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元帥讀古書實錄

共和國元帥讀古書實錄

《共和國元帥讀古書實錄》是2016年0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麗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和國元帥讀古書實錄
  • 作者:黃麗鏞
  • 出版時間:2016年08月
  • 頁數:350 頁
  • ISBN:9787010163970
  • 定價:46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想了解一個人,弄清他愛讀什麼書,為什麼愛讀,從中讀出了什麼,當是一個好途徑。而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共和國元帥讀古書實錄》為讀者打開了一扇窺測元帥們性情志趣的視窗,為讀者打開了一扇深入了解元帥們的內心世界的門。 為了既能供一般讀者閱讀,又能為教學、研究工作者提供參考,並能夠全面客觀反映共和國元帥們的讀書、讀史生活,作者採用實錄體的形式,並以編年體貫穿全書,從而更為全面、客觀地反映元帥們的讀書、讀史歷程。

作者簡介

黃麗鏞,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近代史、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對於共和國革命領袖讀書生活有較為深入的整理和研究。編著有《魏源年譜》、《毛澤東讀古書實錄》、《周恩來讀古書實錄》、《共和國元帥讀古書實錄》等。

目錄

1892年
讀《三字經
1893年
讀《詩》、《書》
1896年
聽席先生講古書
1897年
聽擺龍門陣
1898年
讀《左傳》、《史記
1901年
一本《三字經》,沒幾天就背下來了
1902年
像岳飛、史可法、戚繼光一樣
1903年
入塾念書
讀私塾
1904年、
讀《三國演義
1905年、
只有一個題目還有點價值
跟父親讀“三、百、千”
教他背一些唐詩絕句
1906年、
忠於民眾,報答國家
考核學生的方法是“背課程”
1907年、
讀《包公案》
1908年、
讀《論語》、《孟子》
藝不少學過時悔
張獻忠是否真殺了這么多人,值得懷疑
1909年
雜貨擔里的唱本
聽講《三國演義》中的故事
1910年
另找私塾老師教《詩經》
竹戒的教育
1911年
照舊讀《百家姓》、《千字文》
兩件事讀書耕地
1912年
學習古代兵法
高聲朗誦《滿江紅》
1913年
《三國演義》成了他喜愛的讀物
“陳刷板”
讀書之要旨在善於取捨
吟誦《金剛經》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1914年
大禹、墨翟、蘇武……
話說張獻忠
背誦屈原的《國殤》
隱居讀兵書
對私塾產生了反感
1915年
秀山上讀《孫子兵法》
秀山觀茶花
像大禹那樣
成則周武三千,敗則田橫五百
三更燈火五更雞
1916年
請看砥柱正中流
學習身殘志堅的孫臏
作一把斬除惡竹的“劍”
《易經》是古代文獻
店裡的小說差不多都看過
1917年
崇拜諸葛亮的用兵之道“知行合一”的要者何在
屋裡存有大量的書籍
1918年
李廣和程不識
用筆喚醒人民民眾的覺悟
為人處世的需要
愛惜光陰
面壁讀書
我輩要以報國為根本
制訂讀書計畫
游武侯祠和杜甫草堂
歷史考了86分
1919年
知過能悔,可以為明
秦亡之大原因
項羽不成功,未始非不學之故也
漢高真無賴子
勤而不怨,必能興邦
上台報私仇,器之小矣
范蠡千古奇人也
成大事者起兵以義
恃勢力大者可恥
坐失機會,不協力,自亡也
尚才不尚德,功成而民無生氣矣
不聽諫,危矣哉
創業之君與繼之者、再繼者
以家為重,何能保國
憑弔巴曼子將軍
買了兩箱子中國線裝書
1920年
《好了歌》講的也像是“了塵”的意思
孔子為我中華教宗
1921年
背誦了一段《後赤壁賦》
讀《資治通鑑》
寄心海上雲,千里常相見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1922年
大江東去
蘸著墨水讀《史記》
文天祥威武不屈
續漢代卜式輸財之美談
1924年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
1925年
周武以三千人為一心
不作馮婦事
1926年
留取丹心照汗青
贈詩寓意
關雲長是封建統治者的工具
程不識刁斗謹嚴
1927年
高尚的民族氣節
民之好惡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1928年
兵者,國之大事
打虎牽羊
有些類似李逵
秦觀詞調悲觀不足取
想起蔣乾盜書
講“圍魏救趙”的故事
千萬不要像馬謖
1929年
煮酒論英雄
孫武的話對極了
驕兵必敗
1930年
田單的火牛陣
舉頭望明月
崎嶇山路講《紅樓》
戰鬥空當看古書
1931年
強而避之,擊其惰歸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932年
痛心屈原的死
蜀道之難
1933年
封建時代兵家的戰略
昨天的正確戰術到今天不一定是正確的
從挎包里掏出一本《今古奇觀》
1934年
笑說“夜郎”
