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國公路建設項目的設計和施工,歷來十分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工作,特別是在公路選線、確定橋樑位置、綜合排水、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消除和減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公路工程建設項目必須從設計階段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因此,在總結公路環境保護設計經驗的基礎上,有必要研究確定環境保護設計標準、原則、內容和方法,故特制定本規範。
1總則,2總體設計,3社會環境,4生態環境,5環境污染防治,6景觀與綠化,
1總則
1.0.1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國公路建設項目的設計和施工,歷來十分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工作,特別是在公路選線、確定橋樑位置、綜合排水、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消除和減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公路工程建設項目必須從設計階段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因此,在總結公路環境保護設計經驗的基礎上,有必要研究確定環境保護設計標準、原則、內容和方法,故特制定本規範。
1.0.3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路線平、縱面指標較高,容易與自然環境產生某種程度的干擾或造成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改變。因此,從保護環境、同自然環境協調出發,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必須在主體工程設計的同時進行環境保護設計。
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是指從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林區等區域內經過的公路,因對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保護等有特殊要求,故應根據所經地帶的特徵和要求進行環境保護設計。
1.0.4公路環境保護設計應以防為主,在工程設計開始即從主觀上考慮環境保護問題,通過設計上的努力,達到避免引起環境破壞、污染進而保護環境的目的。以防為主是主觀活動,也是最經濟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
1.0.6公路環境保護設施主要指為降低交通噪聲而設定的聲屏障,管理、服務區中污水處理池,隧道通風、除塵設施等,其設計應根據預測交通量分析確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J001―97)規定了各級公路的遠景設計年限。隨著交通量的增長及公路使用時間的推移,公路改建或設施的維修更新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公路環境保護設施的設計年限應與公路遠景設計年限一致。
條文中部分環境保護設施系指主要為防治污染而設定的設施,如聲屏障等;交通量增長情況系指通車後營運期間某一時間環境監測.統計交通量。
1.0.7公路工程線長面廣,對環境的影響自然不可忽視。但工程設計應妥善處理好主體工程與環保措施間的關係,儘可能從路線方案、指標的運用上合理取捨,而不過多地依賴環境保護設施來彌補。當公路工程對局部環境造成較大影響時,應進行主體工程方案與採取環保措施間的多方案比選。
1.0.8公路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投資劃分原則系依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制定。公路設計主體工程設施(如橋涵等)、防護工程設施(如擋土牆等)等多兼有環境保護功能,與環境保護要求一致,但從我國公路設計的實際情況出發,均計入主體工程投資中。本規範規定的為防治污染和保護環境所設工程設施系指以環境保護功能為主的設施,如獸道、淨化池等,其所發生的款項為環境保護設計投資。對此,在公路設計總說明書中應作出規定,並從概(預)算表中摘出環境保護投資項目與資金,匯總列表說明,以便設計、審查及建設管理單位掌握環保投資的基本情況。
