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化燕山地區印支期構造特徵研究

《冀化燕山地區印支期構造特徵研究》是由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科技處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楊農、陳正東、雷偉志、張輝旭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化燕山地區印支期構造特徵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50459[07639]
  • 第一完成單位: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科技處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50459[07639]
項目名稱
冀化燕山地區印支期構造特徵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科技處
主要完成人
楊農、陳正東、雷偉志、張輝旭
研究起始日期
1991-01-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4-06-01
主題詞
印支運動;燕山;河北
任務來源
H

成果摘要

該成果總結了燕山地區印支期構造運動的研究成果,從多方面論證了本區印支並對中生代早期沉積作用、沉積環境進行了系統工作,計算了不同階段得出在晚三疊世具有最大的沉積速率(0.136m/千年)的結論,提出前盆地的觀點。 建立了古生代未地殼表層結構的三維圖象,分析了形的構造物理基礎;提出了地層能幹性的概念,結合本區的地質構造特區的古構造環境,劃分了西區的印支期古構造相圖。 提出了一種用造形態恢復的方法並恢復了部分地區的古構造形跡;運用平衡剖面方法造山帶的最小壓縮量為25%左右。 運用多種現代構造地質學和構造測量了一定數量的古構造應力的大小和方向;進行了應變分析和應變測區印支期的古構造解析圖;分析了本區印支期構造應力場的空間和平面利用有限元方法對本區的構造應力場進行了數學模擬。 全面分析了、剖面形態及平面和縱向的分布規律、認為常州溝組、高於莊組和霧迷組為本區印支期褶皺的主導褶皺層,利用主導褶皺層將區域褶皺進行了;通過分析本區印支期逆沖推覆構造和伸展構造,認為本區斷裂構造以,伸展構造為次;提出了本區印支期造山作用以阿爾卑斯式褶皺作用為為次,且推覆作用以褶皺推覆為主的觀點。 研究認為本區印支期以用為主,東部地區為北西-南東方向壓縮作用為主,脆性一脆韌性變形印支期地殼形變序列和構造演化的平、剖面模式,及擠壓體制下轉換斷並解釋了本區的部分地質構造現象;探討了本區印支期地殼運動的動力為印支期構造運動是確立本區造山帶格架的構造運動,在燕山地區的造極其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