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說什麼

六祖壇經說什麼

《六祖壇經說什麼》是2008年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明奘。本書是一部闡述人人真心本性的書籍,它指出我們真正的生命。因此,也可以說是一部充滿生命智慧型的寶典。

基本介紹

  • 書名:六祖壇經說什麼
  • 作者:明奘
  • ISBN:9787542113504
  • 頁數:355
  • 定價:28 元
  • 出版社甘肅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0-1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六祖壇經》是不太好講的。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佛法從印度走向中國,真正中國化就是從六祖開始的。
在講《壇經》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點那個時代的背景。六祖所處的時代是唐朝貞觀之治後的鼎盛時期,在那個時代佛教的幾大宗派基本都已經成形了。像智者大師創立的天台宗,在隋代就已經初具規模,到了唐代更是有了很大的發展。華嚴宗、三論宗、淨土宗、律宗、唯識宗也都開闢了自己的空間和陣地。而禪宗一法從南北朝梁武帝時期由達摩祖師傳來東土,經過一脈單傳傳到六祖的時候,也經歷了差不多300年的時間。

圖書目錄

講經緣起
釋經題
行由品第一
緣起
開篇直指法要
六祖的身世
聞《金剛經》而有悟
五祖開東山法門
初見五祖 禪法相見
頂天立地唯求做佛
機教相扣 不離自性
二見五祖 心的溝通
以生命傳承佛法
慈悲與智慧不二
船子德誠度夾山
傳承禪法
取自本心言下須見
神秀呈偈 不見本性
二心對立
頓悟和漸修——修行的一體兩面
禪的意趣——強調見地和智慧
漸修之法清淨三業
若見本性言下相應
理事不二體用一如
六祖得法偈
惠能聞神秀偈
生命平等——諸法緣生 其性本空
眾人推出——張日用為六祖書偈
自性本空念念做主
人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以貌取人 失之子羽
中國佛教的特色 ——精英佛教 服從權威
三見五祖 傳頓教法
三鼓授法
心在法上境隨心轉
證得空有不二
萬法不離自性——六祖的悟處和用處
祖師禪的前提——自性本淨
萬法之本無生滅
快速成佛法門——智慧紮根
自性體空 而無動搖
根本的佛法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自性做主萬法自備
禪門修行的次第
傳法的責任
傳授衣缽
禪法南流
明上座本來面目
避難說法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
直指人心出語驚人
不二之法
不論禪定解脫
非常非斷
非善非不善
蘊之與界其性無二
六祖剃髮受戒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總結回向
般若品第二
摩訶般若波羅蜜法
自性般若 本自具足
口念心行本性是佛
摩訶
心量廣大猶如虛空
自性真空
能含萬法是大
於善惡不取不捨不染著
迷人與邪見 般若 心遍一切處
性本空生含萬法
般若從自性而生
大智大用
當下般若行
聰明和般若
波羅蜜
當下離生滅
一念修行
煩惱即菩提
般若用處
修般若行
最上乘
本性般若常自觀照
迷心外見是為小根
不執外修常起正見
執相而求謬以千里
頓悟菩提
萬法因人而有
佛法與宗教的區別
見真如本性至滅妄佛地
眾生與佛在迷悟間
豁然得本心
觀自在
內外善知識
禪坐中體會般若觀照
般若三昧無念行
了知一切自在無染
寂而常照
授記與付囑
禪法為至寶
善知眾生根基
無願隨緣
人間佛教的根本
世間一切與道不相妨礙
決疑品第三
功德與福德
會齋佛事 升座說法
只聞來學 未聞往教
功德在法身中
功德不在修福中求
功德法身 自性內見
真修功德 常行普敬
三輪體空——福德與功德的完美結合
自性彌陀 唯心淨土
善聽
除身中十惡八邪,西方去此不遠
迷人願東願西悟 人自淨其心
剎那間移西方於目前
一切在身心中具足
如何回向
法無貴賤
如何在家修行
守規矩
恩、義、讓、忍
但盡凡情 別無聖解
定慧品第四
定慧等學
定慧為本
名雖有二體本同一
一行三昧
但行直心
莫口說三昧 心行諂曲
迷著法相 障道因緣
無念 無相 無住
立頓漸之名
無住者 人之本性
外離一切相
於自念離諸境
變易生死
緣起的因果
云何立無念為宗
無二相 念真如
坐禪品第五
不著心 不著淨 不是不動
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
性自清淨 淨無淨相
自性不動
外離相即禪 內不亂即定
懺悔品第六
五分法身香
自性中起 自度自戒
戒香
不說四眾過
定香 爾能一心乎
慧香
解脫香
解脫知見香
月明簾下轉身難
見法即見佛
無相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念念解脫
懺其前愆悔其後過
四弘誓願
完善自心的始點
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將正見度
自性般若斷煩惱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常能下心行於真正
無相三皈依
真正的皈依
外在三寶的歸家方便
一體三身自性佛
山色無非清淨身
色身舍宅 不可言歸
性本清淨 萬法皆現
自性天清 日月常明
遇善知識 聞真正法
自除迷妄
除卻自性不善心
打破染淨對立
下心恭敬的行法
於實性中 不染善惡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念念圓明 自見本性
念念自見 不失本念
回一念善 智慧即生
自悟自修 無相頌
善人的痛苦
難以熄滅的燈
《影塵回憶錄》的往事
機緣品第七
諸佛妙理 非關文字
成相離相 即心即佛
法海何其多
開示悟入 唯一佛乘
禮本折慢幢
能禮所禮俱空寂
師徒亦須緣
內外不迷開佛知見
天台宗與五時判教
一念心開
念念開佛知見
三車是假一乘為實
三車之喻
騎牛找牛
經誦三千部 曹溪一句亡
三身四智體中圓
楞伽印心
轉識為智
終亡染污名
見性與最上乘法
猶存見知
法無四乘
圓明寂照 真常寂樂
圓月彎月
圓明常寂照
聖諦不為不落階級
修正不無污染不得
磨磚做鏡
體即無生分別非意
一宿覺
凡聖情忘能所俱泯
永與人天為福田
解粘去縛
頓漸品第八
南能北秀 法本一宗
法無頓漸 人有利鈍
不囿己見
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
坦誠的“盜法”人
向上一招,解決心的問題
自性戒定慧
自性不增不減
何為明心見性
了知生死不相關
無所得的志徹師
生死
神通與平常道心
常與無常
真常
非師授予亦無所得
大弘頓教的菏澤神會禪師
口頭禪
生滅與二邊
懾服神會
知解宗徒大弘禪法
六祖教法應運而生
宣詔品第九
請師出山入宮
信心坦蕩
道由心悟
二乘見解法有相待
煩惱即菩提
大乘見解無二實性
當處出生隨即滅盡
詔獎六祖
南華故址瞻舊物
付囑品第十
傳接引法
三科三十六對不離自性
三科法門自性起用
三十六對
二道相因生中道義
有二即舍
依法修行 不失宗旨
生死涅槃等空華
真假動靜偈
真假不二 當下一體
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不諍
付授正法 不付其衣
一花開五葉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心地含諸種菩提果自成
祖歸新州 傳付來去
有來必去 無心得道
懸記後來
禪宗的法脈
禪宗的生命力
識自心眾生 見自性真佛
從當下一念入手
一心之法
再三付囑 奄然而逝
後記
學習《壇經》答疑
結束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