1.0.10交通部頒《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設計檔案編制辦法》已對公路工程設計各階段環境保護篇章內容作出規定,在編制設計檔案中應按編制辦法及本規範執行。
2總體設計
2.1一般規定
2.1.1公路環境保護設計不是一個獨立的專業設計問題,它與公路各專業勘測設計密不可分,環境保護設計的許多具體措施不可能脫離主體工程設計對環境保護觀念的落實,同時對主體工程的設計又要求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方案與對策。為使環境保護設計與公路主體工程設計、環境保護措施與工程措施間關係協調,以最少的環境保護投入達到理想的環境保護效果,在公路設計中必須進行環境保護總體方案設計。
環境保護總體方案與公路沿線農業生產、城鎮分布、自然及人文景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環境特徵相關,還與地形、地貌、公路等級、工程投資規模等建設條件相關。環境保護總體方案設計應綜合分析上述因素,在主體工程設計的同時作出切合實際的安排。
2.1.3環境保護標準是指國家頒布的環境保護質量標準,如《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等。技術指標是指設計人員針對所確定的環境保護總體設計原則量化的某些設計指標,如線位距環境敏感點的最小距離、鄉村地區通道一般間距、路基填(挖)控制高度等。
2.1.4視覺環境對人的心理感受有明顯的影響,如急彎陡坡能引起司乘人員心理緊張,公路邊墳墓、垃圾場等引起司乘人員心理不愉快等反應。總體設計中應考慮採取相應的措施改善之,如對墳地的遷移或遮掩等。
2.1.5按《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J001―97)規定,公路分期修建年限按預測交通量定為7~10年。環境保護設施分期修建年限可參照使用。按預測交通量分析,若公路使用後7~10年污染不超標,宜在總體設計中考慮預留遠期設定位置及技術條件。
2.2設計要點
按照公路環境保護設計所確定的以防為主、治為輔、防治結合的設計原則,公路設計應在如何防止公路建設帶來環境負影響以及如何改善環境上思考一些問題。以防為主是設計階段瞻前性的活動過程,因此在公路設計中應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站在總體設計的高度上提出環境保護設計所考慮的對象,有的放矢。
本規範按公路總體設計、公路選線、線形設計、路基路面、橋樑涵洞、互通式立交、隧道、服務區管理設施等專業設計,以及施工組織設計等方面提出本節設計規定,以體現公路設計各環節環境保護設計要點。具體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分析研究所設計項目的實際情況及要求,突出環境保護設計的重點及特色。
3社會環境
3.1一般規定
3.1.1社會環境即經過人的改造受過人的影響的自然環境,也就是人類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通過長期有意識的社會勞動所創造的人工環境,它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如工礦區、農業區、生活居住區、城鎮、交通、名勝古蹟、溫泉、療養區、風景遊覽區等。
社會環境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標誌,並隨人類社會的經濟建設和科技的進步而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3.1.2公路建設對加速物質流通和交通便利,對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公路建設也帶來如占用耕地、砍伐森林、調整水利設施、拆遷建築物、居民再安置、區劃分割、出行與交往不便等社會環境問題,通過分析、論證,應該強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的統一,處理好公路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3.2土地利用