1935年
欲有所得,必有所失
結合歷史講形勢
應該比諸葛亮高明一些
那是孔明的方法
草地露營逢夜雨
比岳家軍更為鞏固
夜吹《蘇武牧羊》
諸葛亮懂得一點氣象知識
趙普的主張
1936年
銳卒勿攻
孫悟空借來了芭蕉扇
讀書,開卷有益嘛
司馬光筆下的戰爭
買《孫子兵法》
1937年
雨不張蓋
決不會比呂蒙差
戰鬥間隙看《三國》
陳涉首義,群雄蜂起
再讀《紅樓夢》諸書
1938年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三先生”贈送《石頭記》
薛仁貴征東。咱們也征東
我們就是孫悟空
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
論經品茶
不教倭寇度茅山
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
兵家必爭的古戰場
三部書必須看
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已半非
老子有道理
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
歷史是經常會重演的
祖逖誓復中原
綿山的故事
1939年
忠肝不灑中原淚
中間小謝又清發
話說寒食節
山中宰相
學習的方法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救亡
應該像唐三藏一樣
楚漢相爭,先入關者王
乃是一隻破船,且漏風又當風浪之中
頃得《韻海大全》一部
梁山腳下看《水滸》
《紅樓夢》里的賈府
食少事煩諸葛亮
屯兵在古城牆下
敬老尊賢是傳統美德
1940年
並不比孫臏的辦法高明
不破樓蘭終不還
愚公移山
自居易的詩道出了百姓的喜怒哀樂
繼光能拒敵,秦檜自和戎
仲連智免蹈東海
做到老,學到老
夜讀兵書
宋明亡於內部私戰之爭
異族入侵,百姓塗炭
白居易為大眾而歌唱
朱元璋三請秦裕伯
這些書寫得多好呀
1941年
大演《將相和》
朝有秦檜,岳飛不得不死
軍隊屯田,自古就有
柴桑口弔孝
謀晉謝公饒善策
表揚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剩有殘軀效李牧
1942年
斷頭喪身以殉
忠言逆耳利於行
不贊成內部“不團結”
工農兵里就有韓荊州
殘缺不全的線裝書《杜甫詩集》
知己知彼知天知地
有似江南好
尋求《紅樓夢》的古本
“一部中國史,吾以此云云”
宋朝社會實況,躍然紙上
鬥法普救寺
縱論詩壇諸名家
細柳營中寂不嘩
論兵新孫吳,守土古范韓
1943年
天生我材必有用
退避三舍
腦海中閃過《孫子兵法》
操心也危,慮患也深
小黠大痴,小隙沉舟
接過了那部《孫子兵法》
諸葛亮被人神化了
1944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丘貉古今同一慨
這一著十分厲害
民以食為天
1945年
怎樣用兵
韓信、林沖是正規軍
韓信將兵
劍外忽傳收薊北
岳飛是傑出的民族英雄
能擲孤注寇萊好
“退思堂”與“寅畏堂”
山東知名人物多
將軍之事
反唱《空城計》
1946年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還是“將相和”好
《將相和》、《打金枝》很有教育意義
《三打祝家莊》對大家是很有啟發的
呂翁的青瓷枕
以少勝多
在莫斯科講故事
模稜宰相
孫臏用減灶示弱
項羽的命運
學《推背圖》
1947年
我們的格言
軍事運籌學
湯恩伯沒有司馬懿聰明
率三個團擺“空城計”
《將相和》有階級教育意義
替古人擔憂
先天下之憂而憂
城防基本法則
李鐵拐的神仙葫蘆
兵以詐立
你是蕭何嗎?
廉頗老矣,尚能斗食嘛!
想起了“投鞭斷流”的故事
一棍將教頭打倒
漫話竇爾敦
牛皋竟笑死於馬下
意在三山四河
1948年
後發制人,以退為進
多看看劉姥姥
李自成不懂得城市政策
紛紜千古傷心事
司馬懿多么主觀
《李闖王》這個戲演得好
土行孫戰法
曹操對袁紹的了解可以說是入木三分
多算勝
劉備光講仁愛,但原則性不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孔子迂腐不切實際
楚霸王缺乏戰略指導
逐鹿中原
百聞不如一見
金聖歎讀書做頂批
不教而戰是謂棄之
劉備帶三員大將當新野縣長
大將南征膽氣豪
一入關便成了漢賊曹操
中國歷史和平統一的時候多
有志者,事競成
諸葛亮也有責任
1949年
千萬不能做李自成
常山之蛇
勝利與失敗
爭功諉過,弄得內訌迭起
不入民宅
四美具,二難並
兵家必爭之地
要看《將相和》,不:看《玉堂春》
“管寧割席”的故事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為政不在多言
“空城計”唱得再好也不行,
還得靠戰鬥
“趙城藏”和《經典釋文》
劉姥姥進大觀園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華南人民的歷史
想點歷史
霍去病與酒泉
一點一滴地從“頭”做起
1950年
《三國演義》一書中有分久必合之說
自己翻看《本草綱目》
五十而知天命
善則歸諸人,過則歸諸己
黃巢、梁山好漢都是這一帶的人
崇禎本《松江府志》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賀龍的書櫃
