管理, 防止“原罪”的發展。 但他們反對耶穌會學校對兒童橫加壓制和濫用懲罰,要求以同情的溫和的態度對待學生,主張通過教師的示範和親切的談話進行教育。因此, 他們主張每個教師只教 5、6 個學生, 以免照顧不周, 學校規模不大,稱為“國小校”。在學習內容上,反對單純注重拉丁語,主張以學習本族語言和近代語為主;此外,還學習數學、地理和歷史。教學都用法語進行。教學方法上,反對死記硬背,注重發展智力,訓練判斷力;採用實物教學,以發展兒童的感官;重視練習;貫徹連貫性、自覺性原則。這些,都明顯反映出笛卡兒以及捷克教育家J.A.夸美紐斯的某些思想的影響,在當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冉森派學校中的神學氣氛很濃,禁止學習人文主義作品,要求學生僅讀宗教讀物,以期養成虔信的品德。而且要求教師晝夜監視學生活動, 限制學生自由。由於耶穌會的迫害,冉森派學校沒有得到大量發展,通常僅有20多所,最多時也僅有50所。冉森派學校只開辦了20多年,至1660年即被耶穌會封閉。此後,冉森派教徒仍繼續從事編寫教科書和函授教育的活動,對法國及其他各國的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近代機率學的創始人帕斯卡爾於1641年受到了父親艾基納的影響接受了冉森教義。自投石黨被鎮壓後,耶穌會在法國的活動加強了。在17世紀法國思想戰線上的尖銳鬥爭中(即冉森派反抗耶穌會的理論鬥爭中),帕斯卡爾作為冉森派突出辯護人,曾以俗人的身份前後寫了十八封抨擊耶穌會的信。這十八封信成為當時反耶穌會的教權思想統治的重要歷史文獻,對新興的人文主義思想起了鼓舞作用。晚年的帕斯卡爾仍是反對耶穌會的堅決鬥士。當波——羅雅爾幾經統治當局的嚴厲打擊已經瀕於失敗的關頭,一些冉森派的代表人物都傾向於妥協,唯有他堅持要與之鬥爭。
冉森派與耶穌會的這場論戰,作為一場狹義的神學理論的爭論早已成為歷史陳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