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男友

共享男友

2017年7月,一則“ 共享男友App 真的來了”的訊息在微博、朋友圈和論壇廣泛傳播。

記者查詢發現,該訊息來自某微信公眾號一篇題為《“共享男友”App真的來了,上線3天註冊用戶已破百萬》的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享男友
  • 外文名:Shared Boyfriend
  • 分類:社會人倫
  • 時間:2017年07月
街頭事件,引發深思,律師觀點,

街頭事件

2017年的“七夕”節,在北京三里屯,一名據稱是網路主播的男子將自己包裝成“共享男友”站上街頭,甚至附有“明碼標價”的共享細則,吸引了眾多路人的眼球。
共享男友
在“七夕”的節日氛圍之下,很多人選擇相信這只是一件迎合大眾“求愛”心理的炒作,無傷大雅。在上海社科院段鋼研究員看來,這是赤裸裸的“醜陋的炒作”。因為沾了共享經濟的“光”,引發不少人對共享經濟亂象的反思。
“七夕”時北京街頭的“共享男友”服務,明確標價3元可擁抱一次、7元即可接吻一次,拋開其中的炒作成分,人成了商品,錢可以買到愛情——這是對傳統婚戀觀愛情觀的公然挑戰。而且由於“男友”的特殊身份設定,“共享男友”不僅容易引發現實的情感糾紛,其過於深入到私人領域,可能促使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在資本無處不在的時代,我們要特別當心“共享男友”背後的資本勢力。事實上,當代中國城市社會面臨的單身尤其是大齡女性單身問題,成為資本垂青並炒作“共享男友”的時代痛點,對此,我們也需要給予深度透視。
活動方表示,該活動僅持續兩天(12月24日、25日),活動時間段為下午15點至21點,單身女性可通過掃碼支付1元的形式參與搶“共享男友”活動,最先掃碼付款的人可領走“共享男友”,享受1小時的服務,活動僅限單身女性參加。本次活動的“共享男友”均為商場主管人員。

引發深思

最近2017年來,共享經濟正從一個枯燥的學術辭彙,逐步轉變成一種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從最初的共享腳踏車,到如今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圖書等,在為我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激起了創業者們的衝動。
共享男友
“共享男友”,據說以“共享經濟”的名義,將作為人的“男友”商品化,並提供“分時共享”服務。共享經濟最基本的價值在於,它通過商品共享的形式顛覆了傳統行業對供給側的獨家把控,有利於社會資源的最最佳化利用。更重要的是,由於共享經濟建立在人與人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從長遠來看,共享經濟的健康發展,對整個社會資本的累積、信用體系的建設都是一種正面激勵。
“共享男友”將人的情感作為計時分享的“物品”,從中牟利就不能不觸及到人們的傳統價值觀念,從而引發倫理、道德乃至法律上的風險問題。
長期專注社會倫理學研究的段鋼認為,“共享男友”現象其實是對現有社會倫理秩序的挑戰。儘管多數人對此可能會一笑而過,但我們應該思考,面對變化迅猛的時代,我們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出了什麼問題?
當良心都可以作為討價還價的砝碼時,社會要堅持的價值底線在哪裡?要警惕那些打著共享經濟的幌子,瓦解人類生存能力的做法。畢竟,人是社會的人,不能因為眼前的小利,而放棄對長久幸福真正的追尋!

律師觀點

儘管“共享男友”App是虛構,但重慶律師張庭源向上游新聞表示,這個“共享男友”App,從名稱上來看有悖公序良俗,是“明顯的標題黨,吸引眼球,打著幌子,可能以這種名義藉口做一些違法活動”。他強調,該套用如果真正上線,文化管理部門等要進行相應的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