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墾殖場

共青墾殖場,位於江西省廬山南麓的鄱陽湖畔,京九鐵路中段的米糧鋪車站附近。南去英雄城南昌110公里,北至九江港80公里,與昌九公路幹線相連。往東一華里是博陽河碼頭,可以進入鄱陽湖水域。出湖口駛向武漢、重慶、上海、南京各地。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方便,這是共青墾殖場開展綜合經營,發展經濟社會的一個有利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青墾殖場
  • 所在地:江西省廬山南麓
  • 面積:7.26平方公里
  • 年降雨量:1200毫米
共青墾殖場整個面積7.26平方公里。場區位置在北緯29°19′,東經115°88′。低洼地是湖田,丘陵山崗是紅壤,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18℃,最低溫度零下10℃,最高溫度40℃。年降雨量1200毫米,無霜期270天。春夏多南風,空氣較濕潤。由於有丘陵山崗,有朝澤水面,適宜發展農、林、牧、副、漁業生產。
1955年10月18日,98個上海年輕人到達鄱陽湖畔、廬山南麓這片他們將為之奮鬥的土地。沒有房屋,先搭建茅棚;沒有糧食,就開墾荒地。白天開荒,晚上燃起篝火,載歌載舞。歡樂的喧鬧聲打破了這裡荒蕪的寂靜。40天后,當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耀邦同志專程前往看望,並在墾荒隊臨時搭建的茅棚前,用竹枝夾著衛生棉球為他們題寫社名"共青社"。從那天起,這裡的名字便是"共青"。
當時,黨中央剛決定把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改稱共產主義青年團,胡耀邦同志的到來和題詞給這些上海青年極大鼓舞。大家高呼"茅棚萬歲!"這時,胡耀邦同志嚴肅地說:"茅棚不能萬歲,頂多只能三歲。希望你們把荒地變成良田,能在這裡建起一個小上海!"從此,將荒地建成現代化城市,成為一代代墾荒人共同的奮鬥目標。
1957年,江西省德安縣下放了一些機關幹部到金湖鄉創辦墾殖場。根據實情,德安縣委把"共青社"與金湖農場合併,取名為德安縣國營共青綜合墾殖場,總場設在金湖,"共青社"全體人員遷往該場。到1969年3月,德安縣委作出決定,實行場社分家,將共青墾殖場的總部從金湖遷到現在的南湖。從此共青人就在南湖這塊土地上重新建場,開始用自已的雙手和血汗譜寫發展經濟的新篇章。
1993年4月11號胡錦濤書記視察共青城時提出的:“要把共青城建設成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開發區”。
1995年3月19日,江澤民主席視察共青城。親筆寫下了"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八個遒勁的大字,對共青人的努力深表讚許。朱鎔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先後在共青城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關懷。
2007年4月20日,溫家寶同志再次親臨共青城視察,要求江西省要建設好、管理好共青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