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人民抗日暴動紀念碑

1938年,中共冀熱邊特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八路軍的配合下,領導冀東20餘縣人民發動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抗日暴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冀東人民抗日暴動紀念碑
  • 地理位置:河北省唐山市
  • 占地面積:12畝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集會廣場,主碑
簡介,意義,碑文,地圖信息,

簡介

發生在1938年的冀東抗日暴動,是中共冀熱邊特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八路軍的配合下,領導冀東20餘縣人民發動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抗日暴動。它在敵人後方的後方點燃了抗日烽火,為後來冀東抗日根據地和冀熱遼解放區的建立和發展打下了基礎,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頁。
1988年7月,為了紀念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50周年,以激勵後人,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振興中華,中國共產黨河北省委員會河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唐山立碑,以志紀念。第一期工程於當年7月初竣工,在大暴動50周年紀念日召開紀念大會,紀念碑正式揭幕。
冀東人民抗日暴動紀念碑位於大城山南麓。碑區內蒼松翠柏,綠陰環抱,生機勃勃。踏著青石鋪砌的引道拾級而上,是第一個大平台——集會廣場,再上就是主碑平台。兩個大平台的襯托,使主碑更顯得高峻雄偉。碑台建於海拔61.6米高的碑基之上。碑高為19.38米,象徵著1938年的暴動年代。碑體鋼筋水泥鑄成,花崗石板貼面。碑體正面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的“冀東人民抗日暴動紀念碑”碑名。碑身輪廓為寶劍造型,寓意冀東暴動為斬向日寇的利劍。碑體頂端是一面黨旗和20面小旗,象徵著冀東20萬起義民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對敵鬥爭勇往直前。碑身微向前傾,顯示了抗日暴動的強大動勢。

意義

主碑後是浮雕牆。它是紀念碑的重要組成部分。浮雕牆的造型是萬里長城,表明抗日暴動的烽火燃遍長城內外20餘縣。浮雕牆正中間,鑲嵌著6平方米黑色大理石,上刻歐體楷書碑文。碑文兩側是4塊用淺紅色花崗石雕成的大型浮雕,表現了八路軍、抗日聯軍和人民民眾大起義的英雄形象。
紀念碑的全部建築占地12.3畝,包括廣場、主碑、浮雕牆和副碑;整體建築線條清晰,雄偉壯觀。紀念碑區已成為大城山公園一處勝景。

碑文

冀東人民抗日暴動紀念碑碑文:
冀東,西屏京津,東扼遼瀋,乃兵家必爭之地。一九三八年七月,為逐日寇,雪國恥,中共河北省委及冀熱邊特委①奉中央之命,率眾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暴動。
抗日戰爭初期,中共中央為壯大抗日力量,開闢新的敵後戰場,決定創建冀東抗日根據地。照此部署,中共北方局及河北省委派大批軍政幹部來到冀東,廣泛發動民眾,建立人民武裝,積極準備暴動。晉察冀軍區所屬八路軍第四縱隊②從平西出發,下昌平、克永寧、取四海、攻興隆,於一九三八年六月抵達冀東。主力到來,群情大振,又逢日寇南下,後方空虛,暴動時機業已成熟。
自七月六日始,中共冀熱邊特委領導的抗日聯軍率先在灤縣、豐潤、玉田、遵化、遷安、樂亭、昌黎、薊縣舉行起義。呼者先登,應者雲集,抑鬱已久的國恨家仇如山洪暴發,勢不可擋。數日之內,抗日烽火燃遍興隆、平谷、青龍、密雲、三河、順義、香河、通縣、盧龍、撫寧、寶坻、寧河、武清等二十餘縣和開灤礦區,起義大軍達十餘萬眾,是時,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共產黨員衝鋒在前,工農大眾勇為中堅,知識分子投筆從戎,國民黨忠義救國軍及諸多有識之士起而參戰,偽軍民團倒戈向敵,愛國紳商踴躍捐獻,起義軍與八路軍協同作戰,驅日寇血滌長城內外,掃頑敵交刃巷閭之間,斬關奪隘,連克七座縣城,收復大批集鎮。八月中旬,會師於遵化鐵廠。九月一日,中共中央及北方局電賀暴動勝利,並囑全軍將士繼續鞏固團結,為驅逐日寇奮鬥到底。
冀東暴動,沉重打擊了日寇囂張氣焰,有效地配合了全國抗戰。此後,冀東人民前赴後繼,浴血奮戰,歷經長期鬥爭,終於建成冀熱遼抗日根據地,為驅逐日寇,解放全中國做出不朽貢獻。
值此冀東人民抗日暴動五十周年之際,為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努力振興中華,特立此碑,以為永志。
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八年七月六日
注釋:
①冀熱邊特委:全稱為“中共河北省冀熱邊特別區委員會”。1937年根據中共河北省委決定,合併原中共冀東路南、路北兩特委,改為中共冀熱邊特委,由王平陸、李運昌任書記。王平陸於1938年1月犧牲後,李運昌任特委書記。
八路軍第四縱隊:簡稱四縱,由原宋時輪支隊和鄧華支隊合編而成。1938年4月,朱德總司令命宋時輪支隊進駐平西。該支隊於5月初到達平西齋堂,與鄧華支隊會師。5月中旬,鄧、宋兩支隊奉命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宋時輪任司令員,鄧華任政委。隨後,挺進冀東配合冀東暴動,建立抗日根據地。

地圖信息

地址:北新東道16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