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學習法

「共生學習法」是在過去多年從事技術賦能教育的實踐背景基礎上,結合新的教學方式實踐,總結出藉助於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平台技術的人才培養模式新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生學習法
  • 提出者陳春花 葛新 
基本規律,要素模型,

基本規律

持續的教育研究和實踐,以及教育領域眾多學者對學生參與(student engagement)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都表明,學生在有意義的教育活動中身心的深度參與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髮展的重要因素。但僅有學生參與的研究是不足夠的,還需要發現學生參與和學業發展結果(learning outcomes)之間的關係。教育的基本規律表明,學生要共同參與,並導入到實踐發展之中,才能夠真正獲得學習成果。
無論是現象觀察、本質回歸還是基本規律的理解,人才培養幾乎都脫離不了教育實踐的「深耕」,都需要找到培養、學習與實踐之間的關聯,都需要把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以幫助學習者掌握自我學習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素模型

從致用的邏輯來看,人才培養本質上是一門技術。而在技術認識論看來,技術的最終評價標準是「有效性」,所以 得出共生學習法的四個基本要素:內容導向-技術賦能-問題挖掘-行動激發
共生學習法
共生學習法四要素模型
1.內容導向(Content-oriented)
現實的發展,對如何得到最好的學習效果,提出了很多挑戰:第一個方面是源於新技術帶來的全新挑戰與問題加劇;第二個方面是技術賦能知識,導致學習者擁有的信息越來越多,但是達成共識的挑戰越來越大;第三個方面,學習者不再僅僅是帶著獲取知識的目的來到課堂,他們更帶著獲得技能的願望來到課堂。
正是源於這三個方面所帶來的挑戰,所以, 決定從內容設計入手,聚焦在內容的設計與開發中,讓內容成為價值的載體,這樣可以讓學習者回歸到內容本身的學習上,喚醒對於知識與內在認知之間的共鳴,不是簡單地接受知識,而是藉助於內容的理解,去把握本質性認識,從而掌握規律,以及認知知識與運用知識的能力。
2.技術賦能(Technology-empowerment)
學習是一個需要空間、情景以及對話的過程。傳統的學習,需要把學習者限定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無論是對話以及參與者都受到極大的限制,並耗費巨大的成本,也因此導致很多人無法持續學習,更加無法更新學習和兼顧日常工作。網際網路技術,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藉助於技術的手段,學習過程可以呈現出全新的場景。共生學習法,其中一個關鍵的要素,就是學習技術平台的設立。
完成企業組織學習的軟體開發及運用。超越於傳統課堂學習之處,更在於個人學習與團隊學習的高效組合,個人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的高效組合,個人自我學習與組織工作學習的高效組合,個人學習與知識教練互動的高效組合,以及隨時隨地學習的便利性。
3.問題挖掘(Question-pursuing)
真正產生實際成效的學習,一定是從問題開始的,但對於面向實踐與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研究來說,不僅僅是問題導向,由於受教育者包含了人類活動中動態多變的現象和紛繁複雜的因素,包含了未來一系列的認知與挑戰,因而對於現實生活或者工作時間中各種實際現象和真實挑戰的深入挖掘,並提煉出具有真實意義的問題,導向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或者技能,則成為一項具有良好價值貢獻的教育與教學所必須具備的首要特徵。
4.行動激發(Action-stimulation)
共生學習法與傳統浸入式學習方法不同的是, 更注重把學習內容與解決真實問題緊密相連。學習者在過程中更關注於使用學到的知識來交流溝通、思考問題,而不僅僅是為了學會知識本身。「讓學習行動起來」是教育理念,「學以致用,學以成長」是追求的教學目的,因此這套培養人的方法,最後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要激發學習者的行動,去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最後貢獻自己的價值。
強調「在執行中學習、在學習中執行」。所以,共生學習是基於推動「企業戰略」落地為前提,以挖掘執行戰略過程中的現實難題為關鍵,在學習中不斷回歸問題,並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通過技術學習平台、知識教練的幫助,同時達到個人與組織共生成長的學習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