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氟碳鈰稀土礦清潔利用新技術研究及示範

《典型氟碳鈰稀土礦清潔利用新技術研究及示範》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熊文良、陳炳炎、鄧善芝、曾小波、鄧傑、曾令熙、張新華、陳達、楊耀輝、朱昌洛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典型氟碳鈰稀土礦清潔利用新技術研究及示範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熊文良、陳炳炎、鄧善芝、曾小波、鄧傑、曾令熙、張新華、陳達、楊耀輝、朱昌洛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80025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8-2-18
項目摘要
國內典型氟碳鈰稀土礦開發利用過程中,由於技術的局限性,存在一系列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包括:浮選礦漿需要加溫增加單位產品的能耗,稀土精礦品位低造成後續冶煉成本高,細粒級礦物回收困難導致稀土資源利用率低,稀土浮選藥劑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對環境污染大等一系列共性、關鍵性技術問題。
針對這些技術問題,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以典型氟碳鈰稀土礦為研究對象,開展綠色低毒稀土選礦藥劑研究和稀土清潔高效利用短流程研究,研發了“稀土浮團聚磁選新工藝”和綠色RF系列稀土浮選藥劑,形成“典型氟碳鈰稀土礦清潔利用新技術研究及示範”技術成果。
該技術成果通過引入RF浮選藥劑,強化了稀土礦物與捕收劑的物理作用,實現了零加溫浮選,減少了煤炭等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通過採用直鏈羥肟酸取代傳統藥劑中50%的帶苯環的羥肟酸,減輕了藥劑對環境的影響;將濕式高梯度磁選作為產品精選作業,提高了稀土精礦品位及產品價值,取締傳統的乾式磁選設備,減少了放射性粉塵對環境的污染;成果浮選捕收劑的團聚作用,人為增大細粒稀土礦物的表觀顆粒尺寸,將浮選作業獲得的團聚體作為磁選的原料,提高了難選細粒稀土礦物在磁選設備中的選別效果,解決了細粒難選稀土礦選礦損失大的技術難題,大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針對難選稀土礦,新工藝可以使稀土選礦回收率由20%提高到55%以上,精礦品位由55%提高到65%以上。
2012年,四川漢鑫礦業發展有限公司依據典型氟碳鈰稀土礦清潔利用新技術在德昌大陸槽建立600噸/天和2500噸/天的工業示範線,使稀土回收率由原有的20%提高至55%以上,稀土精礦品位由原有的55%提高到65%以上;2016年,新型稀土RF系列浮選藥劑在冕寧氂牛坪稀土礦選礦廠開展選礦工業試驗並取得良好技術指標,四川江銅稀土礦選廠與我所簽訂了該藥劑的長期供銷契約。該技術成果在德昌大陸槽稀土礦選礦廠套用後,為當地新增就業崗位130餘位,帶動了當地運輸、消費等行業的健康發展;該成果實現常溫浮選後,不僅為企業節約了生產成本,每年還可減少煤炭用量600噸,減少碳排放1200噸,二氧化硫5噸,氮氧化物4.2噸,有效的促進了企業節能減排,具有巨大的環保意義;該成果的套用使稀土選礦回收率提高,實現了稀土礦產資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該技術成果的研發實現了稀土礦物的常溫選礦,提高稀土精礦品位,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和冶煉成本實現細粒級礦物的有效回收,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稀土選礦藥劑的有毒成分,減少了浮選藥劑對環境的污染。該技術成果有效解決了典型氟碳鈰稀土礦開發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具有較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