3.2.1土地通常指由地形、土壤、植被以及水文、氣候等自然要素組成的自然綜合體,是農業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人類生產、建設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必須珍惜它、保護它。隨著交通事業的發展,公路建設占用一定數量的土地,應該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辦理,加強土地管理,合理使用、保護土地資源。
土地種類主要指:耕地、荒地、草地、林地、灘涂、濕地。
3.3農田水利設施
3.3.1公路通過農田區必然會同原有農田水利灌溉系統發生干擾,應詳細調查原有農田水利規劃布局及現狀,選線時應儘可能地將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
3.4拆遷與安置
3.4.3當占用和拆遷房舍時,應慎重從事,按國家及當地政府制訂的有關規定執行。調查中應特別注重再安置的政策與費用方面的內容。
3.5出行與交往
3.5.1選線時應全面了解沿線行政區劃的界線,一般情況以縣一級為限,對居民高度集中的聚集區必要時亦應予以考慮。應避免由於公路阻隔影響居民往來、農業耕作、水資源利用等各種影響。
3.5.2公路通過居民密集區,應充分考慮民眾、居民出行與交往,學生上學、職工上下班的需要,通道設定數量宜適當增加,間距適當加密。對暫時無通行要求,但通過規劃為開發區域的路段,應考慮發展要求,增設構造物或加大通行淨空。
3.5.3路線通過農田耕作區,應結合當地農業耕作特點及對橫向構造物淨高的要求,確定下穿或上跨等型式,或結合現有公路網布局以保證在一定範圍內具有滿足較高淨空要求的橫向構造物。
3.5.5放牧區人煙稀少時,通道數量可相應減少,但應滿足牲畜轉場的需要,供放牧轉場的通道以下穿方式為宜。
3.6人文景觀
3.6.1受省級以上保護的國家文物如下:
1.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群、古建築物、石窟和石刻。
2.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著名人物有關的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和史料價值的建築物、遺址、紀念物。
3.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4.重要的革命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資料。
5.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實物。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
3.6.3風景名勝區等具有獨特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是發展旅遊事業的重要條件,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天然景點。宜結合服務區、停車場等,通過房屋造型設計,配合綠化、雕塑等設施,給公路環境設計增添新的景觀。
4生態環境
4.1一般規定
4.1.1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濕地系指國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明文劃定的且規定有相應的範圍、級別的區域。野生生物主要指《國家保護植物名錄》中的植物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的動物及其棲息地。
4.1.2對生態環境提出保護方案主要指植物防護或工程防護方案,如儘量減少對原有地表植被的破壞,減少工程的開挖面與覆蓋面,設定綠化帶,將路面徑流引出或築砌擋牆、排水溝、改路堤為橋等。
環境補償是指利用公路綠化補償對植被的破壞,增沒動物通道減少阻隔,將取土坑闢為水塘等。
4.2生物及其棲境的保護
4.2.1公路中心線距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邊緣不小於100m是根據對公路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預測環境空氣、交通噪聲以及生態環境影響的範圍多在距路中心100m之內而確定的。
