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山地城市多中心開發的生態效應研究-以重慶市為例

典型山地城市多中心開發的生態效應研究-以重慶市為例

《典型山地城市多中心開發的生態效應研究-以重慶市為例》是依託西南大學,由劉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典型山地城市多中心開發的生態效應研究-以重慶市為例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勇
  • 依託單位:西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我國大量山地城市因地形限制而形成了典型的多中心開發模式,其劇烈的外圍組團開發引起了景觀破碎、熱島加劇、污染擴散等一系列生態效應,從而影響了山地城市的人居環境建設乃至可持續發展。為此,本項目依據山地城市生態系統的特性,在定量遙感、實地調查和數據挖掘的基礎上,提出從平面梯度分異和垂直剖面分異角度測度多中心形態的方法,概括山地城市的多中心開發模式;採用綜合的遙感方法模型,定量獲取景觀破碎化、城市熱島、大氣污染的生態表征參數,運用地理空間分析方法探討多中心格局與生態參數的相互關係,綜合評估生態環境質量並識別生態敏感區域;改進基於SLEUTH模型的城市擴展模型,將生態壓力下的假設條件轉換並植入SLEUTH模型的多情景方案,模擬不同生態壓力的多中心城市格局回響。本項目通過重慶市這一典型山地城市的研究,以期從理論上促進山地城市生態學的發展,從實踐上為最佳化多中心城市格局和減緩負面效應提供參考。

結題摘要

在我國快速城市化時期,山地城市多中心開發模式不斷強化。許多山地城市不加區分地套用沿海平原城市的開發模式,不尊重山地城市獨特的地貌、氣候、生態,使高度敏感的山地城市發生嚴重的生態後果。本項目選擇重慶為例,通過科學模擬山地城市多中心格局的演變過程及可能影響,進而提出最佳化現有城市形態、減緩負面效應的措施。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1)根據山地城市的特性,從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社會經濟多個維度構建了多中心形態與功能相結合的綜合分析方法,基於市場與政府相互作用角度揭示了市場化與全球化進程中的山地城市多中心演變規律。(2)引入定量的空間生態指數,從人口壓力、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城市熱島、污染負荷等方面構建了城市生態安全評價體系,對比分析了高密度老城區與低密度外圍組團的生態效應,使城市生態安全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大幅度提高。(3)突破單純研究“城市格局—生態效應”的思路,構建適應山地城市特點的CA模型及ABM模型,以生態效應作為情景假設條件用於模擬多中心城市格局,建立“生態效應—城市格局”的反饋關係,拓展了山地城市生態學的研究思路。(4)提出山地城市多中心格局的最佳化和調控策略:設定開發限制、設立生態涵養區、避免城市結構鬆散等。 在項目資助下,目前已經完成了預定目標。共發表國際論文5篇、國內論文6篇,其中SSCI一區收錄論文2篇,SCI論文2篇。錄用待刊論文3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3次,其中赴美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1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2次。培養研究生4名,其中畢業研究生1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