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舉(?—156),東漢人。桓帝永興二年(154),與東郭竇率眾三萬人於泰山(治今山東泰安)東北、琅邪(今山東臨沂北)起義。破郡縣,自建年號,轉戰青、兗、徐三州...
東漢時青、兗、徐三州的農民起義。永興二年(公元154年)公孫舉、東郭竇在泰山(治今山東泰安東北)、琅邪(治今山東臨沂北)起義,攻殺官吏,眾達三萬人,經歷青、兗...
泰山琅邪公孫舉等起義,漢桓帝時,兗、徐二州人民起義不斷。永興二年(154)公孫舉、東郭竇領導的泰山(治今山東泰安東)、琅邪郡(今諸城)起義即其中一支。他們聚眾...
。永興二年(公元154 年)公孫舉、東郭竇在泰山(治今山東泰安東北)、琅邪(治今山東臨沂北)起義,攻殺官吏,眾達三萬人,經歷青、兗、徐三州(今山東東北部、西...
段熲戍邊征戰十餘年,平定公孫舉叛亂。他與羌人作戰先後達一百八十次,斬殺近四萬人,最終平定西羌,並擊滅東羌。與皇甫規、張奐都聲名顯達,京師稱為“涼州三明”...
忽然吳軍小隊長來見勾踐,說是公孫舉要見他。小隊長當面辱罵了勾踐,范蠡立刻給他還以教訓,勾踐憤然掉頭而去。勾踐不肯向公孫舉低頭,接受他的侮辱,他認為那樣會...
漢永壽二年(公元156年),泰山賊公孫舉率流寇數千騷擾嬴縣,守令因不能拒敵安民,多受制裁,朝廷命尚書府從三府(司徒、司馬、司空)屬員中,選擇能治理民事,又能...
永興二年(154)二月,桓帝為應災異,詔令化、卿、校尉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各一人。公孫舉、東郭竇起義永興二年(154)十一月,琅邪國(今山東臨沂北)人公孫舉...
太山、琅邪遇賊者,勿收租、賦,復更、算三年。(《後漢·桓紀》。永興二年冬,公孫舉反叛,殺長吏,至是下詔。) ...
【東郭竇】東漢時,農民起義領袖。“時太山、琅邪賊東郭竇,公孫舉等聚眾三萬人,破壞郡縣,遣兵討之, 連年不克。”(《後漢書·段熲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