4.2.3綠化栽植包括種植喬木、灌木、藤木、花卉及草皮等。所提出的“有條件時”,主要是指對植物生長的氣候、水文、土質等適宜的填方路基的土質邊坡。挖方的土質邊坡因坡度太陡,植物缺乏立地條件,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植被覆蓋率可低於上述指標。
4.2.5濕地是指水源豐富並為水生生物、兩棲類生物及鳥類等重要的生息環境。在生態環境中濕地是重要的保護目標之一,世界上已開發國家對濕地的保護非常重視。施工廢料及路面徑流中的有害物質若排入濕地將會污染其環境,所以應採取措施將其排放於濕地之外,避免造成對濕地生態環境的改變。
4.2.6當公路通過陸生、水生野生生物棲息地或棲息水域時,應對採用的工程方案與施工工藝進行必要的論證,在設計時應根據動物的活動特性及其環境特徵,設計獸道。
4.3水資源、自然水流形態的保護
4.3.1水資源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地面水是指江、河、湖泊、水庫等水域。水體的使用功能是指如生活飲用水、漁業養殖水、農田灌溉水等。同一水域兼有幾種功能時,應按最高功能確定其類別。
4.3.2公路投入營運後,由於車輛在營運過程中,可能會滴漏油類物質,輪胎與路面摩擦會產生橡膠微粒,車輛排放廢氣中的顆粒物質,運輸貨物中飛揚的微粒物質等,均可能在路面上形成不同程度的積聚,而這些物質會隨降水而形成路面徑流。由於生活飲用水和水產養殖水的水質要求高,因而帶有污染物質的路面徑流不得直接排人這類水域。
4.3.3綠化林帶主要是指路基和水體之間所栽植的喬木、灌木、草本等植物不同層次的密植林帶。這類林帶有阻隔車輛廢氣中的顆粒物質直接進入水體的功能。其他隔離措施是指修築防滲漏排水溝(邊溝)等。
4.3.6應採取措施隔離地表污水主要指路面徑流若滲人生活飲用水的地下水源保護區時,應對設定的排水構造物進行防滲處理。
4.3.7.4廢方棄置應做出設計是指對棄方堆放的地理位置、堆放形狀以及堆方表面的處置,如綠化覆蓋、梯形碼砌等作出設計。有條件時可將廢方堆放在路基側,使之形成人造挖方路段,並在其上進行綠化栽植,進而產生減低交通噪聲污染等環境效益。
4.4水土保持
4.4.1植物防護是在土質填方路基邊坡和挖方邊坡上以及公路用地範圍內的植樹、植草綠化工程。在設計時應根據地理位置、氣候與土質條件,並注意花草、灌木、喬木的合理搭配。
4.4.4堆棄方時應注意減少破壞或掩埋地表植被,並應設定排水構造物等。有條件時,可利用棄土造田。棄土場應進行綠化方案設計,以便及早恢復植被,減少水土流失。
4.4.5平原地區當採用寬挖淺取方案取土時,應注意保留表土以利復墾。
5環境污染防治
5.1一般規定
5.1.1生活環境是指人們正常生活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也包括人類食用生物的生長環境,如水產養殖水體等,其目的是保護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工作。
5.1.4.1公路中心線距聲環境敏感點的最小距離是指距敏感點第一排建築物的距離。對於居民住宅,一般將路側30m內50戶以上居民住宅區作聲環境敏感點對待,從經濟角度考慮路線避讓;若居民戶數較少,可考慮拆遷或採取其它環保措施。
根據對現有公路交通噪聲實測和擬建公路交通噪聲預測結果,公路中心線距城鄉居民區大於100m,距學校、醫院、療養院大於200m時,晝間公路交通噪聲級能符合環境噪聲標準值(分別為LAeq=70dB,LAeq=60dB)要求,但夜間可能超標(夜間環境噪聲標準值分別為LAeq=55dB,LAeq=50dB)。夜間安靜是人們休息睡眠的基本條件,所以確定公路路線時應儘可能的遠離聲環境敏感點。
5.1.4.2根據《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96)的規定,環境空氣品質一級標準地區是指經由地、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其它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
5.1.4.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地面水環境I~III類水質標準劃分如下:
Ⅰ類: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Ⅱ類: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貴魚類保護區、魚蝦產卵場等;
