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源流
內畫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工藝,與鼻煙、鼻煙壺有深厚的歷史淵源。鼻煙是將菸草精工泡製並混入香草、香料花露研製成赫黃色粉末 有"消寒辟疫"之功效,在明朝萬曆年間有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以貢品傳入中國。到清代,這種宮廷用品已傳入民間,出現"人人相見遞煙壺"的習俗,人們嗜好鼻煙,並且"爭羨收藏器皿",這種習俗促使鼻煙壺的製作越來越精良。
1696年,極好鼻煙的康熙帝設立了中國第一個玻璃工廠,專門製作鼻煙壺,賞賜給設工大臣和外國使臣。鼻煙壺成為八旗子弟誇耀地位、身份的象徵之一。乾隆年間,鼻煙壺製作由料器(玻璃)、瓷器發展到象牙、琥珀、珊瑚、瑪瑙、水晶、竹根等等。鹹豐年間《鼻煙歌》中寫到"鳳凰鸞鶴擐 雀鳧,麒麟獅象蛟龍魚。仙山樓閣煙雲噓,泉石卉木蛙蜢俱。"鼻煙壺從選料、工藝製作、修飾裝潢已無所不俱,其材質涵蓋金屬、玉、石、陶器、料器、有機物六大類,工藝內容包括了傳統的寫、畫、雕、刻、鏤、鏨、燒、焊、鑿、磨、鑲、嵌、鑄、錯、粘、漆及模壓技術,鼻煙壺成為清代工藝美術的縮影,被後世稱為"集中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飲譽世界。
乾隆末年,內畫鼻煙壺誕生。內畫使鼻煙壺工藝達到"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勢"的藝術效果,使鼻煙壺工藝達到精美絕倫的水平,被世界稱為"不可思議、鬼斧神工"的藝術。1968年,各國收藏家成立了"國際中國鼻煙壺學會"。專家們將中國內畫藝術分為"京、冀、魯、粵"四大派。
京派最早起源於乾隆年間,湧現出不少傑出的內畫大師,如:晚清和民國初年擅長人 物的
馬少宣、
孫星五、
葉仲三父子,擅畫山水花鳥的周樂元、
丁二仲、自怡子等不下十幾位。京派現代的代表人物是
劉守本。京派保持了"葉派"的傳統技法和畫風,用竹、柳鉤筆作畫,畫風古樸、筆法剛勁清雅絢麗,著色飽滿圓潤。
光緒年間,山東老藝人畢容九將內畫藝術帶回博山,經過近百年發展,形成了"魯派"。該派不但改進了內畫染料,而且改革了內畫工具,以竹、柳毛筆做畫,形成了畫面豐滿,線條纖細、飄逸流暢的魯派特色。
"粵派"內畫又稱"桃江內畫",文革後期由吳松齡老藝人創建。粵派煙壺輕盈秀逸,壺身飾以描金圖案,金碧輝煌,風格獨特。
"冀派"內畫創始人王習三 ,是京派老藝人葉仲三之子葉曉峰、葉奉祺的第一位外姓弟子。五十年代末,王習三熟練掌握了"葉派"內畫技法後,將貓引入鼻煙壺,他採用工筆"撕毛法"畫出了水靈靈的貓眼兒和貓毛茸茸的質感,解決了國畫寫意技法畫貓,形象呆板,缺乏真實感的難題。且自創了衡水內畫的特殊工具金屬桿勾毛筆,即"習三彎勾筆",筆桿直彎,可隨意改變方向。
外國專家鮑伯·史帝文斯說"他畫的貓神態那樣活潑似乎馬上要從壺裡跳出來"。1966年,文化大革命"橫掃 四舊"運動中,王習三被遣回原籍河北省阜城縣"接受改造",他身處逆境,幾度沉浮,卻以頑強的毅力不懈追求藝術進步,在阜城縣楊莊村以副業形式重操鉤筆搞起內畫,為創建"冀派"內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先後四批收徒,傾囊相授,培育了幾十位內畫新秀,使衡水內畫發展成"現代最據實力"的畫派。
1968年,各國收藏家成立了"國際中國鼻煙壺學會"。專家們將中國內畫藝術分為"京、冀、魯、粵"四大派。其中"冀派"內畫發源於衡水,由於衡水內畫藝術獨樹一幟,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內畫藝術之鄉"。
製作工序
衡水內畫的風格可概括為:立意深邃、構圖嚴謹,線描技法豐富、設色協調精潤、書畫並茂、雅俗共賞。從繪畫工具到繪畫技法及繪畫形式有三項創新:金屬桿鉤毛筆、油彩內畫、系列煙壺。
“葉派”內畫工具是竹柳勾筆,在刻畫細微處稍嫌不足。“魯派”將柳枝或竹枝彎鉤後纏上狼毫或羊毫,為內畫精細創作開闢了便利條件,內畫工具有所進步,但是存在筆頭不牢,遇到肩頭過於死角的煙壺就操作不便的缺陷。王習三從村里辦電剪落的電線頭受到啟發,自創了金屬桿鉤毛筆“習三彎鉤筆”,筆桿直彎,隨創作需要任意改變,此筆比魯派筆更靈活、牢固、耐用。這種筆也成為冀派的特徵性工具。
衡水內畫在繼承葉派厚朴古雅又揉進了魯派細膩流暢的傳統畫法基礎上,把國畫的皺、擦、染、點、勾、絲等技法引入內畫,畫衣紋用“皴”法,過度色用“擦”法,衣服本色用“染”法,畫貓毛用“撕”法,運筆中快、慢、輕、重、提、按、轉折、暢澀、方圓等技法靈活運用,相輔相成,將國畫技法發揮的淋漓盡致。80年代以前,中國內畫鼻煙壺始終是國畫統一天下。其追求“意境美”,講究“意存筆先,畫盡意在,以形寫神”的風格與西方油畫截然不同,尤其在繪製肖像方面。如何使鼻煙壺的內畫更富有表現力,成為“冀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新課題。1981年,“冀派”試用油彩做肖像內畫,以期達到油畫給人的莊重深厚、形象逼真的效果。由於壺壁不吸油,一洇一片原有的內畫筆也不適用油彩的皴染。經反覆實驗,設法用上固定劑,終於摸索並掌握了油彩內畫技法,打破了傳統單一水彩作畫的局限,使內畫的圖、形、神達到爐火純青地步,被稱為“中西合壁”的創舉。
