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里陂

六里陂

六里陂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城南,晉江縣境內, 是宋代以來就修建的一個水利設施。“六里陂”不止六里,在郡城南關處,從二十七都到三十五都,途經永福、和風、沙塘、常泰、興賢、登瀛六個“里”,即從現在的鯉城新區、晉江池店一直到石獅市,實際迂迴曲折四五十里,是當時晉江最大水利工程。由李五出巨資,用一年多的時間,修築堤堰,疏浚溝渠,興建陡門,使晉東平原減除旱澇之患,成為當時泉州府的重要糧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里陂
  • 外文名:Six Mile Po
  • 地點:福建省泉州市晉江縣
沿革,圖考,記載,

沿革

泉州倚山面海,境內多丘陵山地,雖崗陵起伏,溪流縱橫,但無適當的蓄洪措施,非旱即澇,難收灌溉之利。所以,很早以前,便重視水利建設。建於宋代的六里陂與留公陂,便是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兩大水利工程。
六里陂在泉州城南,晉江縣境內,是個“上承九十九溪水;下潤數十萬畝田”的大型水利工程。上面所引的這些數字雖未必準確,但其規模之大和效益之高,冠於其他工程是沒有疑問的。六里陂其實也不只六里,沿途迂迴曲折,實際上有四十多里,設有三處大型閘門,大閘之中又有若干小閘,並有活動閘板可供啟閉,“擇本都有恆產恆心兼有才幹人”為陂首,並配備陂夫若干人,負責管理工作,處理水利糾紛。六里陂的效益也不只是灌田,它“內積山之源流,外隔海之潮汐,納清瀉鹵”,其引水沖淡,擴大沿海耕地的效益也是不可小看的。
六里陂在宋代被沖毀二次,熙寧(公元1068-1077年)、紹興(公元1131-1162年)間大修二次。有一次上溝六陡門閘這洪潦衝倒,府縣委官起集民夫千餘人,費銀千餘兩,修補五六年還無法完成。以後歷代也有修理,有關水利記載亦多,並有處置措施可供借鑑。

圖考

六里陂水利一圖,只據□李陳蘇五姓之人所繪如此。稱此陂陡門溝分上下,前之名宦、鄉賢於上下溝分界處定五日一放,一分與一,蓋上溝田多,下溝田少,勢當如此。查府縣誌及李協仁所刊水利功德錄,此陂岸陡門創自五代鄉人吳公(名闕)。自宋至國朝,邑令如危雍、黃願、洪元英、韓岳,觀察楊際會,郡守李大章,又令李元霖、黃錫策、葉祖烈,及宋之里人林知、李密、李國表,明之李英、李瓛、李琪、李旦、李勉、李端、李杲、李珏、李宗綸、陳琛、李源、李墀、陳讓、蘇浚、陳衢、莊際昌、李焻,國朝李廷碩、李為觀、李保等,皆惓惓於是。碑記論說所稱定規,確有可據,故為登之。其或有爭,惟良有司為持其平,非修志者所敢與聞。
六里陂
六里陂水利一圖
又其圖以東西為經,南北為緯,據上下溝之水勢論也。然以郡城南門之向準之,則東西乃其南北,南北乃其東西也。
又後水利部從乾隆府志以陂埭分類,故敘六里陂並及六陡門、三陡門,而湮浦埭別敘,實只是一帶。稱六里陂者,以互永靖、和風、永福、永樂、沙塘、聚仁六里也。其瀦水處為湮浦埭,六陡門其放水出處。三陡門其翻水入處。當取而合觀之,其說始備。

記載

陳琛(1477—1545)所說:
晉江縣二十九都有灌田溝水名曰六里陂,其實不止六里,迂迴曲折,有四十餘里也。陂在本縣為水利之最大者,其餘陂塘不能當其百分之一,水旱荒歉,民之饑飽,官之徵科攸系。舊設陂首一名,擇本郡有恆產、恆心兼有才幹,人所推服者為之,一任三年,不免差役。陂夫四十二名,多是下戶寡丁,一役三年,甚為勞苦,例於該年均徭內編排,其他小陂塘不得比例緣此。……近年下溝有一二豪民,遇天旱,則率眾執凶,夜到閘上用斧破開板鑰,將閘板盡底取起,船載去家。上溝將涸,猶不肯還,及下溝容受不得,則放下於海,甚可惜也。……又瀕海鹹潤埭田,其岸亦不豫先修整,為海水擊崩。及岸既補,則大開埭閘,多取溝水洗鹹,而放下於海。且埭田多是豪家之產,以故二家管水,陂首皆不敢禁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