Ⅲ類: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及游泳區。
5.1.4.4交通振動、電磁輻射有特殊要求的敏感點是指天文台、地震觀象台、通訊網點等。
5.2聲環境污染防治
5.2.1《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中規定的各類區域的噪聲值如下:
Ⅰ類環境噪聲標準晝間55dB夜間45dB;
Ⅱ類環境噪聲標準晝間60dB夜間50dB;
Ⅲ類環境噪聲標準晝間65dB夜間55dB;
Ⅳ類環境噪聲標準晝間70dB夜間55dB。
對聲環境要求特殊,省或地級以上城市有高於國家標準的明確規定者,宜按省市規定執行。
5.2.2《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指《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範(試行)》(JTJ005―96)中的附錄A2。
5.2.3公路交通噪聲的防治應採用“主動式”防治,綜合考慮公路線位,以繞避聲環境敏感點為最佳措施。
公路交通噪聲防治措施費用效益分析是指採取的環保設施工程費用(包括運轉費用)與環保設施所取得的效益(社會、經濟、環境效益)之間的比較、分析。
公路交通噪聲防治設計應針對環境敏感點的狀況,採取技術、經濟合理的措施。對於那些規模較小的學校(如農村100人左右的國小)等敏感點,搬遷新建亦不失為可行的措施。
5.2.4建築聲屏障與堆築工程棄方(或建築垃圾、工業廢渣等)相比,在公路用地許可且能就地取材時,應首選採用堆築工程棄方方案。堆築工程棄方在公路外側形成高堤(又稱假挖方),不但降噪效果好,而且給公路沿線增加了多變的地貌。
堆築工程棄方時,對於堆築體的形式、尺寸、穩定性及表面處治等應作專項設計。當堆築高度較高時,其表面可用鐵絲網、竹編網、混凝土砌塊等護面,並及時綠化栽植。
5.2.5對建築物採取隔聲設施,是為了降低室內噪聲,使室內達到允許噪聲級。住宅、學校、醫院等部分室內允許噪聲級見表1。
部分室內允許噪聲級表
建築類別房間名稱允許噪聲級dB(A) 平均最大
住宅建築臥室、書房40-4550
起居室45-50
學校建築要求安靜的房間40
普通教室40-5055
醫院建築病房40-4550
門診室3560
手術室4550
旅館建築客房40-4555
會議室、多功能大廳45-50
辦公室5055
會廳50-55
5.2.6.1聲屏障的噪聲衰減量為聲屏障建造前後同一接收點的噪聲級之差,又稱聲屏障的插入損失,其大小根據敏感點環境噪聲級、環境噪聲標準值而確定。
被保護敏感點的環境噪聲級(Lp)與環境噪聲標準值(Ls)的差為建造聲屏障的最小噪聲衰減量,其設計噪聲衰減量(△L)應滿足△L≥Lp-Ls。聲屏障隔聲量應大於噪聲衰減量10dB。
5.2.6.2聲屏障設定位置聲屏障距聲源越近,其噪聲衰減量越大。為了行車安全及保證視覺空間,聲屏障臨路側的表面距路肩邊緣應大於2M。
5.2.6.3聲屏障高度不宜超過5m。當高度大於5m時,應將超出部分向行車道一側挑出。聲屏障緊急疏散口是供公路上發生事故時緊急疏散使用,疏散口之間的間距不宜大於300m。疏散口處應設定標誌,疏散口不能過大,門扇應密封,易開啟。
5.2.6.4聲屏障的形式與構造的選擇,應符合因地制宜、構造堅固、形式多樣、方便施工、經濟合理、協調美觀等原則。聲屏障可選用磚石料、混凝土、木材、金屬、輕型複合材料等建造。當採用木材、多孔吸聲材料時,應作防火、防腐等處理。
5.2.6.5聲屏障結構設計應考慮自重、側向土壓力、風荷載、冰雪載等。
5.2.6.6減小聲屏障臨路側表面對光波的反射是為了減少對車內司乘人員的眩光,保證行車安全與舒適。當在高架橋等路段採用透明材料的聲屏障時,其表面應作吹砂處理,避免大面積反光。
減小聲屏障臨路側表面對聲波的反射是為了減少對車內司乘人員的噪聲干擾(尤其在公路兩側設定聲屏障時)。通常聲屏障壁體宜做成擴散反射型或吸收型,亦可利用表面垂直綠化,改善其聲學性能。
5.2.7綠化林帶具有防噪、防塵、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和美化環境等綜合功能。在公路用地許可時,應首選採用栽植綠化林帶降噪。
綠化林帶的降噪功能不可估計過高,但其對人的心理作用是良好的。喬、灌木搭配密植,樹木高大,枝葉茂密的綠化林帶的附加降噪量估算如下:
林頻寬度為10m時,附加降噪量ldB一2dB
林頻寬度為30m時,附加降噪量3dB一5dB
林頻寬度為50m時,附加降噪量5dB一7dB
林頻寬度為100m時,附加降噪量10dB一12dB
5.2.8為防止施工機械噪聲擾民,列出以下常用施工機械噪聲測試值(表2)以供參考。合理組織安排強噪聲輻射機械的施工時間是必要的。
公路工程機械噪聲測試值表2
