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戶

“六百戶”民居位於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河西新坡附近(即現在的紅旗街道轄區),是茂名第一個城市居民區,建於1958年。當時,大批建設者及家屬從全國各地來到茂名開採油頁岩煉油,為解決他們的住宅問題,當時負責的機構決定建設一個大型住宅小區。這個小區建有數十幢平房或二層樓房,基本上是磚牆瓦面或薄殼結構,其中樓房底層房間的天花板為窯洞式拱形結構,冬暖夏涼,被住戶形象地稱為“豬籠屋”。每幢樓房一般只有一個公共樓梯通到二樓,樓梯就建在樓前中間位置,外置露天式,磚砌曲尺型。幾十幢房屋外觀一致,布局整齊,頗為壯觀,在當時可算是一個“高尚住宅區”了。初期為建工部第四工程局的職工宿舍,也曾居住過蘇聯援建專家。因為整個住宅區住了六百戶人家,因此得名“六百戶”。2022年9月22日被茂南區人民政府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百戶
  • 地理位置: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河西新坡附近
發展介紹,所獲榮譽,

發展介紹

六百戶建築群,俗稱“豬籠屋”,位於市區河西建設路附近,今新中路一帶。1958年,為解決油城建設者們的居住問題,建設者們親自動手,群策群力,燒紅磚建成瓦面平房和二層的瓦面“豬籠樓”,作為600戶工人新村住宅區,因此大家把這裡叫做“六百戶”。這些平房多數為磚牆瓦面或薄殼結構,房間的天花為窯洞式拱形結構,冬暖夏涼,因此被住戶形象地稱為“豬籠屋”。幾十幢房屋外觀一致,布局整齊,頗為壯觀,在當時算是“高尚住宅區”了。據說“豬籠屋”曾經居住過蘇聯援建專家呢。1963年7月,第四工程局完成了茂名煉油廠建設任務,撤走後,將各種生活服務設施(包括“六百戶”)移交給茂名市政府,變成了這座新興工礦城市的公共設施。
六百戶當時一排排的平房整齊劃一,而一排平房又分為好幾戶,左鄰右舍親如一家,真誠相處,守望相助,正如居民們常說的“一家在燒肉,全街都飄香;一家在唱歌,家家跟著唱”。晚飯後,人們會紛紛拿著葵扇,搬著凳子出房外的空地聊天納涼或開會學習;小孩子們在屋前的水龍頭上洗澡、嬉戲,或者玩捉迷藏,玩公仔紙,跳房子,踢皮球等等,這溫馨祥和的幸福情景令人終生難忘。
工友鄰里雖然來自五湖四海,南腔北調,生活習慣、語言環境差異很大,但大家的心是相通的,“一家有難百家幫”已成為大家的責任和義務。鄰居有病痛或生活有困難,大家都會主動伸出雙手竭盡所能幫忙,幫鄰居送水送藥,劈柴做飯,照看孩子是常事。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六百戶迎來了熱鬧繁華的黃金年代。藉助改革開放的春風和毗鄰茂名汽車總站,交通便利,方便貨運物流的優勢,這裡被政有關部門和精明的商人看中,把其中大部分住戶搬往河東等地居住,留下的舊房屋經過重新裝修改為商鋪,逐漸成為茂名市最早也是最專業的大型服裝、鞋帽及小商品、生活用品批發集市。各種商品物美價廉,應有盡有,堪比廣州火車站的白馬批發市場,成為茂名地區乃至湛江、陽江、廣西等地知名的批發中心。每天從早到晚,人來人往,車水馬龍,貨如輪轉,熱鬧非凡。其商業模式以銷售上游廠商服飾貨尾為主業,20多年來成功走出一條“收貨與銷售”的產業鏈。有人統計過,在廣州昌崗中路著名的服飾尾貨批發集市,經營者90%來自茂名市六百戶。在華南、西南、廣西等地六百戶商家每年銷售服飾收入20多億元,商業聲譽傳遍數省。在十幾二十年前,六百戶成為茂名普通百姓、城鄉居民的購物天堂,每逢節假日,市民一家老幼結伴前往六百戶購買心儀的物品,然後滿載而歸。此舉,成為居民們的憧憬和美談,成為老一輩茂名人一家三代的美好回憶。
六百戶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和紀念價值。60多年來她陪伴著茂名這座年輕城市的成長,也陪伴著幾代土生土長的茂名人走向美好的未來。茂名市從建設之初的“六百戶”人家,到現在的城市向南向海發展。如今,一個宜居宜業美麗的現代化海濱城市已經崛起在南海之濱。六百戶就是茂名的母親,孩子再輝煌,也不能忘記母親的哺育和無私奉獻。

所獲榮譽

2023年2月,入選為“第七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