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道篇論述了與敵遭遇以及行軍途中應採取的戰法。首先論述了深入諸侯之地時,“必察地之形勢,務求便利”,依託山林、險阻、‘水泉,占領有利地形,把守交通要道,這樣,就坐不可摧,敵軍就無隙可乘。接著進一步論述了在行軍經過大陵、廣澤、平易等地帶時,要防止猝然與敵相遇並被敵軍包圍,必須派出偵察,了解敵情與地形。在地形不利時、以武沖戰車為前鋒,並設定兩支後衛部隊,分別距離大部隊一百里和五十里。這樣,在遇到緊急事變時,可以互相掩護,前後相救,即可保持“吾三軍常完堅;必無毀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韜·虎韜·絕道
- 久:持久
- 便利:有利
- 堅固:防守堅固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國學故事,出處簡介,
作品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相守。敵人絕我糧道,又越我前後(1) ,吾欲戰則不可勝,欲守則不可久(2) ,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深入敵人之地,必察地之形勢,務求便利(3) ,依山林險阻,水泉林木而為之固,謹守關梁,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如是,則我軍堅固(4) ,敵人不能絕我糧道,又不能越我前後。”
武王曰:“吾三軍過大陵、廣澤、平易之地,吾盟誤失,卒與敵人相薄(5) 。以戰則不勝,以守則不固,敵人翼(6) 我兩旁,越我前後,三軍大恐,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帥師之法,當先發遠候,去敵二百里,審知敵人所在。地勢不利,則以武沖(7) 為壘而前,又置兩踵軍於後,遠者百里,近者五十里。即有警急,前後相救,吾三軍常完堅(8) ,必無毀傷(9) 。”武王曰:“善哉!”
作品注釋
(1)越我前後:指敵人迂迴到我軍側後,從前後兩面對我軍實施夾擊。
(2)久:持久。
(3)便利:有利。
(4)堅固:防守堅固。
(5)相薄:相迫近。此處指狹路相逢、猝然遭遇。
(6)翼:從兩旁包抄。
(7)沖:底本作“衛”,疑誤,今據《武經七書宜解》本校改。
(8)完堅:完善而堅固的部署。
(9)毀傷:傷亡和失敗。
作品譯文
武王問太公道:“領兵深入敵國境內,與敵對峙,這時敵人截斷了我軍糧道,迂迴到我軍後方,從前後兩方面夾擊我軍。我想和他作戰恐怕不能取勝,我想防守又恐怕不能持久,這該怎么辦?”
太公說:“凡是深入敵國境內,必須觀察地理形勢,務求控制有利地形,依託山林、險阻、水泉、林木以求陣勢的鞏固,嚴守關隘橋樑,還應掌握城邑、丘墓等有利地形。這樣,我軍防守就能堅固,敵人既不能絕我糧道,也不能迂迴到我軍後方,從兩面夾擊我軍了。”
武王說:“我軍通過大山、廣闊的沼澤地及平坦地形時,盟軍失期未到,突然與敵遭遇,要想進攻怕不能取勝,想防守怕不能鞏固,這時敵人包圍兩側,超越我軍前後方,我三軍大為恐懼,對此怎么辦?”
太公說:“統軍作戰的方法,當先向我前進遠方派出偵察,在距離敵人尚有二百里時,就需要確實了解敵軍所在的位置。如果地勢對我行動不利,就用武沖戰車在前面掩護行進,並編兩支‘踵軍’在後跟進,踵軍和主力的距離遠的可達百里,近的可達五十里,一旦遇有緊急情況,前後可以互相救援。我三軍如能經常保持這種完善而鞏固的部署,也就不至於遭受損傷了。”武王說:“好啊!”
作品評析
本篇論述了與敵遭遇以及行軍途中應採取的戰法。首先論述了深入諸侯之地時,“必察地之形勢,務求便利”,依託山林、險阻、水泉,占領有利地形,把守交通要道,這樣,我軍就堅不可摧,敵軍就無隙可乘。“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是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之一,占領有利的地形,是奪取戰爭勝利的前提條件。接著進一步論述了在行軍經過大陵、廣澤、平易等地形時,要防止猝然與敵相遇並被敵軍包圍,必須派出偵察兵,了解敵情與地形。在地形不利時,以武沖戰車為前鋒,並設定兩支後衛部隊,分別距離大部隊一百里和五十里。這樣,在遇到緊急事變時,可以互相掩護,前後相救,即可保持“吾三軍常完堅,必無毀傷”。
國學故事
閼與之戰中,趙國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搶占了有利地形。
趙國地處列強爭雄的戰略要衝,西臨日益強大的秦國。秦國為了稱霸天下,進攻的鋒芒所向就是趙國。周赧王四十六年(前 269 年),秦軍圍攻趙要地閼與(今山西和順),趙王急忙召集將領商議對策。廉頗等將領認為要去閼與,路遠而多險阻,無法救援,不必派兵。趙奢認為閼與不僅應救,而且可救,“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趙王於是任命趙奢率軍前往救援。
趙奢率軍剛出邯鄲三十里便停留不進,並下令“有以軍事諫者死”。秦軍一部攻打武安(今河北武安),擊鼓吶喊,大有一舉攻下武安之勢。有人建議趙奢急救武安,趙奢當即將其斬首,同時下令增修營壘,滯留二十八天,從而造成了趙軍怯懦,唯邯鄲是守的假象。秦軍為了摸清趙奢的真實意圖,派間諜混入趙營,趙奢假裝不知,予以款待,然後放他回去。間諜將看到的虛假情況報告後,秦將以為趙軍良取守勢,放鬆了警惕。而趙奢在放走秦軍間諜後,立即下令部隊卷甲直趨兩天一夜急行至閼與附近。他命令軍中射手組成先遣部隊,占領距閼與五十里的地方,然後搶修工事。秦軍得到趙軍突然到邊的訊息,即以主力迎擊。這時軍士許歷向趙奢建議說:我軍突然出現,在秦軍面前,他們派來迎擊的部隊氣勢一定很猛,必須密集重兵嚴陣以待,不然難以抵抗秦軍的猛攻。又建議說,北山居高臨下,誰搶先占領這個有利地形,誰就能取得這次戰役的主動權。趙奢採納了他的建議,立即發兵萬人搶占北山制高點,秦軍遲到一步,急切爭山,終因地形不利難以得手,趙奢見秦軍士氣受挫,立即下令縱兵反擊,形成山上山下夾擊的態勢。秦軍經不住如此猛烈的打擊,大敗而逃,閼與圍解,趙奢率軍凱旋而歸。
此戰,趙奢先是製造假象,掩蔽自己的作戰意圖,有效地迷惑了秦軍。繼之偃旗息鼓,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神速進軍,出其不意,突臨敵前。接著奪占地利,先敵而至,使自己處於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有利地位。最後抓住戰機,上下夾擊,終於贏得了勝利。
出處簡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