機械名稱型號測點距機械距離(m)最大聲級(dB)距機械不同距離的噪聲級(dB)
10m 20m 30m 50m 100m 150m
輪式裝載機ZL40,ZL50590847874.5706460.5
平地機PY160A590847874.5706460.5
振動式壓路機YZJ10B586807470.5666056.5
雙輪雙振壓路機CC21581756965.5615551.5
三輪壓路機581756965.5615551.5
輪胎壓路機ZL16576706460.5565046.5
推土機T140586807470.5666056.5
輪胎式液壓挖掘機W4-60C584787268.5645854.5
攤鋪機(英國)Fifond311ABGCO582767066.5625652.5
攤鋪機(德國)VOGELE587817571.5676157.5
發電機組(2台)FKV-75198928682.5787268.5
衝擊式鑽井機22187817571.5676157.5
攪拌機JZC350279736763.5595349.5
攪拌機(英)ParkerLB1000288827672.5686258.5
攪拌機(西築)LB30290847874.5706460.5
攪拌機(西築)LB25284787268.5645854.5
攪拌機(義大利)MARINI290847874.5706460.5
5.3環境空氣污染防治
5.3.1《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96)中規定,環境空氣品質功能區Ⅱ類區為城鎮中的居住區、商業居民混合區、文化區、一般工業區和農村地區,該功能區的環境空氣品質執行二級標準。
5.3.5石灰、粉煤灰等路用粉狀材料的運輸和堆放常常產生嚴重揚塵污染,可採取遮蓋、袋裝、罐裝、灑水等防止揚塵措施。
5.4水環境污染防治
5.4.3公路經過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和養殖水體附近,且邊溝或排水溝內的水無處可排放時,應在公路邊溝(或排水溝)外設淨化池(亦稱氧化塘),使水自淨或蒸發。淨化池的大小視水量確定。塘中的水不得溢人飲用水水源地和養殖水體。
6景觀與綠化
6.1一般規定
6.1.1公路環境保護設計所稱的景觀與綠化設計範圍限於公路用地界範圍內。公路兩側景觀與綠化工程設計必須在正常用地範圍以外占用土地時,所占用土地應計人公路用地。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選線及設計時,應有意識地將公路用地範圍外既有自然或人文景觀納入視覺範圍而加以利用,使公路同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融為一體。本章對公路建設中利用和改善環境作了規定,主要針對高速公路和有景觀要求的路段。
6.1.2公路景觀設計應將公路主體工程,即公路線形、橋樑、隧道、立體交叉與沿線設施作為綜合建築群體統疇考慮,採取與自然環境、經濟條件相適宜的技術對策。既不能為片面追求景觀效果不顧當地條件和工程特點盲目加大投資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也不能不結合項目特點,忽視景觀設計,造成公路與自然景觀不相協調。
6.2景觀
6.2.1公路景觀設計應系統考慮公路本身景觀及沿線既有景觀,使其相互協調並形成和諧的景觀帶,既為公路使用者提供舒適的行車環境,同時也使從公路以外觀察公路環境者感到公路景觀與周圍環境達到和諧統一。
6.2.2公路景觀設計從公路本身人手只是一個方面,而應在選線時即充分利用沿線景觀。
服務區是公路使用者活動最為集中的地方,對景觀需求也較為強烈,因此服務區的位置選擇及布設形式應充分利用有特色的自然景觀。
6.2.3從工程技術經濟角度出發,挖方深度大於25m、填方高度大於20m,即為深挖、高填路段,宜分別進行設定隧道與橋樑方案的比較。
6.2.4公路兩側設定廣告牌、宣傳牌,會分散駕駛人員的注意力,從而容易引起交通事故,故在公路用地範圍內(除收費站、服務區、起點、訖點外)不得設定廣告牌、宣傳牌。
廣告牌、宣傳牌泛指除路用標誌牌以外的商業性、政治性、宣傳性等其它用途的牌子。 因建築小品有可能分散駕駛人員注意力,故不提倡用於高速公路的路段上。
6.3綠化
6.3.1公路綠化的目的在於通過綠化緩解因公路施工、營運給沿線地區帶來的各種影響,保護自然環境,改善生活環境,並通過綠化提高公路交通安全和舒適性。公路綠化設計必須適應地區特徵、自然環境,合理確定綠化地點、範圍和樹種。
