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文正

冀文正

1933年生於河南鄭州市。1950年3月隨18軍進駐西藏。1954年進入墨脫縣,從事民政和宣傳工作。在墨脫縣生活戰鬥了16年。1988年5月後,3次自費進入墨脫,從事墨脫珞巴族、門巴族文化的蒐集、整理、研究等文化人類學工作。著書二十餘部,每部書50萬字以上,總共500餘萬的珍貴歷史資料,填補了中國文化史中珞渝文化的空白,對研究珞巴族、門巴族的歷史、神話、民歌、諺語、文學故事等提供了目前最為完整、豐富的第一手資料,一生中曾28次徒步翻越喜馬拉雅山,8次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歷經千辛萬苦,耗盡家庭數萬元的積蓄,收穫了大量珞渝民間文化第一手資料。事跡四次被《解放軍報》專題報導,接受各級媒體專訪30餘次。被譽為“珞渝文化第一人”,《解放軍報》稱他為“搶救珞渝文化第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文正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鄭州市
  • 出生日期:1933年
簡介,生平,人生經歷,從政事跡,

簡介

冀文正
“珞渝文化第一人”的珞渝情結
被新華社譽為“珞渝文化第一人”的冀文正,至今還保持著幾個“最”:
他是我國進入珞渝地區最早、數次最多、步行路線最遠的解放軍幹部,又是我國最早研究珞渝文化成就最大的學者,已收集資料近千萬字,寫成專著30餘部。
這樣多的“最早”、“最多”、“最遠”,得從五星紅旗開始飄揚在世界屋脊的時刻談起。
為門巴、珞巴確定為單一民族做了重要工作

生平

冀文正出生於河南開封市。1948年他國中畢業便投筆從戎,參加了解放戰爭。
1950年3月,冀文正作為軍隊文化幹事隨軍進藏,在藏東南的波密、通麥一帶展開工作。1954年7月,為開發與外界幾乎隔絕的珞渝地區,年輕的冀文正打起背包,在一名珞巴族嚮導帶領下,第一次徒步翻越喜馬拉雅山海拔5800米的金珠拉山口,進入了珞渝地區的墨脫縣。對這次攀越,儘管他早有思想準備,但這條路的艱辛,仍是出乎他所料。這次攀越不僅使他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踏進這個神秘地區的漢族幹部和軍人,也讓他從這個時候開始,找準了自己人生定位。
被稱為“人間絕域“的珞渝地區,封閉而與世隔絕。早在1914年,英國駐印度總督麥克馬洪曾派遣一名叫做比利的皇家陸軍上尉,從次大陸一側企圖進入該地區。在無人的原始叢林中摸索了半個月後,他發現一群頭上裝飾有野豬獠牙的人,圍著石鍋、木碗,正在用手撮著進餐。剛想拍照,一支投槍迎面飛來,嚇得他扭頭便逃。事後,這名探險者在日誌上寫道:“這是一個尚未開化的民族!”

