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工商通訊》1947年4月創刊於上海,半月刊,屬於經濟類刊物。刊物由公益工商研究所負責編輯[ 《中國近代紡織史》編輯委員會編著:《中國近代紡織史1840-1949(上)》.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7年版,第240頁。],地址位於上海(十八)建國西路二九六號;文明書局印刷所負責印刷,地址位於上海西康路三三七弄九零號;上海作者書社負責銷售,地址位於上海四馬路中部,天津地區則由中國文化服務社負責銷售,地址位於天津羅斯福路二四五號。停刊時間和停刊原因不詳;館藏現存最晚一期為1949年4月第5卷第2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益工商通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7年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刊物設有固定的欄目,具體包括“論著”、“譯述”、“工商法規”、“新聞選輯”、“世界紡織”、“參考資料”和“統計資料”等欄目。其中,“論著”一欄主要討論工商業的經營與管理模式,探討工商業建設的選擇和區位優勢,分析工業建設所需要的燃料和原料問題,代表性文章有《工業管理的範圍》;“譯述”一欄則主要分析中外世界紡織工業存在的問題,分析紡織業面臨的原料、工藝和產量問題,比較中外紡織工業的優勢和不足,以為國內紡織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工商法規”一欄則是專門討論國內在工商業領域發布的各類法規;“新聞選輯”一欄則專門刊登中外紡織業的新近資訊,介紹中外棉情;“參考資料”和“統計資料”兩欄則專門對外匯、幣值、用電、僑匯、產量和棉業價格等內容進行了細緻的統計。
《公益工商通訊》作為公益工商研究所的下屬刊物,現存刊物數量較為豐富,且發刊時間較為連續,能較為完整地反映解放戰爭時期上海棉業發展的相關情況,對研究近代工商業的發展與市政管理之間的互動提供了較為豐富的資料。
文化傳統
《發刊辭》 榮鴻元
二十世紀的工商業,真可說是推陳出新,一日千里;經過第二次大戰的刺激,工商業各方面的革新,更是層出不窮。我們為了要謀工業的發展,求民族的生存,必需把握這個千載一時的良機,多方努力。本刊的出生,也可以看作這種努力的一個方向。現在趁這創刊的時候,略述本刊發刊的幾點願望,和我國工商界賢達共同商討。
從事經營現代企業的人,對於原料的供應,市場的情況,金融的動態,社會上一般的現象,各方面的輿論,以及政府的新政策新法規等,都必需透徹了解,然後業務的經營,才能順利無阻。但一般管理或從業人員,往往因為忙於日常工作,無暇及此;並且有關這方面的刊物快報,數量太多,決不是個人的精力所能讀遍。所以本刊用文摘方式,將這種種資料,提綱揭要,按期報導,希望藉此使沒有功夫多閱書報的人,也能明了現代工商業的趨勢。
其次,我們知道世界各國在科學上,技術上,以及工商業的管理上,都在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研究。如果我們滿足於已有的一些工業技術,固步自封,我們的事業,終不免有失敗的一天。本刊想儘量介紹這種種科學上的新發明,技術上的新方法,以及管理上的新制度,希望借人家的種種新的成就,來使我們自己時時警惕,不斷的研究改進,迎頭趕上。
更其次,我們以為現代企業的主要部分,不外技術與經營兩方面;然而從事技術工作的人,往往忽視經營;反之,從事經營的人,也常常不明了技術。一個健全的企業,卻需要許多對於技術及經營有通盤了解的幹部來主持推動。換句話說,亦即工商兩方需要溝通。本刊對於兩種材料,同樣重視,便是這個用意。
最後,我們感覺到各同業間在技術及管理上,各自的辦法,不盡相同;有某一種辦法成功的其他辦法失敗的,也有一種制度在某一組織試驗失敗,卻在其他組織中又成功的。為了求業務的發展,這種同業間經驗的交流,實屬必要;而交流最有效的辦法,當然要推刊物的發行。今日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衰,實在不是各廠或各公司間的爭勝問題,而是同業間一致協力,爭取整個民族工業的生存問題。戰後一年來的事實,更為明了。如果我們不能緊密聯繫,整齊步伐,反而勾心鬥角,互相傾軋,那我們幼稚的工業,恐怕終究難逃夭折的厄運,什麼工業化的問題,當然更談不到了。
這是我們發刊的四點意見與願望。我們希望從本刊的報導,介紹,溝通與聯繫,來團結整個民族工業,共同努力。這樣也許對於民族工業的生存,和國家工業化的建設,多少能有點幫助。但本刊同仁,力量有限,智慮難周,希望各界,尤其是同業,不吝教箴,共同來扶植這新生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