文化特徵
衡水內畫選題以人物肖像見長,最具衡水內畫鼻煙壺藝術特點的是嬰戲圖和百子圖。"衡水內畫"的風格可概括為:立意深邃、構圖嚴謹、線描技法豐富、設色協調精潤、書畫並茂、雅俗共賞。從繪畫工具到繪畫技法及繪畫形式有三項創新:金屬桿鉤毛筆、油彩內畫、系列煙壺。迄今為止,無論在藝術風格、工藝技法、花色品種、從藝人員、市場行銷、社會影響等方面,衡水內畫都暫居領先地位。
衡水內畫在繼承葉派厚朴古雅又揉進了魯派細膩流暢的傳統畫法基礎上,把國畫的皺、擦、染、點、勾、絲等技法引入內畫,畫衣紋用"皴"法,過度色用"擦"法,衣服本色用"染"法,畫貓毛用"撕"法,運筆中快、慢、輕、重、提、按、轉折、暢澀、方圓等技法靈活運用,相輔相成,將國畫技法發揮的淋漓盡致。80年代以前,中國內畫鼻煙壺始終是國畫統一天下。其追求"意境美",講究"意存筆先,畫盡意在,以形寫神"的風格與西方油畫截然不同,尤其在繪製肖像方面。如何使鼻煙壺的內畫更富有表現力,成為"冀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新課題。1981年,"冀派"試用油彩做肖像內畫,以期達到油畫給人的莊重深厚、形象逼真的效果。由於壺壁不吸油,一洇一片原有的內畫筆也不適用油彩的皴染。經反覆實驗,設法用上固定劑,終於摸索並掌握了油彩內畫技法,打破了傳統單一水彩作畫的局限,使內畫的圖、形、神達到爐火純地步,被稱為"中西合璧"的創舉。
鼻煙壺內畫藝術為中國獨有,是集中華民族藝術精華的袖珍藝術品,它因在水晶或磨砂呈乳白色鼻煙壺內壁上繪畫而得名。掌心般大小的煙壺,只有筆桿一樣粗細的壺口,藝術家們憑著精湛的書繪藝術和敏銳的藝術感覺,以細小的特製勾筆伸入壺內,反向繪畫和寫字,人們從外觀賞,深感精妙絕倫,不知方寸之內何以致此,疑是鬼斧神工。
題材作品
王習三先後畫過三套歷史題材系列煙壺,這種帶有歷史縮影性質的大型系列煙壺,是中國內畫史上的又一創舉。“一個兵馬俑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藝術品,如此而已;一系列的兵馬俑就給人一種浩蕩的、扣人心弦的氣勢”。(王習三語)這三套壺是:一、“清代帝後像”,二、“美國歷屆總統像”,三、“中國十二朝代名君國寶圖”。
“冀派”內畫人才濟濟,其中風格各異、各有專長的一流畫師有十人。如王冠宇,作品豪爽奔放、氣勢磅礴,且富有詩情畫意,代表作《三犬圖——期望》、《百駿圖》、《哨鹿圖》。董雪,內畫功底紮實,肖像著色清淡,層次分明、富有質感。代表作《鄧小平肖像》、《四大名旦肖像》。張汝財,擅長人物風俗畫。仕女圖線條秀麗流暢,儀態委婉嫻雅,細膩傳神,“意完神足”。代表作《聽琴》。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師從北京老藝人葉曉峰、葉祺的王習三回到故鄉衡水阜城,開始培養弟子,發展衡水內畫。內畫之鄉藝術新秀輩出,新一代內畫大師
張汝財,書畫兼優的
付國順、
王春光,精繪肖像的
賈建明、
王宏民、李秀春,古樸典雅、標新立異的山水人物候英姿、
高振勇等中青年藝師,將衡水內畫這一民間藝術推向了世界舞台,獲得了"華夏絕藝"、"國之瑰寶"的美譽。
衡水內畫是現代中國內畫的代表,行業內人才濟濟,各有專長的一流畫師就有十餘人,其作品豪爽奔放,筆墨精妙、富有詩情畫意。
傳承現狀
衡水內畫只有王習三的師徒傳承譜系,此外並無系統的文字記錄或著述,如果不制訂出具體保護措施加強管理,這一特色技藝將難以為繼。
傳承人物
王習三,男,漢族,1938年生,河北阜城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衡水內畫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保護措施
1993年12月,在中國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活動中,衡水市被命名為“中國內畫藝術之鄉”。
2003年2月,由王習三大師創辦的中國內畫藝術之鄉展覽館投入使用,為當時世界上第一所專門展示內畫藝術的博物館。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獲得“衡水內畫”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06年12月22日,“習三牌”內畫壺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
社會活動
2019年2月,衡水春節文化活動開幕,對衡水內畫、桃城法帖拓印、侯店毛筆製作、衡水老白乾傳統釀造、武強年畫、戳腳、剪紙等非遺項目進行集中展演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