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價值視野下的社會綜合發展》是樊梅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12月。
該書梳理了公共價值理論的內涵及其發展歷程,對公共價值的測度、公共價值管理範式的要素進行深度分析,結合發展觀念正在轉型的社會背景,構建了符合中國實際的公共價值賬戶。繼而通過因子分析、聚類分析、嫡值法、深度訪談等方法,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中的政治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及總的公共價值進行科學研判和分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公共價值視野下的社會綜合發展
- 作者:樊梅
- 首版時間:2017年12月
- 字數:339千字
- 類別:政治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六部分,共十章。第一部分(第一至二章)從價值視角了解和認識既有社會發展評價模式,明確了以市場價值為基礎的“GDP至上主義”存在弊端,認為從公共價值的視角構建綜合性的社會發展評價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第二部分(第三至五章)從公共價值理論提出的背景、概念的產生及拓展、具有的重要特徵、確立和提供、評估及實踐等方面,全方位地對公共價值理論加以介紹和分析。第三部分(第六章)結合中國的社會發展實際及發展觀念的轉變提出契合實際的社會發展公共價值賬戶。第四部分(第七章)提出測量中國社會發展公共價值水平的公共價值指數。第五部分(第八至九章)通過各類公共價值指數模型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展的公共價值水平進行實測。第六部分(第十章)分析貴州省普通民眾對當地政府所推行公共政策的主觀評價。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選題背景及研究主題 | 第六章 社會綜合發展的公共價值賬戶 |
第二章 哲學思潮及社會發展觀念的演進 | 第七章 社會發展綜合評價的公共價值指數模型 |
第三章 公共價值理論的提出及發展 | 第八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展的公共價值測度 |
第四章 公共價值的測度 | 第九章 我國省域社會發展水平的公共價值實測 |
第五章 公共價值管理範式 | 第十章 貴州省社會發展公共價值的主觀評價 |
創作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成長方面創造了有目共睹的“世界奇蹟”,在後發國家推進現代化進程中樹立了成功的典範,與此同時也在扶困減貧等領域成就斐然,甚至得到了聯合國等國際機構及組織的嘉獎,這是人所默認的共識,也是中國發展被世界高度關注的主要原因所在。但同時中國正面臨嚴峻的政治貪腐、社會財富兩極分化、人口結構轉型、資源銳減及環境污染等多重壓力,這是中國面臨的客觀現實問題,同時也是應該關注的公共管理問題。社會發展不應局限於GDP增長,而是通過經濟成長來促進全社會實現更高程度的公平正義、更高水平的教育及醫療質量、更具包容性的社會發展格局、更健康幸福的國民,這些才是發展的依歸。“有增長而無發展”的無奈困局,則是將經濟成長視為發展的最終目標,但社會發展的其他方面嚴重滯後,這將最終導致發展的不可持續。鑒於以上認識,《公共價值視野下的社會綜合發展》深入研究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展的公共價值水平。
作品思想
該書研究結論認為:(1)中國當代社會發展中所追求的公共價值內容可具體分為政治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5類。就公共價值理論而言,從貝寧頓等學者對公共價值概念的界定中,均表明無論是從實體角度出發的公共產品及公共服務,還是從共識角度出發的各類集體偏好,公共價值都要么表現為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社會發展的不同方面,要么表現為法律、道德、倫理、功利等不同層面,因此公共價值的多元化毋庸置疑。就中國社會發展科學內涵的演變來看,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思路;因考慮到物質財富的增長與精神文明建設之間的差距擴大,繼而提出“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口號;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就是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明確提出“三個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因此,將中國當代社會發展理應追求的公共價值具體分為政治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不僅理論依據充分,而且也與中國社會發展現實及發展觀念認知相協調。
(2)多元公共價值之間往往表現出相互促進或相互抵減的關係。由於資源有限及共識不同等原因,多元公共價值之間往往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係,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類別的公共價值並非孤立存在,而是一個彼此作用的共同體。從該書對中國社會發展水平的實證研究來看,經濟價值的提升往往有助於教育水平、醫療條件、消除貧困等部分文化價值及社會價值的增進;但同時也帶動基尼係數、離婚率的上升,及生態價值的下降,這從實證的角度再次證明經濟成長到一定水平後,如果不注重調整經濟結構及分配關係,將進一步侵蝕社會公平及加大環境污染的範圍及程度,最終將導致整體公共價值水平的下降。從公共管理的實踐而言,制定任何公共政策均要具有明確的價值定位,且應全面考慮各項公共政策可能帶來的額外影響。
(3)經濟越發達的省區市公共價值往往越高,同時生態價值則越低。從1978—2008年共31年28個省市的實證研究結果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展的公共價值指數雖然在1990年之前稍有波動,但總體趨勢都是上升的,表明中國各省區市在經濟、文化、社會3個方面的建設均卓有成效。進一步通過聚類分析發現,高公共價值指數地區和中公共價值指數地區,較多與高環境污染地區重合,如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天津等地區;低公共價值指數地區的生態價值指數則明顯稍高,如黑龍江、安徽、廣西、新疆等地。該結果表明,中國以往的經濟發展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當代中國政府主動要求放低經濟成長速度、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是適逢其時的,這一舉措將有利於全社會公共價值水平的增進。
(4)落後地區提升公共價值水平的當務之急仍然是因地制宜地加大經濟發展力度。貴州省是典型的欠發達省份,綜合對貴州省客觀公共價值指數的測量及通過深度調查得到的主觀公共價值評價情況,該書認為對於落後地區而言,其經濟發展方面欠下的賬還得努力彌補。對於所有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而言,社會生產的低效率及市場活躍程度不高,均成為提升文化價值及社會價值的“瓶頸”,從而成為制約社會全面發展的“短板”,因此大力發展經濟仍然是落後地區面臨的首要任務。然而,從經濟發達地區的經驗來看,欠發達地區應該從自身特點出發,因地制宜地發展本地區經濟,如果一味地以大規模工業化的老手段促增長,勢必還會落入環境污染的窠臼,將會為社會全面發展蒙上一層生態失衡的陰影。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公共價值視野下的社會綜合發展》 | 2017年12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203-1584-5 |
作者簡介
樊梅,1985年生,彝族,貴州大方人。201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貴州財經大學公管學院任教。