公路綠化的功能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分類。以日本為代表的分類方式,是將綠化分為安全駕駛、美化、環境保護三大功能,據以確定綠化栽植的型式與規模。事實上,根據一種功能確定的綠化栽植型式往往具備多種功能,如引導司機視線和誘導判斷公路線形方向的栽植,既具有交通工程學中視線引導功能,同時也有保護沿途環境的作用,還具備美化景觀的能力。因此,本規範從綠化栽植實際應取得的效果和希望達到的目的分析,將公路綠化功能歸納為“改善環境”和“保護環境”兩類。設計中不應片面、孤立地按照某種需要確定栽植型式,而應綜合考慮一種栽植型式的不同效果加以合理運用。
6.3.2保護環境綠化,一是保護公路本身的行車免遭風、雪襲擊或減輕影響程度,二是防治公路施工、營運期棄土、噪聲、廢氣對沿途環境的污染。
6.3.2.1~6.3.2.2防護林帶、防氣體污染林帶,因為涉及用地寬度,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應深入地對氣象、土地資源等基礎資料進行調查,以保證設計經濟合理。
6.3.3改善環境綠化的各種栽植型式並不對公路本身的使用性能產生影響,其目的是為駕乘人員提供得到改善後的良好行車環境,促進行車安全。
公路沿線附近的墳墓、屠宰場、垃圾堆等物,污染視覺影響情緒,應採取遮蔽栽植的方式改善視覺環境。
6.3.4公路綠化設計得當,則具有較強的環境效應。本規範規定的不同功能條件下的栽植型式,是與公路經過地區各種條件相適應的設計,通過各種栽植的點或區段集合成公路沿線的景觀帶,並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
互通式立交與服務區的綠化設計宜與當地城市綠化風格及建築風格協調一致。本規範規定宜做景觀設計,是在功能綠化設計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綠化美學要求,以提高綠化設計水平。
6.3.5公路綠化常用的植物有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常綠灌木與小喬木、落葉灌木與小喬木、藤木及其它植物等。為供設計人員選擇時參考,現將有關植物分類列於表3~表7中。
常綠喬木表3
名稱 生長地區 生長環境 高度(m) 對環境污染的作用景觀
溫度、濕度、陽光土壤
羅漢松 華東、中南溫暖、多濕處沙質酸性土壤16-25抗污染,對二氧化硫的抗性強園景樹
白皮松 西北、華北、西南陽性樹種,略耐半蔭酸性或中性黃土、肥沃鈣質土25-30對煙塵、二氧化硫有較強的抗性樹形多姿,蒼翠挺拔
油松 華北、東北、西北陽光充足北方地區,耐鹽鹼、水濕、乾旱酸性或中性土壤25-30防塵、防風,易受二氧化硫的傷害園景樹
雲松 華北、西北喜冷涼濕潤氣候微酸性土壤20抗污染,具有良好的吸塵降噪能力園景樹風景林
側柏 華北、華東、華南喜陽光,氣候在8℃-16℃生長良好各種土壤20抗污染園林樹
松柏 華北、華東、四川喜陽光,耐旱、熱20抗污染,具有吸塵降噪作用園林樹
龍柏 長江、黃河流域喜光、溫濕氣候濕潤土壤8抗污染,具有吸塵降噪作用園景樹
桉樹 華東、華南、西南喜光、溫濕氣候酸性或微鹼性土壤,忌石灰質土壤38具有中等抗污染能力葉深綠,冠圓形
細葉榕 華東、西南、華北等喜陽光、暖熱多雨氣候酸性土壤15-20抗污染,能吸收空氣中有毒物質樹冠廣大
銀樺 華東、西南喜陽光、溫暖濕潤氣候酸性土壤20抗污染強,吸收空氣中有害物質
落葉喬木表4
名稱 生長地區 生長環境 高度(m) 對環境污染的作用景觀
溫度、濕度、陽光土壤
水杉 中南、華東、西南喜陽光、溫暖濕潤氣候肥沃沙質土,微酸性土30-40對二氧化硫的抗性弱,降噪效果好樹幹挺拔
金錢松 長江流域酸性沙質土對二氧化硫抗性弱樹幹挺直、樹冠呈圓錐形
白樺 北方地區、高原地區喜陽光、耐寒酸性土,適應性強15樹冠為長圓球形
毛白楊 黃河流域喜陽光、濕潤氣候20-30抗污染,吸收空氣中有害物質,吸滯塵埃園景樹風景林
旱柳 全國各地耐乾旱、水濕,喜陽光通氣良好的沙質土20抗煙塵,能吸收空氣中有害物質,有固沙能力
饅頭柳 北方地區耐寒,喜陽光,適應性強通氣良好的沙質土15抗煙塵
垂柳 長江流域、華北、陝西等喜陽光,適應性強濕潤沙土18抗污染,能吸收有害物質
榆樹 全國各地喜陽光,適應性強肥沃、濕潤沙土抗污染,耐煙塵,吸滯塵埃
楓楊 南方地區喜陽光,濕潤氣候肥沃深厚的油沙土、酸性及微鹼性土30抗污染
槐樹 全國各地喜陽光、耐乾冷排水良好的沙質土10-15抗污染,吸收有害氣體
刺槐 全國各地喜陽光,耐乾旱、不耐蔭、不耐澇排水良好的沙質土10-15抗污染強,吸收有害物質,吸滯塵埃
臭椿 全國各地喜陽光,適應性強20-30對煙塵、二氧化硫的抗性弱,能吸滯塵埃,降噪效果好
楊樹 北方地區喜陽光,耐寒,耐旱肥沃沙質土壤對二氧化硫的抗性強