我們的敵人不是宋襄公
這是我們祖先的經驗
君命召,不俟駕而行
讀武侯《出師表》而不流淚者,
其人必不忠
1951年
要多讀點唐詩、元雜劇
一位“市民”捐贈的圖書
所慚居位崇,未睹斯民康
吾國藝文之富誠足自豪
其身正,不令而行
頭懸樑、錐刺股
保存古籍
成由勤儉敗由奢
1952年
自古以來兵強第一
古色古香令人悅目
幾番心血一堂課
讀《水滸》等古典文學作品可以熟知中國人如何說話
趙武靈王知道以敵為師
兵力布勢
統一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詐的行為
為將者必求之術
正兵和奇兵,是辯證統一的
三國時的“空城計”虛構得合理
馬謖是個不知靈活運用的書呆子
項羽“多疑信讒”也是一個致命所在
1953年
朱元璋長得並不這樣難看
朝鮮前線看《西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人才難得
《封神榜》上的東西,有許多都在我們時代出現了
1954年
敏於事而慎於言
諸葛亮只是降伏了孟獲
齊魯代代有名賢
《聊齋》的妙處
忽憶劉亭長
李自成聽信奸臣的話
看了高鶚續的後40回
現代戰爭的特性
1955年
儻年七十猶強健,尚得工作十五春
漢朝就有過徵兵制度
歷史上出現過一大批中醫藥泰斗
曹操的《龜雖壽》
不要把孔孟誇大成“萬世師表”
清朝皇帝們的功過是非
1956年
不要強不知以為知
後啟文明莫忘前
八月飛雪寒
養不教,父之過
學而時習之
項羽太無自知之明
1957年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詩聖著千秋
現代地方戲劇的藝術源泉
馬謖、龐涓是教條主義
1958年
信陵君得到的忠告
禍兮福所倚
苟子的方向是對的
閒暇之際上街尋書
盡信書,不如無書
茅屋與廣廈
千秋萬歲後,榮名安所之
重思想重勞動自古皆然
1959年
觀看《遊園驚夢》
忠心為國聲名在
那是神話
案頭放著《明史·海瑞傳》
帝王興廢長已矣
“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
唯獨書捨不得交
千古詩人,詩人千古
1960年
守常與應變
圍棋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有草名含羞
吾喜長短句,最喜是蘇辛
1961年
要善於讀古書
李自成和黃巢
最不喜歡《東萊博議》這本書
賈似道刻書
岳飛是個悲劇人物
吸收古代的養分
強調健很重要
業精於勤,荒於嬉
古時候的大學問家
聽《廣陵散》古曲
微斯人,吾誰與歸
劫富濟貧,為民除害
羅太公釣魚
1962年
學而不厭與誨人不倦
倒屐出迎及其他
不能讓格律束縛思想
晉寧是鄭和的故鄉
尋找多年的《南詔野史》
荊卿豪氣漸離情
少壯多努力,老大不傷悲
世上瘡痍空有淚
1963年
蘇家三父子真是了不得
翻閱“龍門二十品”
水性柔死於水者比比皆是
講了一段明末清初的歷史
像李時珍上山採藥那樣
工部此詩為創格
1964年
孔明治蜀留有遺愛
“史通”與“史家”
正好是孫悟空一個筋斗
聽其言,觀其行
司馬懿父子就是先奪軍權的
1965年
西出陽關有故人
“李賀詩很值得一讀”
景升父子皆豚犬
一套二十四史是近幾年新買的
讀《黃瓊傳》、《李固傳》
1966年
朝聞道,夕死可矣
研究宮廷政變權術
惡竹應須斬萬竿
1967年
教兒學《辨奸論》
忍小忿而就大謀
1969年
諸葛亮的戰略方針可以參考
研究歷代開國帝王傳記
病閱《聊齋》
講“邯鄲學步”的故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70年
行廉志潔泥無滓
1971年
自比李後主
不要學那“無事憂天”的杞國人
草螢有耀終非火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年高須告老
君子坦蕩蕩
1972年
兒曹當鶴立,接力競無前
1973年
想把二十四史都買來讀“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1974年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975年
天下英雄誰敵手
讀《諸葛傳》
不戰而屈人之兵
1976年
典出《逍遙遊》
講《捕蛇者說》
韓愈祠的對聯
欲投鼠而忌器
《三國》里的學問可多著咧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
西山不可以久留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1977年
呂端當愧公一籌
行若呂端識大事
1980年
諸葛亮並沒有照劉備的話去辦
將不知古今,匹夫之勇
周公輔成王
1982年
漫捲詩書喜欲狂
事無巨細,亮皆專之
先漢的興隆與後漢的傾頹
霍去病與士兵有酒共飲
雛鳳清於老鳳聲
諸葛亮的《隆中對》很了不起
1984年
要防止妒賢嫉能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1985年
為將之道要知理、知勢、知節
1988年
我是喜歡看兵書的
元帥談古書索引
元帥湃淪歷史人物索引
再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