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產期,
形態特徵
背鰭Ⅺ-14~16;臀鰭Ⅲ-8;胸鰭17;腹鰭I-5;尾鰭15。側線鱗72~77+3~4。
體長70~140毫米。體呈長橢圓形,側扁。體長為體高2.9~3.4倍,為頭長2.5~2.7倍。背腹面皆鈍圓。背緣弧度與腹緣相同。隆起度均不大。體高以第四鰭棘處為最高。頭中等大,其長大於體高,為吻長4.3~5.9倍,為眼徑4.7~4.9倍。吻短,其長與眼徑約相等。眼中等大,側上位,靠近前端。眼間隔中等寬,較平,其中央前端有淺凹陷或否。鼻孔2,較小,圓形,相隣甚近,緊位於眼前上緣,前鼻孔有瓣膜。口中等大,稍傾斜,上下頜約等長。上頜微能伸縮。上頜骨後端擴大,超過眼後緣的下方。上頜前端有二小圓錐牙,其後方為傾斜可倒性牙1叢,兩側為絨毛齒呈帶狀。下頜具細小圓錐齒,兩側排列成稀疏牙二行。犁骨牙細小,齶骨牙呈絨毛帶狀,舌上無齒。前鰓蓋骨後緣有細鋸齒,隅角處較大,下緣平滑。鰓蓋骨有棘二,上棘大而明顯,下棘較小。鰓耙細扁,稀疏數目少,兩端3~4退化,最長鰓耙為眼徑的2/5,鰓耙7~9+11~14。
體長70~140毫米。體呈長橢圓形,側扁。體長為體高2.9~3.4倍,為頭長2.5~2.7倍。背腹面皆鈍圓。背緣弧度與腹緣相同。隆起度均不大。體高以第四鰭棘處為最高。頭中等大,其長大於體高,為吻長4.3~5.9倍,為眼徑4.7~4.9倍。吻短,其長與眼徑約相等。眼中等大,側上位,靠近前端。眼間隔中等寬,較平,其中央前端有淺凹陷或否。鼻孔2,較小,圓形,相隣甚近,緊位於眼前上緣,前鼻孔有瓣膜。口中等大,稍傾斜,上下頜約等長。上頜微能伸縮。上頜骨後端擴大,超過眼後緣的下方。上頜前端有二小圓錐牙,其後方為傾斜可倒性牙1叢,兩側為絨毛齒呈帶狀。下頜具細小圓錐齒,兩側排列成稀疏牙二行。犁骨牙細小,齶骨牙呈絨毛帶狀,舌上無齒。前鰓蓋骨後緣有細鋸齒,隅角處較大,下緣平滑。鰓蓋骨有棘二,上棘大而明顯,下棘較小。鰓耙細扁,稀疏數目少,兩端3~4退化,最長鰓耙為眼徑的2/5,鰓耙7~9+11~14。
體被小櫛鱗。櫛狀齒弱。頭部鱗更細小,除鰓蓋部稍明顯外,余皆埋藏於皮膚下。側線完全與背緣並行。
背鰭鰭棘都與鰭條部相連續有一缺刻甚淺。背鰭鰭棘部強,以第四鰭棘為最長;最長鰭棘短於最長鰭條。臀鰭起點於背鰭鰭條部下方,以第二鰭棘為最強。胸鰭位底,寬大,後緣圓形。腹鰭位於胸鰭基後下方,其末端達到肛門前。尾鰭圓形。
液浸標本,體棕色,體側有六條橫帶:第一條位於眼後及背鰭起點前;第二、三條位於背鰭鰭棘部下方;第四、五條位於背鰭鰱條部下,向腹部延伸在臀鰭上;第六條位於尾柄。各橫帶排列較整齊向背方延伸到背鰭上;自腹面延伸到腹部。頻寬大於帶間隙。背鰭鰭條部及尾鰭上有黑色斑點。臀鰭邊緣黑色,胸鰭灰色,腹鰭灰褐色。
產地產期
六帶石斑魚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中國只產於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