烏柏 黃河以南各省喜陽光,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深厚、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15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塵有較強抗性冠球形、秋葉紫色
泡桐 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喜陽光,不耐蔭,喜溫暖氣候,耐旱、不耐積水與鹽鹼濕潤、肥沃、疏鬆、通氣良好的土壤20抗煙塵,能吸收空氣中有害物質開花並有芳香
白蠟 全國各地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喜石灰性土壤,在鹼性、中性土壤中也能生長15抗煙塵,對二氧化硫有較強的抗性秋天葉為黃色
合歡 華北、四川、長江以南各地喜光,能適應各種氣候條件,不耐寒、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嚴,乾旱貧瘠沙質土均可15抗污染,有改良土壤和固沙的作用樹冠扁而闊,盛夏開粉紅色花
常綠灌木、小喬木表5
名稱 生長地區 生長環境 高度(m) 對環境污染的作用景觀
溫度、濕度、陽光土壤
大葉 黃楊長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區 喜陽光、溫濕氣候肥沃、濕潤土壤1-3 抗污染較強,吸收有害物質
夾竹 桃華北以南 喜溫暖、濕潤氣候 抗污染強,吸收有害物質
女貞 華北、西北、西南 喜陽光、濕潤氣候肥沃、濕潤土壤 13抗污染,吸收有害氣體,吸滯塵埃
海桐 長江以南喜陽光、溫濕氣候濕潤土壤 3抗污染,吸收有害物質
冬青 全國各地 1-3抗污染
落葉灌木、小喬木表6
名稱 生長地區 生長環境 高度(m) 對環境污染的作用景觀
溫度、濕度、陽光土壤
太平花 華北喜光、耐乾旱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3吸滯粉塵,吸收有害氣體,抗污染花乳白色,開於5-6月
月季 華北、西北、華東、西南喜光、溫暖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對有機物有較好的抗性花開於5-10月
迎春 華東、華北、西南喜濕潤,耐寒、耐旱、適應性強肥沃土壤3抗污染花淡黃,開於2-4月
木槿 全國各地 喜溫暖濕潤氣候酸性土,但要求不嚴5抗污染花白色或紫色,開於6-9月
黃刺玫 東北、華北、西北喜陽光、耐寒、耐旱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花淡黃色,開於4-5月
龍爪槐 華北等地 喜陽光、濕潤氣候肥沃、濕潤土壤樹冠傘形,枝似龍爪下垂
紫穗槐 東北、華北、西北 喜陽光,耐寒排水良好的土壤4抗污染,吸收有害氣體花暗紫色
小冠花 全國各地 適應性強,耐旱適用於偏鹼性的土壤抗污染根系發達,宜植於公路兩側的路堤邊坡,花多色,花期長
結綾草 黃河以南 喜光,耐旱、耐踩對土壤適應性強根系發達,宜形成草坪
天鵝絨 草長江以南 喜溫、濕氣候,耐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葡萄莖發達,宜形成草坪
野牛花 全國各地 喜旱,耐寒、耐踩對土壤要求不嚴葡萄莖發達,宜形成草坪
羊鬍子 草華北、西北、東北耐寒、耐蔭、不耐踩 對土壤要求不嚴綠色期長,宜形成草坪
紫薇 華北以南 喜溫暖,有一定的抗寒性石灰性土壤最好抗污染強
藤木及其他植物表7
名稱 生長地區 生長環境 高度(m) 對環境污染的作用景觀
溫度、濕度、陽光土壤
薔薇 華北以南 喜光、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抗污染,對二氧化硫抗性弱花色多作垂直綠化
紫藤 全國各地 喜陽光,對氣候適應性強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有一定的抗污染性花淡紫色,可用作垂直綠化
常青藤 中南、西南、西北 喜溫濕氣候對土壤適應性強抗污染四季長春,作垂直綠化
金銀花(忍冬) 華北、華東、華南、西北、西南喜陽光,耐蔭、耐寒對土壤適應性強抗污染花期長、生長快,垂直綠化
凌霄 華北以南 喜溫、濕氣候對土壤適應性強抗污染花橙紅色
爬山虎 全國各地 耐蔭、耐寒,對氣候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抗污染垂直綠化材料,可用於美化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