人生經歷

這個鮮有接觸外界的部落正是生活在西藏邊境的珞巴人和門巴人。
這兩個世代生息在祖國邊陲的特殊部族,被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阻隔在喜馬拉雅山南麓雅魯藏布江的大峽谷里。這裡有著他們先祖的遺址和圖騰,有著他們曠古的追求和憧憬,更有著他們剪不斷、理還亂的心理情愫和恩恩怨怨。在義無返顧的生存鬥爭中,堅韌執著的心智操守,使他們完成了生生不息的種族奠基。一年之中,有9個月不能與外界溝通的險惡環境,讓這裡處於一種接近原始的封閉,使這裡的民俗呈現出許多獨具一格的特徵。
作為首批入駐珞渝地區的漢族幹部,冀文正很快發現這裡的珞巴人和門巴人,在人文心態、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諸方面,完全有異於其他少數民族,保留著大量原始部族的人文形態。他既為其刀耕火種、結繩記事這些極度落後的生存方式而驚訝,更為他們所創造的奇詭壯麗、巍巍蕩蕩的文化遺產所吸引。為開展工作,他很快掌握了珞巴語門巴語,在與當地民眾交往時,有意識地對當地民風民俗和文化資料進行收集,並以一種責無旁貸的使命感對它們進行系統地考訂。正如冀文正在一則日記中所寫的那樣:“因為我從具象化的民風民俗中,看到的往往是一個歷史大時代中有關民族文化精神的涌動。這不僅需要我作出生死以之的感情大投入,而且需要足夠的學識、才情、精深的唯物史觀和哲理品格。當我跋涉在殘陽廢壘和高山深峽之間,與一頁頁風乾的歷史對話時,我同時也承載著一個巨大的心靈情結。面對這種血濃於水的手足之情,他們的喜怒哀樂,會讓我產生出對過去的嘆惋和對現在的珍惜,逼得我只有將手中的工作做好,方無愧歷史的托囑!”
1954年冀文正剛到珞渝地區時,國家尚未正式確認門巴、珞巴兩個民族的成員地位。正是他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有關這兩個古老部族的資料11件,並附上自己的考訂和研究上報自治區和國務院,得到中央有關部門的重視,為這兩個民族正式確認為我國56個民族大家庭中的正式成員,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而這些珍貴文獻——他當年撰寫調查報告的原稿和西藏自治區根據他的調查上呈中央的申報樣稿,現仍由他保存著。1964年和1965年,國務院相繼批准確認門巴族和珞巴族成為單一的民族。
然而,對誓將整個身心融入珞渝文化研究的冀文正來說,這一切僅僅是他夙興夜寐、披荊畚礫的開始。
推擴“玉米結婚”和第一次在民眾面前撒謊
在現代文明涉足珞渝地區之前,尚處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當地農業還處於刀耕火種、廣種薄收的落後狀態,當務之急是提高生產率:對農民出身的冀文正來說,雖不是難題,卻也並不順刊。以玉米的人工授粉為例吧,任他磨破嘴皮,民眾就是不信。他只好先做民族首領的工作,在他的一小塊地里搞了一次現場演示,訊息傳出後,絡繹不絕的人群,紛紛來看玉米“結婚”。
秋收時,當那些憂疑參半的人群再到這塊地時,簡直驚呆了!這裡的棒子竟比當地未經授粉的棒子大出一個頭,每個棒子的平均出粒率也比普通棒子整整多出35克。——“玉米結婚”可以高產!一經傳開,冀文正簡直成了活神仙,當地人紛紛求他去指導生產。珞渝地區的農業,從此年創新高。
地處亞熱帶氣候的珞渝地區,向來是疾病的高發區,其中尤以瘧疾為烈。為此,冀文正通過自學掌握了一些治療此病的方法。但在這個只靠驅神弄鬼治病的蒙昧地方,要讓當地人求醫就藥,簡直難如登天。一次瘧疾大流行,米古巴部落酋長的女兒亞姆己染病一個多月了,巫婆米吉驅鬼多次,她病情卻漸入膏肓。就在大家擬為病人準備後事之際,冀文正毅然與酋長立下軍令狀,保證讓他女兒起死回生。通過3天的治療和精心守護,少女得救了,活生生的事例從此改變了當地人驅鬼治病的陋習。
少女康復後,又出現一道讓冀文正料想不到的難題。
亞姆姑娘聰慧伶俐,擅長歌舞,是部落遠近聞名的歌手。病癒後,她成了冀文正營房的常客,每當他下鄉工作,她都要陪他走得老遠老遠。原來是她愛上了他!
一個是當地的政府工作隊隊長,一個是部落酋長的千金,風華正茂的他倆都未婚,任何人看來都認為不失為一對天造地設的最佳伴侶。但當時國家對漢族幹部的婚戀有明文規定,若貿然與少數民族婦女結婚,會引起壞人中傷,也不利於邊疆建設。他只好托人向她再三解釋說自己早有對象,婉拒了少女的好意。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惟—一次在兄弟民族面前撒謊!
姑娘卻不相信冀文正的話。每當月上樹梢之際,仍執著地在他的窗前訴唱情歌;“河邊鮮花朵朵,有心摘給哥哥,伸手卻又放下,怕他愛上別個!”為了打消姑娘的痴情,他只好從師部借來一張女戰士的照片,方才讓她死了心。類似的故事,冀文正還遇到過幾次。

從政事跡

潛心砥志 兩袖清風
從入駐西藏到離休後的50年間,通過日勤不怠的學習、鑽研,冀文正已成為我國第一位精通漢、藏、珞巴、門巴4門語言的專家和諳熟珞渝文化的學者。迄今為止,他還徒步翻越喜馬拉雅山28次,穿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8次。說起徒步翻越喜馬拉雅山28次,穿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8次,還有一個頗有意思的旁證:1996年他為新華社紀錄片《墨脫》擔任過總顧問和嚮導,攝製組一位同志事後曾道出過“翻越’的艱辛:“崎嶇小路被叢莽和土石流搞得時斷時續,說是攀越還不如說是在開路,最多一次,3天才走了10公里。上山還好;最苦的是下山,崖下是一江激流,面前是險陡的峭壁,人只能臀部朝天臉向後一步步往下挪,稍不留心碰落一塊石頭,那濺起的滿江轟鳴聲,嚇得人手足發軟……” 而率領攝製組攀登喜馬拉雅山的冀文正,其時已屆63歲的高齡!他那鋼鐵般堅韌的意志和精神。讓人不由景仰萬分!
正是這位有著天馬行空般博大胸襟的老人,以其獨有的從容和自信,離休後,他收集的近千萬字的資料,先後撰寫出30萬字的《珞巴族諺語》,20萬字的《珞巴族民間故事》,各30萬字的《門巴族諺語》和《門巴族歌謠》。新近又出版了各20萬字的《珞巴族風情錄》和《門巴族風情錄》。其中許多篇章,如《自然崇拜》、《奇特的地貌》、《男性生殖器崇拜》、《繁多的禁忌》、《奇特的婚俗與葬儀》等,不僅被國內廣泛採用,有的還被港、台、印度等地的報刊多次轉載。千萬別小看這些著述,其中每一個字、每一首歌、每一句諺語,都是冀文正在大峽谷里履險蹈危,一村一戶從珞巴族和門巴族老人口中鉤沉輯微而來的。這些蒼老而古拗的文化符號,經他小心翼翼地求證和疏理,開始變得鮮活靈動起來。而雄沉深厚的珞渝文化也在世界文化之林,漸次展現出她的萬千氣韻!
多年來,這位被新華社譽為“珞渝文化第一人” 的冀文正,其身分卻是政府官員!很難想像他在處理繁忙的政務中,是如何潛心砥志暢遊在民族文化之汪洋大海中的。
“為官四十載,兩袖一風輕”,離休後的冀文正日子過得十分清貧。一個老幹部,不懂得把精力用於鑽營和聚斂,只憑一種難割難捨的珞渝情結,將畢生的積蓄都用在了考察和出書上,這樣的人能不清貧嗎?但清貧的只是個人,經他收集和搶救出來的近千萬字的珍貴資料,正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
《民族》雜誌2002年第11期
申玉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