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六門陂,是漢元帝時南陽太守召信臣於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主持修建的。它位於穰縣(今河南鄧縣)之西,壅遏湍水,設三水門引水灌溉。元始五年(公元5年),又擴建三石門,合為六門,故稱六門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門堨
- 別名:六門陂
- 時代:漢代
- 地區:穰縣
又稱六門陂,是漢元帝時南陽太守召信臣於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主持修建的。它位於穰縣(今河南鄧縣)之西,壅遏湍水,設三水門引水灌溉。元始五年(公元5年),又擴建三石門,合為六門,故稱六門堨。
合為六門,故稱六門堨。又稱六門陂,是漢元帝時南陽太守召信臣於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主持修建的。它位於穰縣(今河南鄧縣)之西,壅遏湍水,設三水門引水灌溉。元始五年(公元5年),又擴建三石門,合為六門,故稱六門堨。
在所修的各項工程中最著名的是六門堨和鉗盧陂。東漢建武七年(31年),南陽太守杜詩又修治陂池,廣開農田,當時人稱讚他們說“前有召父,後有杜母。”這便是中國古代“父母官”的由來。人物生平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壽春人。因明經...
均水約束”。即灌溉用水制度。其中以六門塌(又稱六門陂)、鉗盧陵最為著稱。六門堨位於今鄧州市西的湍水上,始建於西漢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西漢元始五年(公元5年)再次擴建。共有6座灌溉閘門,因此得名,灌概面積500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